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預防「節日病」
春節即將到來,市場上的食材異常豐富,每個家庭都會為親朋相聚準備很多美食。但每年春節期間,因飲食不規律進醫院的人大有人在,胃腸病、肝膽類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類疾病、腎臟方面的疾病等均能因飲食不當而引起。如何健康飲食,確保平安過春節呢?2月1日,記者採訪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宣教科負責人商羽彤。 商羽彤告訴記者,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導,食物要「多樣」化,居民每天食用至少12種食物,每周食用至少25種食物。健康飲食總的原則是食物要多樣,食量不宜多,粗細搭配,葷素、干稀要搭配。春節期間,天天面對豐盛的美食,一定要有自控能力,掌握好每天的食量,不能人閑下來了,卻把自己的五臟六腑因暴飲暴食累病了。物無好惡,過則為災。春節期間要注意以下情況: 堅果好吃別過量。瓜子、花生等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不知不覺就會過量食用,建議每人每天攝入10g左右(果仁部分),且最好選用原味的,因為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帶入較多的鹽、糖和油脂。 選擇肉類有講究。肉類是春節必備的「硬菜」,正確的選擇應該是魚蝦類>禽類>畜類。攝入畜肉較多,對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影響較大。春節期間聚餐較多,應注意葷素搭配,攝入過多肉類(蛋白質),易造成代謝負擔甚至導致高尿酸、痛風等癥狀。冷凍肉類、水產長期儲存會導致水分流失,要適量採購不囤積;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製品。 果蔬新鮮又多彩,半斤水果一斤菜。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逐年下降,水果攝入量處於較低水平,節日期間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選擇和攝入,特別是深色的蔬菜(深綠、紅、橘紅、紫紅色等),種類要多樣化。 穀物為主粗細配,雜豆、薯類不缺位。節日聚餐,容易忽視主食,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過量,會導致膳食失衡、能量過剩等,對健康不利。節日期間,應當注重穀類食物攝入,同時每天都攝入雜豆(紅豆、綠豆、花豆、芸豆、豌豆、蠶豆等)、薯類食物。 節日飲酒要適量。高度白酒含能量高,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要盡量飲用低度酒,並注意適量,過量飲酒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不能空腹飲酒;不勸酒、不拼酒,更不能不醉不歸;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特定職業、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 要控油、鹽、糖。過多的油、鹽、糖攝入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要養成口味清淡的飲食習慣。春節期間美食多,飯局多且時間長,舉杯換盞間不知不覺人體攝入的能量就過剩了,不僅油、鹽、糖的攝入總量過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份也過剩。所以,要少油、鹽、糖,每餐最好七分飽,遠離「節日病」,過個健康平安年。 記者 馬 琳


※每天到底走多少步最好?
※田飛龍:治理模式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