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生活 | 冬天泡腳有講究,這6大禁忌可千萬別忽略了!
冬天來了,大家也開始有了泡腳的習慣,關鍵是泡腳不僅能讓身體暖和,還能養生。
人的腳底分布著60多個穴位,連接著我們身體的各個內臟器官。在中醫中大家都知道,就是有足療這麼一說,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不過泡腳也是有講究的,裡面的學問可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泡腳6大禁忌
時間不宜過長
時間為15-30分鐘最佳;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水溫不可太燙
水溫不能太高;
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40-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
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水量不宜過少
泡腳的工具最好是有一點深度的木桶或者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注意衛生
泡過腳的桶,一定要徹底清潔,如果我們沒有對桶的內壁進行清洗,腳上的細菌容易殘留在桶壁,這樣會造成對腳部的反覆感染。多人使用同一個桶時,容易交叉感染。
不宜飯後泡腳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
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
泡腳後不要馬上睡覺
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跑完後會雙腳發熱,我們可以多揉揉我們的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泡腳的最佳時間
晚上9點,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腸,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服。
泡腳要避免在過飽、過譏或進食狀態下進行,飯後半小時內也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五類人不宜泡腳
陰虛體質人群
部分體質比較敏感的陰虛體質人群,泡腳可能會引起流汗、頭暈。並且泡腳會促進陽氣,而陰虛體質人群身體本身比較熱,泡腳會使陰虛加重,虛火上升,建議最好不要泡腳。
體質虛弱人群
身體虛弱的人,在泡腳或出汗的時候容易虛脫,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暈厥。
低血壓人群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血壓更低。
急性疾病人群
有頭痛、頭暈、氣喘、咳嗽等癥狀,冠心病頻發、血壓不穩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腳。
孕婦
醫生提示,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你還知道哪些泡腳小竅門?
文末留言告訴小尚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