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我的楷模
作者:花明樓中心衛生院檢驗科 曾彩紅
我的父親很普通,普通得像一朵細小的雪花,一落地便融進雪堆,很難分辨出哪朵是他。中等身材,略微有點佝僂的身子,托著一顆圓圓的、白髮蒼蒼的頭,外表確實像七十歲的老人了,而今年也恰好是父親來到人間七十周年。可是,當你聽到他那爽朗的笑聲、感受他那矍鑠的精神,特別是看到他那雙慈善的眼睛,你怎麼也不會相信,他已經到了古稀之年。
一直想為父親寫點文字,以表達我對他老人家的敬仰和愛意,無賴肚裡墨水有限,筆有千鈞之重。父親的人生走到今天,做女兒的再不把這份敬仰和愛意用文字表達出來,只怕會遺憾終生。
迄今為止,七十載春秋,用平凡二字來概括父親是一點也不為過的。據我推測,父親此生再要干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幾率幾乎為零。然而,父親卻是我人生的楷模,為我亮起了路燈,立下了標杆。
對工作勤勤懇懇,精益求精;對名利淡若秋水,高風亮節;對子女呵護備至,教育有方;對妻子不離不棄,疼愛有加。
這就是刻進我心裡的慈父形象。
父親16歲便參加工作,成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在醫院藥房工作10年後,由單位推薦進湖南醫學院分院學習,三年後回原單位擔任內科醫生。1986年由寧鄉縣衛生局委派,從壩塘區醫院調到寧鄉縣第四人民醫院,曾任寧鄉縣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內科主治醫師。後來自願辭去副院長職務(先後向局裡推薦提拔年輕的蘇新民院長,蔡臘梅院長等),擔任內科住院部主任多年,退休前在門診部當主任。不管是技術還是醫德,無論是同事、患者,還是患者家屬,對父親的評價均很高。每年父親都是先進工作者,領回的榮譽證書不計其數。當時父親與外科的謝升球院長齊稱「四醫院二老」,是醫院的頂樑柱。在醫院工作期間,父親經常帶隊去五保戶家義診。現在還存有部分圖片。
「三人行,必有我師」、「努力鑽研業務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凡事多找自身原因」、「對待病人,一視同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我工作太累,感覺疲憊不堪的時候,當我處於人生低谷,情緒低落,鬱悶煩躁的時候,父親這些飽含其人生經歷的話語總是會迴響在我耳邊,警醒我、鼓勵我、鞭策我,給我希望和勇氣。猶如寒冷的冬夜凍得瑟瑟發抖的我,猛然看到前方窗子透出的光亮,讓我倍感溫暖,增添無窮力量。
父親生性溫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我們三姐妹從未受過父親責罵,哪怕重一點的語氣也沒有,更別說動手了。我們長大後,父親在我們面前從不擺家長架子,和我們聊天,雖是父女,卻更象良師益友。
我老家在農村——寧鄉縣壩塘區溈烏鄉企湖村,與烏江搭界。父親在醫院工作,而母親則在家務農。當時算起來是「四屬戶」,在單位算是貧困戶。父母親結婚後不久,年輕美麗的母親在生產隊出工時發生意外,被人用鐵器砸傷頭部,當時血流如注。母親只曉得眼前一黑,抱著頭蹲在地上。從此眩暈症一直伴隨她,困擾她。善良的父母親並沒要對方付一分錢湯藥費,也沒吃對方一隻雞蛋。母親頭上至今瘢痕還有幾寸長,而且傷口周圍沒有長頭髮。
當時的情況是,母親在家,體弱多病,還有三個正在上學的女兒。父親在外地醫院上班。在花明樓上班時,父親下班後,馬上騎著松鶴牌自行車趕回家,從少奇主席故居的寧鄉縣第四人民醫院出發,途經東湖塘,南芬塘,到斗笠山,再走小路,翻山,過河,一小時後到家。總共60-70里路程。那一段路,我非常熟悉,因為不只有暈車的母親,還有我,也曾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后座回過老家。有一次逆風行,父親實在踩不動了,我才不得不搭班車先到斗笠山等他……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我一直是班幹部。成績不咋地,愛哭鼻子卻是我的特長。因為哭,可以釋放壓力,可以博取老師和家人的同情。而父親哪怕再忙,也會去學校找我老師了解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至於我的班主任甚至任課老師,都對我父親比較熟悉了。
父親在家也會送我去學校。有一次,父親騎著自行車送我去上學,眉毛和鬍子都被霜打成了雪白……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就在昨天。正是:
「父愛情重重如山,只恨無力再解難。膝下承恩未及返,祈求天公延壽誕!」
當年由於交通嚴重不便,父親工作頭10多年奔波於家與單位之間,全靠步行,磨破了多少雙鞋子已無法計數。而滿身疲憊到家後,父親總會馬上換上舊衣服,幫母親帶一大碗茶,趕到母親身邊。不管田邊還是菜土邊總有父親勞碌的身影。農忙時節,父親要去別人家扮禾換工,別人看父親身材矮小,故意讓其挑重擔,但不管多重的穀子,父親總是有多重就挑多重,哪怕有200斤,父親也二話不說,挑起來就走。用當時父親的話說,下班是上班,上班是下班。別提有多辛苦了!
