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歪,誰都別走,說好的紫砂五色土為啥多了好幾個色兒?

歪,誰都別走,說好的紫砂五色土為啥多了好幾個色兒?

編者按

親愛的朋友們,紫砂五色土的說法由來已久。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錄》中就記載了始陶異僧賣「富貴土」,引導村叟找到山中產土之穴,「經及發之,果披五色,燦若披錦。」但是在歷代紫砂壺中,我們稍稍比較就會發現,紫砂壺的外觀顏色不止五色。那麼「五色土」的數字,是不是中國人數字崇拜的一個現象,同時也是一種常見的文學修辭?想到這一層,經典小編心裡真是「七上八下」,心跳不止啊。

收起玩笑了,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非常嚴肅的專業問題:紫砂料到底有幾種顏色?成品紫砂壺的外觀顏色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作為專註紫砂燒成近三十年的經典陶坊,我們自然可以貢獻一些經驗和心得。另外,我們邀請到宜興陶瓷原料總廠礦技科的吳國流先生,他將觀點寓於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快來看本期正文,同時歡迎各位留言參與討論。

經典陶坊同一種原礦紫砂泥料燒出不同成色的壺

紫砂的基礎泥色有三種,即紫泥、紅泥和本山綠泥。那我們所說的五色土是怎麼回事?早期紫砂一廠(國營廠)對五色土的解釋是,紫泥、紅泥、段泥(本山綠泥)、黑泥和綠泥五種顏色,其中黑泥是紫泥調氧化錳,綠泥是本山綠泥中調配了氧化鈷經燒制後變化而來。

經典陶坊對五色的理解是五顏六色、許多顏色的意思。古時並沒有化工原料,但古人早已經製作出多種顏色的紫砂器,這在歷史記載的傳器中得以證實,所以也才有五色土的傳聞和記載。

黃龍山本山綠泥 / 朱泥 / 大紅泥 / 紫泥

紫砂僅三種基泥,但為什麼能燒出這麼多顏色的紫砂器呢?其實,原礦泥料里本來就存在著多彩多色的紫砂,就算是單一基色的泥礦,不同的礦區或地理位置所含礦物質的比例也不盡相同,顏色會有一定的差異,再說三種泥色的基泥相互調配也可以出現不同的多種顏色。這是事實真相,也是坊間對五色土的通說,我們也認同這種說法。

然而,經典陶坊在硏發燒窯的時候,同一種基色的泥土竟然能燒出紅、紫、墨、青、棗等等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七、八種顏色,這都是大自然的本色,以五色形容之最為貼切,可以說我們在實踐過程無意中解開了古人對五色土說法的隱密,我們認為這更加能夠說明什麼是五色土。

黃龍山降坡團泥

綜上所述,唯有以上二個觀點的統合,方可究竟地表達什麼是五色土。也就是說,五色土就是宜興紫砂原礦或多種原礦的自然配搭,或以不一樣的燒制條件,所呈現出來的眾多顏色。

戲說黃龍山青龍山五色土

文 / 吳國流宜興陶瓷原料總廠礦技科

江蘇省宜興市東南方向的丁蜀鎮內,至今有兩座山仍屹立在鎮中心的西北區,一座是青龍山在西旁,另一座叫黃龍山在東旁。黃龍山連綿經過四號井、五號井、大水潭、羊角山紅旗廠等。青龍山現在表面看上去較高一些,游泳愛好者的青龍河就是青龍山被開採後留下的外邊狀態(地貌)。

黃龍山紫砂礦

兩座山裡內在特徵是向北微傾斜,東西走向。青龍山是宜興水泥廠,勞改水泥廠從前露天開採石灰石的地方,黃龍山是宜興陶瓷原料總廠開採陶瓷原料的(尤其是優質紫砂泥)的地方。

從前人們對兩座山的情況,有一段難忘的戲說。

很久很久以前,太湖裡生活著一隻青背老鱉,一條大花頭黃鱔,經過漫長的歲月,各自修鍊成精,青背鱉成了青龍,大花頭黃鱔成了黃龍。平時他們各自顯威經常興風作浪,湖水被攪成濁水,掀翻周圍漁民船舶,湖水泛濫百姓遭殃。

年幼時青龍黃龍各自玩耍相安為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青龍和黃龍不斷的壯大,矛盾多了,經常為了地盤而爭鬥。一山不容二虎,一湖不容二龍,最後經歷了一次大決鬥,兩敗俱傷,黃龍在東面,青龍在東面,面對面奄奄一息死去.

經歷漫長歲月,在地殼運動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青龍和黃龍的骨頭都變成了石頭,青龍的骨頭稱青石,黃龍的骨頭變成黃石,龍的內臟成岩後變成陶土。

青龍山的青石用作燒水泥的原料,黃龍山的黃石是以前居民砌房屋基,橋墩鋪路用。

青龍和黃龍的內臟腐爛成岩後形成了許多品種的陶瓷原料,有烏泥,本山綠泥,紫泥,紅麻子,紅皮龍,夾狗牙(堅硬的石頭,是龍的肋骨變成)。

這些原料顏色變化多,質量上等,故也稱五色土。

這兩座山出產優質紫砂泥礦,起初兩龍活著危害百姓,然而死後億年後於造福人類。

圖文:經典陶坊 /吳國流

編輯設計:傳器設計機構

文字和圖片均為原創,版權歸「經典陶坊」和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陶坊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陶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