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將找出這個星系的高度文明社會,奇怪現象被發現
俄《消息報》報道,解釋天鵝座塔比之星星(KIC 8462852或者稱為泰比星)亮度的不規則變化目前是俄羅斯科學院科學家面臨的一項任務,這顆恆星的異常亮度可能是由於附近存在巨大的外星天文工程建築引起的。
俄羅斯科學家塔比之星研究小組領頭人、俄羅斯科學院宇宙研究所行星物理學研究實驗室主任列昂尼德·克桑福馬利季的話報道:"我們面臨的任務是尋找令人信服的解釋。觀測數據與物理定律相矛盾。很多外國同行們、很多科學刊物文獻都在研究這個對象,但至今為止沒有一個公認的解釋。其中一個解釋版本是:這是曾有文明存在的痕迹。"
NASA的開普勒望遠鏡一直在執行尋找類地行星的任務,它曾經觀測到一塊地帶,那裡有數千顆恆星,而當有行星運行到恆星前面,這時恆星會稍微變暗,我們就知道那裡有行星。不管用什麼光譜觀察,這顆恆星的光表現得都非常奇怪。奇怪的地方在於它變暗的周期非常不規律,有時是5天,有時是100天,它的明暗變化也很詭異,有時會暗一點,有時會暗很多,天文學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好像有人在用開關控制它的明暗。
開普勒望遠鏡記錄了這顆恆星怪異的亮度變化:它的光變曲線上也有凹坑,但並非周期性出現。而且亮度下降達到20%以上,單憑這一點,天文學家就基本認定這不是一般的行星凌星事件。因為就算是木星那麼大的行星,也只能遮擋這顆恆星大約1%的星光,這差不多已經是行星能夠達到的最大尺寸了。也不可能另外一顆恆星。因為如果是恆星,我們應該能看見它。而且,這樣的凹坑出現也非常不規律,和行星或恆星的運動不對應。
當時,一度引發全世界科學家的熱議,關於這種現象的解讀也是非常的多,在這些解讀裡面比較集中的一個觀點--戴森球,由此這顆恆星附近可能存在高度的社會文明。
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弗里曼·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按照目前我們的定義,這樣的生命體系已經進入到了Ⅱ型文明,該級文明已經掌握利用它們星系的全部資源的技術,而我們地球人類連Ⅰ型文明都還沒有達到,當我們能夠開採所有的地球資源時就進入到了這個文明。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1500光年外的這個星球很有可能存在一個人類還發達的生命,但是具體情況還需要我們使用更高級的手段才能監測到,目前我們的技術連觀測這個區域是否存在生命都還未能達到。
當然,即便我們發現這個星球存在文明還需要面對一些困難,比如兩個文明如何接觸,是和諧的握手共謀發展,還是其中一個被另一個吞併,來自遙遠星系的文明是否存在敵意等等。


※中國本有機會買一艘新航母,但是最後沒成交
※比B52服役早:蘇聯這款轟炸機技術先進為何經常摔機?
TAG:空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