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限塑令」十年,中國人卻對塑料袋上了癮

「限塑令」十年,中國人卻對塑料袋上了癮




本文轉自公眾號:新周刊

ID:new-weekly







快遞與外賣業的崛起,極大地促進了塑料使用量的增長。圖/視覺中國



文/曹吉利


 


先看一組對比數據: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根據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文件,全國範圍內將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當時,中國的塑料袋使用量為30億個,僅用於買菜的塑料袋就達10億個。





「限塑令」剛剛施行的時候,媒體調查顯示七成消費者願意用環保購物袋代替塑料袋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不盡如人意,「限塑令」不但沒有起到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反而暴增了。僅快遞業一項,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塑料袋約82.68億個。2016年,這個數字暴增至147億個。


 


2017年11月25日報道,各大外賣平台每日產生的訂單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一個塑料袋計算,全年使用的外賣塑料袋就高達73億個。 


 


「限塑令」竟然成了「賣塑令」?2018年初,國家發改委官網為此開設了一個名為「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專欄,邀請全社會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環保主義者以及廣大消費者,都對塑料袋使用量不降反增感到為難和疑惑。






每個外賣訂單,都需要用到塑料袋、塑料飯盒、泡沫飯盒等塑料。圖/視覺中國


 


誰架空了「限塑令」?


 


「限塑令」剛剛出台時,多多少少發揮了作用。在塑料袋使用最集中的超市,幾毛錢的價格還是會給很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設下了小小的心理障礙。於是,不少人會在逛超市時從家裡帶一個塑料袋,或者帶上可以反覆使用的布袋、紙袋。有些超市也順勢推出活動,贈送或出售環保袋。一時間,有關塑料袋的市場手段似乎生效,環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然而,短短几年之後,隨著互聯網行業滄海桑田的變遷,超市在塑料袋消費總量上所佔的比重一下子變小了,外賣和快遞成了塑料袋使用的大頭。


 

在街頭巷尾的垃圾箱就可以發現端倪:過去堆在垃圾桶里的塑料袋,大都印著某某連鎖超市的名字,而如今的垃圾桶,則被某某外賣的字樣,或者拆得七零八碎的快遞包裹佔據。超市是實施「限塑令」最嚴格的場所,但當外賣和快遞異軍突起,改變了中國人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塑料袋消費的格局。「限塑令」可以阻止超市免費提供塑料袋,卻擋不住快遞員給包裹包上一層又一層塑料膜。





快遞產生的塑料袋被隨意丟棄。圖/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限塑令」始終難以在小型超市、肉菜市場、臨街商鋪、街邊小販、鄉鎮小賣部等地方推行,在這些購物環境中,人們結賬時使用塑料袋已經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即使是在城市裡的限塑商店,很多人也不吝於多花兩三毛錢買一隻塑料袋。


 


因為塑料袋對消費者而言,意味著方便和清潔。由於人們的購物行為多數是隨機的,商品的外包裝可能是乾燥而乾淨的,也可能是剛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或者是滴著水的蔬菜、帶著血的肉類,那麼用塑料袋包裝便是最方便的一個選擇,而且回家後還可以用來裝垃圾。在肉菜市場,如果商家不提供免費塑料袋,恐怕將會對生意造成很大的影響。


 


201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把塑料袋確認為世界上最普及的消費品,足以說明這個產品的便利,以及人們對它的歡迎。如果無法從源頭上限制塑料袋的生產、流通和銷售,商店內仍然提供免費或極其低廉的塑料袋,消費者依然會繼續縱容買塑料袋的習慣。


 


個人方便了,商家方便了,快遞業也方便了,環境卻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塑料污染。





在肉菜市場,塑料袋基本都是免費提供的。圖/cqnews


 


泛濫的塑料污染,將會令環境「窒息」


 

