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擁兵百萬奪下北京,本可稱帝,卻逼一大將投了敵軍,反手滅了他

他擁兵百萬奪下北京,本可稱帝,卻逼一大將投了敵軍,反手滅了他

公元1644年,這時候的大明首都正在經歷一場沙塵暴,很多官員都認為這是不詳的預兆,甚至有官員占卜,有暴亂的叛軍攻破城的災禍。沒幾天,太祖的家鄉---鳳陽祖墳發生了地震。初九那天,自稱為大順皇帝的李自成給崇禎發出了最後的通牒,要是崇禎再不同意各自為王,平起平坐,大順的軍隊就要攻打都城了。

一朝天子,可殺不可辱啊,崇禎怎麼敢自斷祖宗的基業,於是斷然拒絕。只是現在,他手中的籌碼不多,南京為舊都,可以南遷,但是這樣一來跟那個宋徽宗還有什麼區別?

但是留守北京呢,兵力不夠,只能招關外的吳三桂回來,對於吳三桂,崇禎皇帝還是很信任的,他出身將門,世代在關東一代效力,他的父親和舅父都是名將。吳家承蒙聖恩,吳三桂的父親年老以後得以在北京安養。吳三桂自己更是年輕的時候就被提拔為一方大將。可是招他回來,山海關外再沒有猛將克敵。難保大清的軍隊不會前後腳跟著來打劫,這時候,崇禎非常焦慮。

形勢沒有多給崇禎時間,幾天之後,大順軍隊就形成了對北京的包圍,加上黃沙漫天,凄風苦雨的天氣,人心惶惶,紛紛覺得是亡國的架勢。崇禎不能再猶豫了,於是趕緊下詔書,令吳三桂歸來勤王。

接到詔書的吳三桂也是著急,他更無奈的是,手下的關寧鐵騎是能征善戰,但是他們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在遼東安家,此去勤王,必須動員他們回歸關內,光是這工作就要花費一番功夫。更何況,山海關外,清軍虎視眈眈,就等著撿漏呢。於是吳三桂帶著軍隊和他們的家眷、其他官員開拔,但是走的挺慢。沒想到在路上就接到了北京失守,李自成招降的來信。

身為心思深沉的政治家,吳三桂的第一反應可不是為皇帝悲痛,而是回望自己的軍隊,想想自己該怎麼辦。這時候的北京,大順軍忙著搶劫,殺富紳,原來明朝的幾萬官員除了幾十人殉了皇帝,其餘都已經準備好投降了。

這時候清軍也拋來了橄欖枝,願意答應吳三桂借兵的請求,沒錯,這時候,吳三桂還不想投降,還想著藉助大清的軍隊剿滅大順軍隊,力挽狂瀾,之後用重金和土地酬謝大清來著。

但是後來,大順殺了吳父,捉了陳圓圓,在此形勢下,清軍改了條件,不要合作了,要吳三桂做臣子了。眼見大順對自己沒誠意,所以識時務的吳三桂還是最終接受了大清的條件,國讎家很一併報了。

李自成雖然奪了北京,但是他見識淺薄,殘忍弒殺,終究浪費了大好的機會。同樣農民出身,同樣從事造反,這李自成與朱元璋是根本不能比的,李充其量可以佔山為王,當個山大王,而朱註定做帝王。吳三桂也不是為了紅顏衝冠,而是審時度勢,在最差的情況下,做最佳的決定而已,可憐陳美人,擔了這麼多年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默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此國和中國關係很友好,俄羅斯不能失去他,落難時中國伸出援手
1931年,毛澤東被敵人埋伏,此人捨命從敵人槍口下救出毛澤東

TAG:幽默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