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在錄製節目 圖/尹夕遠

他在崔永元節目里做嘉賓,說「這是我參加的唯一一個主持人長得比嘉賓還難看的節目」。

文 ? 馬程

編輯 ? 張慧

圖 ? 尹夕遠

老梁穿著寬鬆的中式馬褂,拿著茶杯,習慣性地一邊聊天一邊喝茶。患糖尿病多年,眼底做過手術,熱愛的乒乓球現在是不能打了;他走路偶爾顫顫巍巍,但人總是挺精神。

在北京住了20年,他說話仍然有濃郁的東北腔——他就沒想改,因為堅信只要話里有內容,「沒人會在意你說的是東北腔還是福建腔。」

在這個流行扮嫩的時代,老梁是個異數。他33歲起就一直在節目里「扮老」,從穿著到做派。

他肩寬於常人,頭也寬,在16:9的鏡頭前一坐,一個人就快佔了整個畫面。

他像古時的說書人一樣,敲一下醒木,張口開始評論天下事。沒有團隊,沒有台本,所說內容都在他心裡。

老梁的聽眾和觀眾範圍很廣,老師在課堂上播放老梁的評論段落;美容院里的員工習慣聽著老梁的評書做美容;餐館打工者把「故事會」的視頻下載到手機里得閑就看;白領聽著他的「情商課」擠地鐵;近百萬網友在「大唐雷音寺」直播時,擠到老梁的直播間,留言、刷潛艇。

行走江湖10多年,老梁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是個學富五車,卻被時代耽誤的新聞評論人。

1

老梁位於北京馬甸橋的會所里,一個房間被布置成了攝影棚,一個條案,一張椅子,一台5D3,每次錄節目,他只需要一個攝影師的幫助,「開機就能說」。

大學畢業進入媒體後,老梁輾轉報紙、雜誌、電台和電視,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作品,出鏡率很高。「我的每一次轉型都踩在點上,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平台和渠道換了,我的內容沒變。」老梁對火星試驗室說。

2016年,老梁參與同行張春蔚創辦的「大唐雷音寺」。

「我們來晚了!」老梁感嘆,「真該早就進來試試。」大年三十晚上,梁嫂荊慕瑤拿手機給他拍了一段視頻,張春蔚連夜找人做了剪輯和海報,大年初一做了第一期推送。

他錯過了互聯網時代,在移動互聯時代重新開始時,關於他的盜版資源已經遍布網路,微信上出現了幾十個假公眾號。「你在哪裡都看到老梁。」張春蔚哭笑不得,她不得不天天在朋友圈「打假」。

「大唐雷音寺總編輯」鄒蔚對近兩年的成果很滿意,「不客氣地說,老梁用一年的時間,就收割了很多平台積累了五六年的流量。」

知識付費的風潮中,經歷了紙媒和電台、電視台檢驗的老梁,進一步展現了他的影響力。2017年11月,老梁應音頻平台邀約,開設知識付費課程「四大名著情商課」。他直言,這太簡單了,熟讀四大名著屬於他的「幼功」,「大部分橋段我現在都可以背下來,張嘴就來。」

他還在「大唐雷音寺」擔任「首席裁音師」,教人怎樣說話;還在網上講曾國藩,講科舉制度,開設視頻節目講歷史名人。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講曾國藩視頻截圖

總有觀眾追完老梁的各類節目後納悶,「他怎麼什麼都懂?什麼都能講出道理來?」知乎網友「隊長」不是老梁的粉絲,卻很佩服老梁的本事:「同樣一件事情,你和老梁都了解到80%,他能說出200%的效果,普通人只能表達30%。這是他最大的魅力。」

如今46歲的老梁仍然堅持著積累知識。多年來,他上午不見客,也很少出門,早飯後就坐在電腦前,桌上擺著4份當天的日報,他花兩三個小時瀏覽當天所有新聞,「看了之後就記在腦子裡,再和人聊起這個事來,就像翻書一樣。」

