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怎麼辦?這些「誤區」家長應避免
發燒是孩子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大多數都是感染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所導致。正確的認識和處理髮熱非常重要。在寶寶發熱時家長需要避免哪些誤區?
發燒了要馬上用退燒藥嗎?
發燒的本身並不是疾病,發燒只是疾病的一個癥狀。
能引起孩子發燒的疾病很多。輕微的疾病或急性病毒或捂熱等都可能會發燒。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發燒了就給吃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甚至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當時把體溫降下來了,可孩子的病並沒有好,體溫還會反覆。
建議退熱劑通常體溫38.5度以上用,連續兩次退熱劑間隔需六小時以上,24小時之內不超過四次。同時要注意多喝水,以利於降溫防治出汗多脫水虛脫。
吃了退燒藥體溫應該馬上正常?
孩子發燒後,如果家長給孩子吃退燒藥,藥效起作用一般要等到半個小時以後。
起效後體溫一般可以下降1-1.5°C,一般不是降到正常,退燒藥的藥效過了,孩子的病症沒有好,體溫還是可能再度上升。
吃退燒藥的目的不是讓體溫正常,而是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所以家長還是要第一時間找出孩子的病因,對因治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體溫越高病情越重?
高熱不能表示病情嚴重。嬰幼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波動大,很多時候高熱不和病情平行,應當觀察患兒的伴隨癥狀。
有的患兒高熱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四肢末端暖,沒有抽搐等表現,這種情況下不必太著急可以密切觀察。相反有的患兒體溫38℃,但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中有驚厥的表現,就應該引起我們家長的重視,最好及早就醫。
患兒發熱要多穿衣服或蓋厚被子捂汗退熱?
應該分清患兒是體溫上升階段還是退熱階段。
如果患兒體溫38.5℃,伴有惡寒或寒戰,手腳末端不暖或冰涼,提示患兒體溫還要繼續上升,應當注意保暖,但避免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
如果患兒體溫38.5℃,有少許汗出,手腳暖和或發熱明顯,提示患兒處於退熱期,應當注意散熱,不能捂;散熱的同時要注意肚子的保暖。
高熱時用酒精退熱?
嬰幼兒皮膚嬌嫩,酒精易被吸收;且酒精不但刺激皮膚,還會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酒精會擴張血管,蒸發時帶走大量熱量,散熱過快,反而會使寶寶出現不適。因此酒精退熱不適合嬰幼兒。
反覆熱性驚厥的患兒一發熱就用退燒藥?
服退燒藥不能預防熱驚的發生,因為其發揮作用需要半個小時以後。
當體溫大於38℃時可以適當使用退熱葯。
研究表明孩子發燒是否驚厥和用不用退燒藥沒有關係,而和孩子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熱性驚厥主要發生在體溫的變化階段。所以退燒藥是不能預防熱性驚厥的。
發燒會燒壞大腦?
發燒合併感染一般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發燒超過40℃是危險的)。大腦內有恆溫調節器,感染引起的發熱,體溫常會在39.5—40℃達到最高點,很少會超過40.6—41℃。
體溫高於42℃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只有中樞神經病變或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
GIF
總之發熱時退熱的主要目的是:
改善病人舒適度, 而不是使體溫正常; 對發熱病人的治療重點在於原發病; 動態觀察患兒一般情況及疾病癥狀和體征的變化最關鍵。
-完-
圖片來源 網路
GIF
一指禪 戳下方戳戳戳


※寶寶玩具被搶,你不為孩子討回,以為是謙讓,對方卻嘲笑你是傻瓜
※流浪貓寶寶們因為天氣寒冷,睡覺時疊起了羅漢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