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紀念堂里的《李白醉卧圖》,竟源自一個奇夢

李白紀念堂里的《李白醉卧圖》,竟源自一個奇夢

李白的詩歌輝煌流麗,

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他的詩或記事、或抒懷、或詠史,

甚至用來記夢,

詩仙的夢境也與常人不同,

天馬行空,詭譎神奇,

他的夢不僅衍生出一首長詩,

還衍生出一系列的藝術作品,

在采石磯的李白紀念堂里,

就藏有這樣一幅名作。

走進采石磯李白紀念堂,只見匾額下方有一幅瓷磚壁畫——《李白醉卧圖》。

此畫為當代著名書畫家范曾所作,遠山青淡,近松虯蟠,詩人頭戴笠帽,寬衣廣袖,倚卧石上,前有白鹿掛角,後有童子捧囊伺坐,畫語簡潔,寫意飄逸。

畫面尚有題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落款是「丙寅歲闌抱沖齋主十翼范曾」。這是截取《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結語,李白從那變化莫測、虛無飄渺的美夢中驚醒,不能隨心所欲地在夢幻中輕飄飄翱翔了,於是沉甸甸地還原於現實生活。

《夢遊天姥吟留別》

唐·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此詩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一說天寶四載(745年),一說天寶五載(746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採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相當複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後,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鬱結於懷。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脫。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卻不能一筆抹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脫了塵俗的桎梏。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後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洒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范曾簡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蘇南通人,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中國人物畫,兼長詩文、書法 。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後轉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1978年調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1984年調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系主任。獲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成為中國第一位獲此榮譽的人。

范曾的多幅作品為中外美術機構收藏,並出版有《魯迅小說插圖集》、《范曾畫集》、《范曾吟草》、《范曾書畫集》、《范曾自述》等。《靈道歌嘯圖》等藏於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八仙圖》等藏於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於美國伯明翰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菜鳥攝影驛站飛鳥篇
無邪的靈魂千篇一律,調皮少女無所畏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