採訪之前,老梁剛看過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政策,「我現在可以把從1982年政策頒布以來,到現在所有的變化和影響都給你順一遍。」

90年代做體育雜誌時,他每天讀《體壇周報》,第一版到24版,所有內容全部掃一遍,記在心裡。每次去美國歐洲採訪,他都會往回帶體育行業的書,甚至因為超重罰了很多錢。

除了知識積累的習慣,梁宏達還經常摸索表達的技巧。他熱愛曲藝,喜歡聽相聲和評書。2010年,他拜師西河門金文聲老先生學習說書,和郭德綱成了師兄弟。

他用說書的方式講新聞,通俗易懂,這讓他在電視節目里大受歡迎。他也以說書人自居,「我眼睛高度近視,看不到提詞器,我也不允許自己用提詞器,也不允許自己說到一半NG。你看哪個說書人有機會NG的。」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

媒體人出身的張春蔚了解老梁話里的門道,她清楚老梁能夠讓觀眾靜下來聽他講,背後是下了苦功夫。

2008年,兩人曾一起錄遼寧衛視的節目。在北六環的錄影棚里,她和老梁一邊候場,一邊喝著茶攀談。「我們談的就是評論的技巧。一段話,他從第一人稱進入,然後換成第二和第三人稱。3分鐘之內,他的敘述口吻換了6次,要從哪裡進,起承轉合,哪個氣口要強一些,哪裡要用反問,哪裡要留懸念,他都門兒清。」

博學加上出色的表達能力,讓老梁成了電視界的寵兒,有廣告公司曾為他統計,他的節目每年在各上星衛視的播出時長高達4700分鐘。

2

2017年12月18日,老梁在直播里評論江歌案,四十分鐘把案件和輿論的反應說了一個遍。

老梁在朋友圈裡多次轉發了視頻,附上感慨,「還是做新聞評論好啊。」

這似乎不是新聞評論人最好的時代。

2017年年初,因為多年前發表的言論,老梁不得不「休息」,他總結了八個字——「遇險自保,逢危當棄」。

三個月時間,老梁沒有做一期節目。他坦言自己像往常一樣,讀書,看報,遵照妻子的指示,專心調養身體。

「我總想著會有這一天,我心底已經演示過很多次,所以可以保持坦然。再說以前賺的錢還夠花。」

快人快語,犀利點評,梁宏達塑造的「評論人老梁」深入人心。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在節目錄製現場 圖/視覺中國

獨樹一幟的見解並非總能引發觀眾的共鳴,但至少為他樹立了「敢說」的招牌。

有時這份「敢說」里有善意的調侃和自嘲,比如他在崔永元節目里做嘉賓,說「這是我參加的唯一一個主持人長得比嘉賓還難看的節目」。

但更多時候,他的評論帶著鋒芒,甚至會遭到明星粉絲的責罵。

比如他說周星馳不善與人言談,在香港緋聞纏身,還擔心「周星馳這樣下去會得抑鬱症,會成為第二個張國榮,跳樓自殺」。

電影《尋龍訣》熱映時,他卻和如潮的好評背道而馳,點評:「就是陳坤裝酷、舒淇裝瘋、黃渤裝傻,夏雨裝二。演得還能再浮誇點嗎?」

羽毛球隊里約奧運會失利,他直言羽毛球隊在李永波的統領下,盤根錯節,甚至出現了讓球、三角戀等醜聞,「羽毛球隊變成了李永波一家的事。」

什麼問題他都能說兩句:他說汪峰「就是披著搖滾外衣追逐名利的人,商業氣息太濃,背離了搖滾精神」;他評論李小璐和馬蓉出軌,「這和受教育程度有關,她們都沒讀過什麼書」;他為中國男籃出謀劃策,批評影視圈小鮮肉橫行,分析退休延長政策,剖析東北雪鄉藏污納垢的原因,還分析過傳銷的社會根源。這些視頻在微信上的點擊量都達到了數十萬。

