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慧眼識中藥:真正的冬蟲夏草如何認?

慧眼識中藥:真正的冬蟲夏草如何認?

導讀:中藥的世界,因為家族龐大,成員眾多,再加上歷時千年,同一種中藥經過漫長的發展變遷後,出現了不少的「旁系血親」葯,現如今,要真正識得一味道地藥材,還真是有那麼些難度!今天,小編和您一起來學習一下冬蟲夏草,看看這味道地藥材的真面目是什麼樣子的!

1、來源及生物學性狀

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z幼蟲子座及幼蟲屍體上的菌蟲複合體。夏天,在海拔3500m以上的雪山草甸,蝙蝠蛾的蛾卵變成小蟲,鑽進潮濕疏鬆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莖的營養,逐漸將身體養得潔白肥胖。這時,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蝙幅蛾的幼蟲,便鑽進幼蟲體內,吸收其營養,萌發菌絲,受感染的幼蟲逐漸蠕動到距地表2~3cm的地方,頭上尾下而死。這就是「冬蟲」。幼蟲雖死,體內的真菌卻日漸生長,直至充滿整個蟲體。來年春末夏初,蟲子的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高2~5cm,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這就是「夏草」。夏草頂端略為膨大,外形像根棒,表面有許多小球形孢子,孢子在空氣中飛舞傳播,草叢中的蝙蝠蛾幼蟲又成為這些孢子的生活場所。

2、歷史沿革

首見於《本草備要》:「冬蟲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咳。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復化為蟲。」《本草從新》記載:「四川嘉定府所產者最佳,雲南貴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之,連身俱化為草。」又曰:「冬蟲夏草有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本草綱目拾遺》「蟲草出四川江油縣化林坪,夏為草,冬為蟲,長三寸許,下趺六足,脰以上絕類蠶……羌俗採為上藥」,「夏草冬蟲,功與人蔘同,能治諸虛百損」。《藥物出產辨》:「以四川打箭爐、瀘州、灌縣等產者為正地道。」《四川通志》記載:「出理塘撥浪工山。」理塘即今四川甘孜理塘。《中國道地藥材》記載:「現時以青海產量最大。」冬蟲夏草出口到國外的歷史比文字記載悠久,從明代中期就傳到了日本;1723年由歐洲的傳教士把從中國西北採到的中華蟲草帶到法國;1843年,Berkeley把中國的冬蟲夏草定名為中華球殼菌(Sphaeri sinensis);1878年又歸為蟲草屬(Cordyceps),定名為Cordycepssinensis,通稱冬蟲夏草,一直沿用到至今。

3、道地產區及生境特徵

3.1道地產區

核心分布區位於那曲、昌都和玉樹及其邊地區,包括西藏那曲、昌都、林芝,青海玉樹、果洛州等地,四川阿壩州的壤塘、甘孜州,雲南迪慶州德欽、中甸以北一帶,以及甘肅省甘南州瑪曲以西一帶,在北緯26°~35°、東經90°~102°,海拔3500~5100m特定區域。

3.2冬蟲夏草生境特徵

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帶,該地帶海拔高,日照長,紫外線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區域內峰巒重疊,江河交錯,生態地理環境類型複雜多樣,草甸植被土表覆蓋度高達60%~95%。常年無夏。最冷的1~2月份,冬蟲夏草和蝠蛾越冬土層均屬凍土層,在土層5cm的月平均地溫低達-3.1℃~-3.5℃,日最低氣溫達-5.6℃~-17.8℃,春末初夏冬蟲夏草長出地面時(4~5月份),平均氣溫也在-0.5℃~-2.4℃。最熱的7~8月,月平均氣溫2.4℃~4.5℃。冬蟲夏草和寄主生長發育季節(4~10月),土層5cm深的溫度在-0.4℃~12.4℃,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內,年降水量在600~1600mm,相對濕度68%~80%,7~9月可達90%。年日照時數多在1380~2850h。土壤類型有高寒草甸黑褐壤土、暗棕壤土、高山棕壤土、高山寒漠土、草原黑壤土等幾個類型,冬蟲夏草最主要分布在高寒草甸黑褐壤土中,土質疏鬆,有孔隙性,透水好,土壤含水30%~50%,腐殖質厚10~30cm,有機質含量達8%~25%,在緩坡、平地和低凹地,土表層草本根系密集,堅實而富有彈性。土壤多呈酸性至弱酸性,pH值5.0~6.5。

4、質量特徵

質量要求

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於冬蟲夏草的所有質量規定。

4.2藥材性狀特徵

蟲體與菌座的複合體由蟲體與從蟲體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全長9~12cm。乾燥的蟲菌複合體呈彎曲、細長圓柱形。蟲體形如蠶,長3~6cm,粗0.4~0.7cm。外表土黃色至棕色,環狀皺紋細密;頭部紅棕色,背部有多數橫皺紋,腹面有足8對,位於蟲體中部的4對明顯易見。斷面內心充實,白色,略發黃,周邊顯深黃色。子座自蟲體頭部伸出,呈棒狀,彎曲,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略膨大,長2.5~8cm,直徑0.2~0.4cm,折斷時內心空虛,粉白色。氣微腥,味淡。冬蟲夏草道地藥材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

5.包裝、標識、運輸、貯存

5.1包裝

保存不宜過久,裝入玻璃容器內,封好瓶口,冷藏,保存時間可以長一些。

5.2標識

應附標籤,標明產地、採樣時間、批次和採樣人,包裝和標籤應符合GB/T191規定執行。

5.3運輸和貯存

應選擇清潔、通風、陰涼、乾燥的運輸工具和貯存場所,以防潮、防蟲、防蛀。運輸過程應防止雨淋、曝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神問答|失眠吃什麼中藥有用?
天然中藥洗髮配方分享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