2018年1月,在南極執行海洋科考任務的中國科學家發現,南極的表層海水裡出現了肉眼不可見的塑料微粒(指直徑小於5微米的微型塑料,俗稱「海洋PM2.5」),含量甚至高於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


 


塑料正在佔領和污染地球。


 

紀錄片《藍色星球2》展示了令人震驚的海洋塑料污染。




全球每年被丟棄的塑料垃圾超過3000萬噸,其中超過2000萬噸將會流入大海。在巴西聖保羅的海岸,超過95%的海灘垃圾為塑料製品,如瓶子、吸管、漁網等。這些塑料製品,一旦被海洋動物吞食,或纏住了海洋動物——如去年在深圳楊梅坑被漁網困死的抹香鯨,極有可能會導致動物死亡。




據國家海洋局2017年3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在我國45個區域的海洋垃圾中,84%的海面漂浮垃圾、68%的海灘垃圾以及64%的海底垃圾,都是塑料垃圾。這些鋪滿海平面和海底的塑料垃圾,如果無法得到清理,乃至日益增加,勢必會令海洋生態環境「窒息」。




塑料垃圾佔了海洋垃圾的絕大部分。圖/國家海洋局


 


在農村,由於缺乏完善的環衛系統,塑料垃圾亂扔更是常態。中科院研究員蔣高明從2005年開始調查農村污染問題,2015年將調查報告發表在環保部主辦的《環境教育》雜誌,將「白色污染」列為農村最嚴重的污染之一,並且還在不斷增長中。


 


農田地膜殘留物,各種農藥化肥的包裝物、各種食品的包裝物以及各種塑料袋,基本上都是被農民就手丟棄,然後藉助風力和雨水進入河流和溝渠,污染農村的水資源。可見農村裡缺的不僅僅是環衛系統,還有最基本的環保意識。


 


「限塑令」施行十年,已經到了迫切需要修訂,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的時候了。


 


青島,大風天颳起的塑料袋掛滿了枝頭。圖/視覺中國


 


我們最需要的,是深入人心的環保理念


 


顯而易見的是,徹底禁絕塑料袋和推廣替代品,目前來說是行不通的。事實也證明,單靠行政式的限制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限塑」不僅僅是政府環衛系統的工作,還是一門複雜的社會科學,對政府部門和環保組織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2017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聯組會議上表示,接下來相關部門將會一起研究如何調整「限塑令」,對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制定塑料袋使用規範,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的使用,同時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力度。而早前,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也提出了,到2020年,快遞行業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的應用比例會提高到50%。




這就意味著,未來「限塑令」將會升級。

在政策制度和執行層面,建立起一個從塑料袋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用更多元的市場手段,而不僅僅是在消費端加收費用,才能在最大程度地降低社會成本的前提下,最好地控制白色污染。





農村裡缺的不僅僅是環衛系統,還有深入人心的環保意識。圖/視覺中國




當然,僅僅有政策細則的完善是不夠的,「限塑」作為一門社會性的環保工程,還需要全體公眾的參與。而要動員公眾參與環保事業,唯有全方位、持之以恆地進行環保教育。




比如說,從學前教育開始,學校便要與家長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在一些國家,銷售可重複使用的塑料袋所獲得的利潤,將會有一部分注入社區的環保組織和環保計劃,加上政府的資金扶持,源源不斷地資助環保教育工作,讓公眾了解當前的環境污染和環保理念。




只有當大多數國人真正在內心萌生出對身邊環境的善意,垃圾分類才不是一件麻煩無比的事,收銀台前的幾毛錢才不是那麼無足輕重的小錢,散落在池塘里的塑料袋才不是司空見慣的景象,小商店裡提供的劣質塑料袋才不是求之不得的小便宜。


 


要達成這個願景,人人都有責任。如果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中國每天就減少了14億個塑料袋使用量,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行動?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在海口土著看來,海南雞飯都是忽悠外地人的!
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災難片成真了,美國比火星還冷。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