他的很多話,犀利到有些偏執。他質疑大學教育培養了太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質疑傳統文化里有70%的糟粕,卻在上層的號召下發展得如火如荼;他還質疑80後一代的原罪,物質慾望強烈,條件壓抑,經常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作為評論人,老梁有很多「事迹」被人稱道。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故事會》劇照

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一個人解說了全部36個大項的體育項目,每天6小時不間斷。2012年左右,他同時操作三檔日播節目,最密集時4個小時錄完五期節目,話題從民間故事到國際政治,再到電影娛樂,包羅萬象。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他連續19天每晚做兩個小時的直播。有一天,大廈突然停電,全場一片漆黑,只有單反相機的一束紅光,手機屏幕也是黑的,但直播還在繼續。周圍的人束手無策。而老梁卻沒有停頓,接著話茬,在黑暗中繼續講了10多分鐘,直到通電恢復。直播間炸了,一波禮物刷了過來,各種6666持續霸屏。

「能做到波瀾不驚,他的內心一定很強大。」鄒蔚佩服地說。

內心強大的老梁也會無奈:說出去的話,難免被人斷章取義,甚至被鍵盤俠當作武器。

2017年9月,趙薇和丈夫因不當操作被證監會罰款60萬,5年內禁入證券市場。人們把老梁7年前對趙薇披日本軍旗的評論「趙薇,人在做天在看」截下來,放到網上,獲得了上千次轉發。對此,老梁很無奈,還專門發文澄清。

「這正是說明現在缺評論人,找來找去就找到我這裡了。」他告訴火星試驗室。

3

「休息期間」 ,網路上出現了對老梁的口誅筆伐 ,張春蔚提到 ,雖然事件不是出在「 大唐雷音寺 」,但是公司的一輪融資因此擱淺 。「 老梁很仗義,有半年時間我沒給他發工資,他也沒要。」

消失的那三個月,他偶爾在家 里和妻子吵架,兩人吵完了照樣好好過,彼此心照不宣不動氣,因為 深知鬥嘴只是「為了把心裡的鬱悶發泄出去 」。

老梁剖析自己 ,「 骨子裡極端地抗上 」。他在公眾和大學裡 ,曾經跟老師、系裡和學生會都格格不入, 他認為順從體制的人必須是欺上瞞下 ,為了不順從體制 ,他只能讓自己更強。

但從小習讀的國學,讓他知道藏拙的重要性,「老話說,人在矮檐需低頭」。

為了能公正地做出評論,他極少參加交際,在做體育記者時認識了很多運動員和官員,平時找他吃飯,他總以各種理由推託。他告訴火星試驗室,「中國是人情社會,有社交就很難再說他們壞話。要做到黑白分明很難。」

老梁常說感謝思想開放的80年代,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那時,他在黑龍江大學讀新聞。他記得自己逃了2/3的課。

他在圖書館暢遊,從高中時只能讀到的高爾基、巴爾扎克等批判資主義的作品中解放出來,看到了資本主義文學和哲學的成就,他第一次了解尼采、薩特、叔本華。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 圖/尹夕遠

他從小時候就有的表達慾望,在大學裡變成了一種新聞理想。他把美國《60分鐘》節目的主持人奉為偶像,「到現在,我做新聞評論都是上癮,甚至說話都上癮。」

搭檔紫檀告訴火星試驗室,提到社會事件,老梁的眼睛就發亮,不論是評論社會事件,還是回答網友的提問,她都能感覺到老梁的興奮。「我不斷拋出問題,他總有解決的方法。」

在張春蔚看來,老梁是她見過的,價值觀最明顯的評論人。他心底壓抑,因為總想把最好內容呈現給觀眾,又總擔心自己知識的延展性不夠。「讓老梁倒貼錢,扒光了上鏡,只要還能繼續做時事評論,他都能照辦。」

