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特定人群專用食品管用嗎?

特定人群專用食品管用嗎?

本期

關鍵詞

特定人群食品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選購食品時,通常會被包裝上關於特定人群營養劃分的標註所吸引。一些食品廠商針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兒童、中老年等群體,宣稱生產適合某類特定人群營養攝入的食品,如孕婦奶粉、兒童醬油和中老年專用食品等。

從食品營養、安全與人體健康角度來看,食品廠商所宣傳的特定人群專用食品,未必能達到營養目的,大多僅僅滿足了消費者心理層面的需求。有些專用食品食用不當,甚至可能對人體健康不利。

膳食豐富無需再吃孕婦奶粉

先來說說孕婦專用食品。在優生優育政策的普及下,孕婦營養計劃越來越得到重視。孕婦奶粉這種專門為孕婦設計的食品,也進入了許多孕婦的營養清單。

比如孕婦奶粉,其中添加了一些孕期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通常包括葉酸、鐵質、鈣質、DHA等營養素。對此,我國是有明確規定的。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GB 31601-2015)》中的定義,「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是添加優質蛋白質和多種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製成的適宜孕婦和乳母補充營養素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標準中還規定,孕婦營養補充食品中必須含有鐵、維生素A、維生素D、葉酸和維生素B12,至於鈣、鎂、鋅、硒、DHA等屬於可選添加成分。

單論這些營養素的作用,確實對胎兒發育有益。但孕婦是否需要喝孕婦奶粉,或者選擇其他孕婦專用營養補充食品,還得分情況。

如果孕婦在日常飲食中做到食物種類豐富、數量充足、均衡攝取,那就不需要專門去吃孕婦奶粉。與孕婦奶粉相比,日常多選擇深紅色的瘦肉類、動物肝臟以及血豆腐,都能補充吸收率更高的血紅素鐵。而奶粉中強化的鐵劑屬於「非血紅素鐵」,吸收率比血紅素鐵低,且更刺激胃腸。動物肝臟、蛋黃和橙黃色、深綠色蔬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D和B族維生素。鈣質的最佳來源是奶製品,純牛奶和酸奶均可。而每星期吃3次100克左右的小型深海魚,所攝取的DHA也能滿足孕期需求。

對於工作繁忙或沒條件安排孕期飲食的女性,為防止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素不足,可選擇孕婦專用營養補充食品,其中包括孕婦奶粉。還有些情況也可以考慮選擇孕婦奶粉,比如,孕婦孕吐嚴重有營養不良風險;吃粒狀營養補充劑難以吞咽,甚至經常忘記服用時,選擇孕婦奶粉比較適宜。如食用孕婦奶粉後,出現腹瀉、便秘等不良反應,應酌情減量或更換品牌。

在選不選擇孕婦奶粉的問題上,不能跟風。如果你屬於日常攝入食物種類豐富、營養相對均衡的孕婦,就不要再選擇孕婦奶粉。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的最大每日推薦量為50克,因為蛋白質太多會加重肝腎代謝負擔,能量超標則導致孕婦體重增長過快或孕晚期胎兒個頭過大,不利於順產。

「兒童專用」食品促生長多是噱頭

再來說說兒童專用食品。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打著「兒童專用」標籤的食品:牛奶、醬油、味精、榨菜、麵條、餅乾等。這些食品價格不菲,卻受到家長們的青睞。家長普遍認為,既然是專為兒童設計的食品,國家也允許銷售,就一定更符合孩子的特殊營養需求,有利於孩子成長。

事實是不是這樣?我們用營養學知識來說說其中的門道兒。首先要知道,目前我國僅對0至3歲嬰幼兒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有明確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籤(GB 13432-2013)》中,只有嬰幼兒配方食品和嬰幼兒輔助食品的相關標準,符合此標準才能上市銷售。

但國家尚未出台針對3歲以上兒童的食品標準。對此,食品廠商一般是按照成人食品的標準來生產,再添加某些可能有利於兒童生長的營養素,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兒童專用」食品。

總之,市面上各類「兒童專用」食品最多是做得小一些、有趣一些,便於孩子食用,但在營養和健康上難以滿足孩子成長需要。在國家出台明確的兒童食品相關標準之前,家長應謹慎選擇。