儘管生活是如此艱辛,可是父親依然風趣幽默,樂觀向上。
記得有一次,父親回家對我們說「今天沒吃早飯」。我和母親連忙問「為什麼不吃呢?」
父親回答說「只吃了幾個包子。」我一下愣住了,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父親的同事張阿姨告訴我,有一次去同事家喝喜酒,和父親坐同一輛車,父親講笑話,一車人笑聲不斷,並感嘆「曾主任太幽默了」!
當父親的同學在羨慕、讚歎供銷社的美女有藕一樣雪白的大腿,而移情別戀時,我父親卻始終在體弱多病的母親身邊,幾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當母親自卑時,父親和母親算了一筆賬。結果田裡、土裡,山裡和家裡喂的豬的收入加起來,母親收入大大超過了父親。這樣善解人意,不著痕迹的讚美,讓母親綻放了笑顏,重新找回了自信。當條件稍好有餘錢時,父親把所有存摺都用母親的名字存著,讓母親有安全感。
母親常常會笑著回憶起我姨娘對她說的一句話——你們兩個不會吵架,因為你老公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人,要吵架也是你(母親)沒道理。確實如此,父母親從未紅過臉。
父親退休後,一直與母親住在院里的二室一廳內,只因為母親有病,隔醫院近,便於治療。父親幾乎承擔了家裡的所有家務:炒菜、做飯、洗衣以及衛生工作。父親對我說「我多做一點,多累一點,你母親就少做一點,輕鬆一點。只要你母親身體好就行」。而且父親做的菜非常好吃。而母親是個理想主義者,要求完美,總還會提點意見,父親則按照母親的意見加以改進,直到母親滿意為止。
天氣好,有時間父母會一起去釣釣魚,釣釣蝦,還翻種了幾塊菜地,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年歲漸長,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而母親發病時,躺在床上,又暈又嘔,父親總是守在旁邊。有時一夜都不睡覺。即使如此,父親卻很少打電話給我,生怕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吃藥無效時,父親還要給她打異丙嗪。生病中的母親聽不得一點聲音,父親平時看電視只得開靜音。有一年春節母親病了,父親硬是連春節聯歡晚會都沒看。為了孝敬父親,近兩年我們姐妹為父親買了新手機,上了網,開通了微信,讓父親在網上瀏覽。
退休下來的頭幾年,有不少單位和個人想高薪聘父親去坐診,都被父親婉言謝絕。一半因為母親的身體,如果離開父親,沒有人照顧是不行的,還有一點是我父親很知足。我們三姐妹工作上都認真負責,經濟上獨立,單位也還馬馬虎虎,不要父母親多操心。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看著身邊的兄弟、姐妹及同事一個個去了另一個世界,滿頭銀絲,已到古稀之年的老父親,自然會有些許悲傷,但依舊精神矍鑠的他卻樂呵呵地說:「現在我多活一年都是賺的。」
父親對生命的領悟,多麼率真!多麼冷靜!多麼豁達!
這就是我的楷模,我的父親!
真心祝願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編輯:彭滔
審核:楊勇傑
GIF
TAG:花明樓中心衛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