4

老梁從來不懷疑自己的適應能力,但是他不願意去適應新媒體的思維。在這個90後佔主導的世界裡,他還要堅持自己的一套。

「第一次做電視節目的時候三十齣頭,我就想到要扮成老的說書先生那樣,」老梁對火星試驗室說,「我生活中就愛這樣穿,更重要的是,一個老氣的評論人,出現在鏡頭裡,更容易讓觀眾信服。」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梁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實際上他還不到50。

談到熱門的《奇葩說》,老梁承認馬東的能力,「但馬東的節目就是服務年輕人的,所以他老黃瓜刷綠漆——整容割眼袋裝嫩。」老梁笑笑,「我不想去適應,他們道行還沒到,為什麼要我去考慮他們的想法。」

但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老梁感嘆80後都過時了,找他談合作的都是85後的。這些人卻和老梁談不來,「聽不懂我說話,一些簡單的問題溝通起來費了老勁了。舉個例子,他們說節目必須分成板塊,需要小貼士。他們不理解我的內容是一氣呵成的,不需要分板塊。」

老梁忍不住吐槽,「他們是見多了殘次品,對內容的理解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小孩子們不配和我在一個平台上說話。」

也許正因溝通上的「代溝」,鄒蔚和同事們幾乎全權代理了老梁在互聯網的內容出口,他認為,他們真正能做的,是先把老梁在新媒體的知名度打出去。

不用操心商業模式的老梁,有空了就約朋友喝茶聊天,陳道明、郭德綱、陳凱歌、趙本山等文藝名人都是他的座上賓。他曾和郭德綱切磋說書,和趙本山在台上表演二人轉。採訪前一天,他才參加了陳凱歌《妖貓傳》的一場對談活動。陳凱歌喜歡和他一起聊天,因為能聊出內容來,兩人從唐朝的文化、風情,聊到日本文化受到唐朝的影響等,「不會只聊艷史」。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與陳凱歌

老梁的朋友圈也能轉化為商業價值。蜻蜓FM的內容總監馬印傑為老梁打造節目時,就選取了他出色的說話能力和強勢的朋友圈作為賣點,找到陳道明為他站台。

打開蜻蜓FM,一身《功夫熊貓》中熊貓大俠打扮的老梁會跳出來,要幫你「提高情商」。

「讓他講情商、教人說話,他可以做得好,但這都是殺雞用牛刀了。」張春蔚告訴火星試驗室,「但現實是做不了新聞評論。」

2008—2009年,老梁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做時評欄目——《老梁說天下》。那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檔節目。奧運會後 ,國內的輿論相對放鬆 , 老梁找到了發揮的空間 ,「 當時把各個部委存在的問題都說了一遍, 很多幹部都在車裡聽我的節目。那個尺度以後不會再有了」。

當時老梁曾經認為,成為《60分》中丹·拉瑟那樣的新聞評論人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然而,隨後節目暫停。他輾轉到各個衛視平台,繼續評論時政,做了很多講故事、說歷史的節目。但他也會「夾帶私貨」:「解密歷史和故事會都是可以吊起觀眾胃口的節目。古話說借古諷今,在講故事的同時,我要做的是把我的觀點表達出來。」

2015年,老梁的一位朋友黯然 離開主持圈,對老梁有所觸動。現在,老梁已經不再輕易開口。

老梁也想得開 ,用他的話說 ,他不需要「 賣身求榮 」,也不需要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習慣一 個人喝茶看書 。他和妻子過著丁克生活 ,樂得自在無憂。

「說話上癮」的梁宏達:仍然想做新聞評論,可惜尺度不再有

?老梁的書櫥里擺著很多他自己的書,貼著網友的留言 圖/尹夕遠

回顧這些年數千小時的節目,他承認出過小錯誤,但從來沒昧著良心說話。他說,自己要是肯說假話,現在的境況沒準會更好。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或商務合作請留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