「兒童專用」食品宣稱的「有利於生長發育」大多是噱頭,因為實際作用甚小。這些食品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姑且叫做「趨利型」,號稱添加了有利孩子生長發育的特定營養素,如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DHA等成分;另一類可稱之為「避害型」,號稱減少了某些不利於健康的食物成分,比如鈉、糖、防腐劑、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對於「趨利型」兒童食品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因為3歲以上兒童,還分為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這兩個階段的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需求是不一樣的。雖然食品中有理論上利於身體發育的營養素,但隨意給孩子選擇,也存在營養過量的風險。

根據國家規定,關於保健作用的宣傳是需要有認證標籤的。按照營養標籤法規,某食品中某種營養素必須達到每日參考攝入量的15%以上,才能說此食品是此種營養成分的來源;達到每日參考攝入量的30%以上,才能說此食品是此種營養成分的豐富來源。否則,這就僅僅是一種概念宣傳,對於人體營養的實際改善意義並不大。

事實上,在國家沒有明確相關標準的背景下,為節約成本,食品廠商可能只是添加少量的某種營養素,比如有的兒童牛奶添加了少量DHA,就開始宣稱「含有DHA」,甚至宣稱「益智」。因此,家長應該認真查看營養標籤上的營養素參考值是否達到15%或30%以上,以此了解購買的必要性。

對於「避害型」兒童食品,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原本那些加工程度高(鈉、糖含量高或添加防腐劑、色素)的食品就不適合孩子吃,如榨菜、香腸、餅乾等,即便這些不健康的成分減少了也不代表「健康」。

老人別迷信「無糖食品」

接著說說老年人專用食品。超市裡的「老年人專用」食品可謂是琳琅滿目:老年高鈣奶粉、無糖麥片、無糖餅乾、核桃粉、芝麻糊、蛋白粉……由於老年人咀嚼與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味覺變差、食量變小,以「補鈣」「補鐵」「健骨」「低糖」等為賣點食品常常打上「老年人專用」的標籤。

但是,我國對老年人食品同樣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那麼,是否有必要為老人選擇專用食品呢?

老年人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和比例,與一般成年人是不同的。其中,總體熱量需要量應減少,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主食);能量密度高的脂肪類(如動植物油脂)應減少攝入。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虛弱型」,以身體機能退化為典型特點,如吃得少、吸收差、體型消瘦、骨質疏鬆、體力不好、抵抗力差等;另一類是「慢病型」,以肥胖、「三高」、心腦血管病、痛風、便秘等慢性疾病為特點。

虛弱型老人,以補充能量、優質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為主,可選擇營養易於消化吸收的糊粉類沖調食品,如奶粉、核桃粉、芝麻糊等。但所謂的「高鈣」「補鐵」的標籤不必太在意,因為國家沒有相關標準,商家添加的營養成分究竟有無意義難以考量。營養師建議在購買這類糊粉時,盡量買現磨的,營養素流失少;若買預包裝食品,注意看配料表和保質期,添加劑太多或者保質期很長的,盡量不買。

慢病型老人,需要限制熱量,減少飲食中糖、鹽、油的攝入。日常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天然食物,深色蔬菜水果;肉類以魚蝦和禽肉為主;主食以粗雜糧雜豆和薯類為主。食物加工不宜太軟爛,否則容易快速升高血糖。

老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日常可以選購混合雜糧食品,但千萬不要迷信「無糖食品」,尤其是糕點、餅乾類。因為雖然沒有添加蔗糖,但其中的精製小麥粉,仍然能快速升高血糖。而且,甜味減少的同時,油脂含量可能不減反增。其原因是有些餅乾、點心號稱無糖、高纖維,但為了提高口感會增加油脂含量,以使得食品更香滑,卻不會說明脂肪含量高。

另外,老人還要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如果有「植物奶油」「人造黃油」「氫化植物油」等字樣,就說明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這對老年人的血管健康不利,應避免選擇。

主講丨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醫師

供圖丨視覺中國

新媒體製作人員:汪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健康網盟 的精彩文章:

春節到,為您支招兒買年貨
冬季並非腎結石「安全期」!

TAG:中國健康網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