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學院與沙龍展 安格爾與十九世紀大師巨作空降國博

法國學院與沙龍展 安格爾與十九世紀大師巨作空降國博

觀眾欣賞安格爾的作品《朱庇特與忒提斯》

有一幅安格爾的大作從未走出過歐洲,而這一次為了來到中國這片土地上,《朱庇特與忒提斯》這一巨作卸下了原有的畫框,在專門定製的運輸箱中搭上了前往中國的飛機。這是它近40年來首次走出館藏之地。

在2018年1月30日到5月6日,包括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在內的103件學院派藝術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院與沙龍——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中展出。

法方策展人菲利普·傑奎琳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中方策展人潘晴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法方策展人菲利普·傑奎琳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談到:「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年輕的美院學生在學院中接受藝術教育和訓練,並且進行各種藝術比賽,最後獲得當時最權威的藝術獎項——羅馬獎,並且作品就有機會進入當時最重要的藝術大展——沙龍展。展覽完整展示了從學院學生到沙龍藝術家的身份轉換。」

中方策展人潘晴也在藝術中國的採訪中也提到:「本次展覽最想表達的一點是,它是一個法國十九世紀藝術比較完整的故事。很多展覽以流派劃分,雖然這次展覽主要是學院派的作品,但其實體現了從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到一戰這一段歷史當中創作的藝術流派和風格,不只是學院派的作品,還體現了法國藝術家在十九世紀從學生一直到沙龍展成名的整個過程。」

展覽現場

觀眾拍攝作品

兩大巴黎藝術機構收藏在中國相遇

本次展覽的展品來源於兩個最重要的巴黎藝術機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和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高等美院是享譽三百年的殿堂級美術學院,其影響力遍及歐洲大陸,其倡導的學院體制,包括教學以及競賽,成為了世界各地美術學院的標杆。學院自1648年創辦以來繼承了超過45萬件藏品,通過展覽和出借給其他重要藝術機構與大眾分享這些珍品帶來的藝術享受。

觀眾在作品前駐足

觀眾欣賞藝術家手稿

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是法國文化部下屬的以支持當代藝術創作為宗旨的公立機構,被授權管理庫存在冊的十萬兩千件歷代法國公共藏品。為了實現藏品的傳播與增值,中心收藏的作品經常出借給各個博物館進行展示。

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秘書長德貝爾·加德說道:「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的收藏可以上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國家文物收藏的概念剛剛興起,1791年的時候國家確立了公共購買和訂購藝術品的制度,以此來豐富現代藝術品的收藏和鼓勵在世藝術家的創作。造型藝術中心的成立也正是對這一制度的繼承和延續。我們沒有自己的固定展示地點,藏品通過出借恰恰可以充滿活力,得以深入到法國和各國的文化藝術生活的核心,每年都有2000多件藏品600次出借去往世界各地。1931年我們收藏的第一件中國作品是劉海粟的《盧森堡的雪》。」

展出雕塑作品

觀眾觀看雕塑作品

龐貝紅: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美的聖殿

龐貝古城在十八世紀初被重新發掘以後引起了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又是回望古典,回望古羅馬古希臘的藝術。法國高等美術學院在十九世紀是新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也是學院派風格。展陳中策展人特意選擇了龐貝紅的牆面來將觀眾帶入19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風靡,復興古雅典和羅馬藝術的時代。

徐悲鴻之子、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這一部分的展品系統展示了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對19世紀藝術家的培養,以及羅馬大獎等重要的競賽制度對於藝術風格的塑造。該部分分為三個小主題。第一個主題「學院的培養」,展示了巴黎高等美院在教學體制上的突出成就。學生經過嚴格系統的訓練,需要學習古代經典藝術作品、大量練習寫生,並學習解剖學。

安格爾 《半身軀幹人體》1800年

第二個主題「透過羅馬大獎看歷史題材繪畫及雕塑作品」和第三個主題「為獲得羅馬大獎做準備:美術競賽、情緒表達繪畫、肖像畫、風景畫、草圖和裝飾藝術」,都反映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創始的美術競賽體制對藝術創作起到的導向性作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前身,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建於1648年,恰逢新古典主義運動萌芽的時期。1666年,法國皇室在羅馬創建了法國學院,贊助優秀的法國藝術家去義大利學習。贊助名額的選拔機制就是巴黎高美享有盛名的羅馬大獎,由國家出資,提供給獲獎者3到5年在羅馬居住的機會,在此期間不僅能親眼目睹義大利歷代大師的名作,還能接受當世名師的指導。

安格爾 《阿喀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

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在學生時代都是羅馬大獎的獲得者,如多米尼克?安格爾、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讓-巴蒂斯?卡爾波、亞歷山大?卡巴內爾,他們的獲獎作品都在這一部分展出。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安格爾於1801年獲得羅馬繪畫獎的作品《阿喀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這幅作品能夠來中國展出,是一次彌足珍貴的機會。

