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電影《鋼琴家》

看電影《鋼琴家》

你很有品味

流亡者的自白

這是一部有衝擊力的電影。相較於同樣是鋼琴題材的《海上鋼琴師》與同樣是二戰題的《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表現出更多的是客觀,沒有任何道德上的審判。波蘭斯基小時候悲情的經歷給了他刻畫那些殘酷的鏡頭而不帶有一絲個人情感的能力,而這些細節能給人極強的代入感。

因無法站立而被扔出陽台的殘疾人...

渴望生的猶太人...

被母親捂死的嬰兒...

在無數夜晚被納粹戲弄槍擊的猶太人...

「 如果你刺痛了我們,我們怎麼會不流血?如果你逗我們開心,我們怎麼會不發笑? 如果你毒害了我們,我們怎麼會不死?如果你冤枉了我們,我們怎麼會不報復?」 奮起反抗的人們為一線希望而鬥爭的人生短暫而哀艷。

有人說斯皮爾曼是懦夫,沒尊嚴地活著。這樣說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主角確乎是渴望生存的,是為某些崇尚信仰的人所不齒的那種藝術家。只是,當活著都很難實現的時候,談及尊嚴也就毫無意義。也許只有努力活下去才有可能洗去「活著」的屈辱。

死亡是容易的,活著卻更為艱難。斯皮爾曼在第一次被替納粹做事的猶太朋友拉出送往集中營的隊伍時,他的流亡才剛開始。從優雅的藝術家到鬍子拉碴,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流浪漢,斯皮爾曼經歷了無數同胞的生與死,目睹了人性的軟弱與殘暴。在藝術家朋友的幫助下,他在牆這邊躲避殺戮。看著牆那邊手無寸鐵的同胞誓死反抗,卻一個個倒在血泊中。主角的自尊已經被戰爭消耗殆盡,變成了麻木的逃亡者。

在斯皮爾曼的公寓里,見到久違的鋼琴,只能將手指懸浮在琴鍵上,不敢彈下一個鍵。這一幕我落淚了,一個鋼琴家面對鋼琴卻不能彈奏,戰爭究竟是怎樣的無情,讓美好的聲音被淹沒於皚皚白雪中。

影片升華的片段是饑寒交迫的斯皮爾曼在德國軍官面前彈奏的那首《g小調第一鋼琴敘事曲》,這首曲子是肖邦根據敘事史詩《康拉德》而做,講的是十三世紀立陶宛民族起義將領康拉德華倫洛德率民眾英勇反擊日耳曼十字軍的入侵。樂曲和電影情節相配有一種巧妙的熨帖感。剛開始斯皮爾曼小心翼翼地彈出一段琶音,彈地有些遲疑,然後越來越洶湧,一開始的恐懼與凝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滿鬥志的燃燒。儘管五年沒有碰過琴鍵,但這首曲子一直在他心裡流動著,不曾忘記一個音符。這是一個鋼琴家在戰爭面前唯一可以做的反擊,就是彈一曲反抗侵略者的敘事曲。

威廉聽懂了斯皮爾曼對戰爭的抗議,他幫助主角直到戰爭結束。他說:謝謝上帝,不用謝我。在戰爭面前,沒有勝利者。如果沒有戰爭,兩個熱愛藝術的人也許會成為朋友,善良和音樂一樣,是無國界的。

影片結尾在輝煌的音樂廳內,鋼琴家斯皮爾曼演奏肖邦剛勁的波蘭舞曲。琴聲里,有他死去的親人和同胞,和一位叫威廉的德國軍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想了解的蘋果手機售後問題看這篇就夠了
精心策划了一場自殺而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