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的末日輓歌與崩潰中的崇禎

大明的末日輓歌與崩潰中的崇禎

1643年9月,郟縣會戰落下帷幕,戰役的結果是孫傳庭耗盡心力訓練的秦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標誌明王朝最後一支戰略集團覆滅。關於崇禎末期的幾次戰略決戰,我在之前的文章《明末的三次大會戰與十七世紀中國的歷史走向》已經寫過。今天就來寫下三大戰役後大明的末日黃昏與崇禎的狀態。


1、大明的末日黃昏

三次決戰,明軍精銳基本被殲滅,損失近四十萬部隊,可以說長江以北,再無戰事。當時的華北狀態如圖所示:

1643年底的華北形勢

圖中的綠色是1642年冬到1643春,清軍入關劫掠後,華北進入失序狀態,土寇蜂起。山東總兵劉澤清就在天天剿滅土寇。

圖中的兩個紅色圈就是,郟縣會戰後,李自成迅速進入關中,掃蕩三秦。明朝的河防,遵循著崇禎的指示「晉、豫、保、東四撫防河,駐宿河干,協力扼御,不許一賊窺渡」。

圖中北部的紅線就是對女真的邊防線。

其實一看就會發現,這時候華北已經進入風雨飄搖的狀態。強敵環伺,土寇蜂起,朝廷可戰兵力無,只能下發「內地戒備宜嚴」這樣的文件。過了春節,李自成東征,形勢更加危機。而崇禎的狀態也更加崩潰。


正月初十前後,山東、河北運河沿線,因為土寇問題造成運道中斷,影響漕糧與銀子進京。這反映出首都已經近乎孤立了,應該考慮遷都的問題。崇禎僅僅下詔「天津、總河、總漕、各督撫,凡遇地方寇賊生髮,著督發兵將,作速廓清道路,水陸俱通」。督撫鎮去哪裡調集兵力剿滅蜂起的土寇呢?

李自成北伐

在得知李自成部隊向山西進軍,進展迅速後。果斷下詔「逆寇犯晉,畿南震鄰,紫馬、龍固等關,亟宜毖備,著馳檄保撫鎮道諸臣整搠兵馬,分信扼防,修設險塹,盤詰姦細,務以一賊不入為功」。這種平時申飭的文書對防禦土寇有幫助,對擁有精兵強將的李自成無非是以卵擊石。

在各項部署上崇禎都越來越敷衍。在大同陷落後,給孤生一人的宣大總督下詔「姑著戴罪收拾兵將,立解大同圍」。這種荒唐的命令太多了。

崇禎抱著大學士親征就可以解決問題,將軍們入衛就可以解決問題;士紳努力守城就可以解決問題。只要有決心就可以解決。

到了三月十七,都相信京營大軍可以守住城池。在內城被迫後,才感覺到回天無力。要組織突圍(親征),在突圍失敗後,絕望的選擇了自殺。

崇禎最後一百天的所作所為,感覺已經進入自我麻醉的狀態,不願意相信自己的江山會淪陷,把命運寄託於嚴厲的條文。沒有野戰軍的政權,還會有什麼依靠呢?

宋高宗雖然無能,但人家在關鍵時刻理性。

煤山的命運


《崇禎長編》、《崇禎實錄》、《燕都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枚明粉 的精彩文章:

如果崇禎皇帝沒有自殺,歷史會如何發展?
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為何會失敗?

TAG:一枚明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