展出雕塑作品

展覽現場

拿破崙綠:沙龍展——時代的鏡子

第二部分以拿破崙綠為展覽牆面的顏色,展示了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舉辦的沙龍展作品。1737年開始,學院每年在盧浮宮的「方形沙龍」大廳舉辦 「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沙龍展」,此後被稱為「沙龍展」。沙龍體製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欣賞者和贊助者,使藝術界更活躍、多元,也形成了新的藝術取向,影響著藝術的發展。

沙龍展老照片

沙龍展老照片

展出的作品

展覽中觀眾將欣賞到在沙龍中獲得聲譽的重要作品,包括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歐仁?德拉克洛瓦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像》、卡米耶?柯羅的《義大利風光》,亨利?熱爾韋以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場面入畫的《4日晚上的回憶》等名作,還有達仰-布弗萊的《應徵入伍者》和其他一些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藝術家們的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這些作品得以保存,得益於國家通過購買及征訂沙龍展作品給予藝術家們的鼓勵,購買和征訂的作品收藏於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該部分展品均出自於此。這一部分也分為三個小主題:「沙龍及風俗畫」、「沙龍與歷史」、「科學與民主」,從不同方面體現了沙龍輝煌的歷史及其現代化進程。

安格爾《朱庇特與忒提斯》1811年

其中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是法國19世紀最有名、最神秘的作品。這幅作品取材於古希臘文學荷馬《伊利亞特》,阿喀琉斯的母親忒提斯乞求朱庇特的庇護。安格爾在畫面中繪現了跪著的忒提斯,後者用左手夠到朱庇特的下巴,朱庇特的妻子朱諾隱藏在左上角的雲端上,人物形象誇張變形。1811年安格爾把這件作品送到巴黎展出,這是他多年在美第奇別墅學習的成果。

朱爾·亞歷山大·格倫(1868 - 1938)《法蘭西藝術家沙龍的一個周五》,1911年

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詳細描繪了111位真實的人物,其中包括藝術家熱爾韋、勞倫斯、默森、格倫等,以及總統阿爾芒·法爾菲爾、盧森堡博物館及小皇宮博物館的收藏人、記者、戲劇和歌舞演員等,再現了十九世紀沙龍展的場景,並且詳細記錄了當時展出的作品。作品正是為了紀念法蘭西藝術家協會沙龍展30周年而在1911年創作完成,之後便一直放置在大皇宮中殿。本次得以在國博欣賞到這幅作品也實屬珍貴。

常書鴻 (1904 - 1994)《病中的妻子》1931年

方君璧(1898 - 1986)《錢塘江》

法國學院與沙龍展里的中國身影

法國高等美術學院對20世紀中國美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一輩藝術家,如徐悲鴻、林風眠、常書鴻、方君璧、劉開渠等都曾就讀於這所學校。遵循學院前任院長、著名藝術家安格爾的訓導,學院的學術培養包含大量素描練習。安格爾曾說:「素描者,藝之操也。」這句話對於後來在巴黎高美進修的藝術家徐悲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徐悲鴻也一直以素描為教學的基礎,並影響了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代表的中國學院教學體系。女藝術家方君璧曾在美院進入赫伯爾畫室,後來作品在沙龍展出。常書鴻到巴黎進入阿爾伯特·勞朗斯畫室學習,他在法國創作的《病中的妻子》作為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的收藏,也在本次展覽中回到故土展出。

1933年徐悲鴻在巴黎與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成員合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評論家邵大箴先生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在談到重新展示法國學院派和沙龍藝術的影響時,藝術評論家邵大箴先生闡釋道:「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學院派走下坡路,在後來逐漸被馬蒂斯、畢加索等一批現代主義藝術家蓋過風頭。但這並不意味著學院派沒有它的藝術成就。藝術並不像自然科學,一個原理出現就會否定另外一個原理,原本的原理就不能用了,藝術是積累的,前後是相互繼承和發展的。真正在現代主義藝術方面做出成就的藝術家,很多原來都在學院中受過教育和訓練,他們的創新和對學院的反叛適應時代的需要,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無論是古典的藝術還是現代的藝術,對於藝術本身來說手藝是很重要的,學院派是注重手藝的,當然也注重觀念,觀念可能落後了,手藝不會,而且手藝裡面有觀念,觀念裡面缺少手藝則不行。所以重新展示學院派藝術,我們不是要恢復學院派,而是要學習然後從中找到啟示。」

夏爾·科爾迪耶(1827 - 1905)《中國人》,1853年

通過本次展覽,觀者可以看到一個學院的學生怎樣在學院接受培訓之後,在沙龍展上贏得榮譽,以此來結束學習時期而開始真正的職業生涯。展覽集中呈現19 世紀的藝術狀態、政治面貌以及巴黎乃至法國的社會風貌,呈現了學院派這一法國藝術史上重要流派璀璨奪目的篇章,也展示了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藝術以及法國社會風貌。

夏爾-萊昂·維尼(1806 - 1862)《美院大廳》 參展1850年沙龍

亨利-儒勒-讓-若弗里(若)(1853 - 1924)《幼兒園》1898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先生觀看作品

中國油畫學院名譽主席詹建俊先生等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安格爾頭像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工業互聯網助中國製造突圍
這個臘月,小編帶你玩轉鄂爾多斯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