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句詩,這些詩人便流芳百世!
吟詩作賦,對酒當歌,是古時文人最愛的事情了,那些滿腹經綸的詩人,諸如李白杜甫,流傳下來的詩作極多,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篇章。然而也有這樣一些詩人,只有寥寥數首詩、甚至一首詩留下,便足以流芳百世。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年來令無數人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卻也因這一首詩獲得了「孤篇蓋全唐」的美譽。全詩的首句,便為我們勾勒出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壯麗畫面,也成為了口口相傳的名句。詩篇的題目,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而詩人又以月為主體,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整首詩讀來,宛如一幅素凈淡雅的中國水墨畫,令人心馳神往。
2、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庄》
這是廣為流傳的詩句,短短十四個字,為我們描寫出「重尋不遇」的場景。桃花依舊,在春風中含笑怒放;而伊人卻渺無蹤跡,不知去向何處。對比之下,顯得格外令人感慨,但這正是為我們詮釋出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有時候在偶然和不經意之間,會遇到某些美好的事物,而當自己刻意去追尋時,卻不可能再遇見。或許,這也正是這首詩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翁宏《春殘》
看到這一句,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事實上,首先寫出這一句的,是唐代的翁宏。翁宏生於唐末五代時期,時值戰亂,他離群獨居,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吟詩作賦,然而流傳下來的僅有三首詩和殘句三聯。詩句以燕雙飛來反襯人獨立,燕本無知,尚能比翼雙飛,而人自有情,只能黯然獨立,這種寫法構思精巧,委婉含蓄,卻又細膩深刻,難怪晏幾道會直接摘用到自己的詞作中。
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的背後,流傳著一個悲劇的故事。據說劉希夷寫完這首詩之後,其舅舅宋之問甚是喜愛這兩句,知道還沒有其他人知道這首詩,便想把這兩句據為己有,劉希夷不肯讓出,於是被宋之問派人用土袋壓死。年代久遠,故事的真實性早已無法考證,然而從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出,這兩句詩是多麼精巧,運用了大量的重疊語句,並且將「花」與「人」對比,音律和諧,語言優美,於不經意間傳達出時光流逝的無情和聽天由命的無奈,真實動情。
5、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作為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而這一聯詩句,正是林逋最為人稱道的詩句了。上句勾勒梅之骨,「疏影」寫其輕盈,「橫斜」寫其嫵媚,「水清淺」寫其靈動;下句描摹梅之韻,「暗香」寫其芬芳,「浮動」寫其無形,「月黃昏」寫其背景。整聯詩句寫盡了梅花的骨韻,而「疏影」、「暗香」二詞,也成為了後人填寫梅詞的調名。


TAG:詩詞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