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味道叫家鄉

有一種味道叫家鄉

有一種改變叫入鄉隨俗,逐水遷移,改變的是口中的鄉音;

有一種記憶叫根深蒂固,時過境遷,不變的是舌中的味道;

一碗麵條,一盤水餃,會令你潸然淚下,一勺濃湯,一杯清茶,會令你思鄉斷腸;

有一種味道叫家鄉。

1、金陵味道

我的老婆是個資深吃貨,記得初到南京,她總是拉上我到處品嘗淮揚美味。陽春麵配上素雞與荷包蛋,戲稱「兩個月亮一碗面」寓意月圓家團圓,初嘗便覺新鮮無比,不禁讚歎江南飲食文化之深邃。

鴨血粉絲湯配小籠湯包可謂金陵一絕,清早起來,大街小巷早餐鋪子擠滿了絡繹不絕的食客,一勺香濃老湯去除冬日的寒意,一口吮汁湯包開啟嶄新的一天。

久而久之,好奇的味蕾開始變得麻木,江南的糕點,華南的早茶,西北的肉饃,川渝的辣麻。

特色美食吃的多了,總會不自覺比較一番,老婆愛寫美食點評,吃著吃著就會嘟著小嘴詢問我的意見,而我就是很掃興,總是說不清箇中滋味。

後來才漸漸發覺,自己的味覺不是不敏感,而是家鄉的味道早已根植於心。

2、兒時記憶

我的家鄉在寒冷的東北,記憶中高高的興安嶺上長滿了大豆與高粱。

母親祖籍山東,因此家裡人愛吃麵食,每逢重要的節日或節氣變更,父親與母親總是提前一天就把麵粉發酵好,一個拌餡,一個擀皮,嘴裡念叨著好吃不如餃子。

淘氣的我經常幫倒忙,硬是把餃子捏成了餡餅,下鍋後皮餡分離,無法品嘗。

除夕夜晚,母親會在餃子里放些糖果,誰吃到新年就會有好運氣,這是每個北方家庭特有的習俗。

祖孫三代同堂,父親卻總能第一個吃到,家人們又祝福又嫉妒,一陣哄搶,撐到不行卻仍不甘心,長輩們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挨餓的時光真的遠去了。

北方人愛吃油炸的食物,早餐鋪子最多的就是油條豆漿,用筷子將油條扯下一小塊放入豆漿中粘著吃,既可解油膩,又可品豆香,咕咚咕咚抬碗下咽,舔舔嘴唇,結賬走人。兒時不覺豆漿油條多美味,如今只得咽口水。

3、故鄉眷戀

住處附近之前有家東北小菜館,老闆是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妻,對客人服務周到,回頭客很多,由於是同鄉,他們對我和老婆總是格外熱情,每次光顧小店,我總要點上一盤鍋包肉解饞,老闆笑而不語,因為他知道我們都是思鄉的人。

我口福還真淺,前不久老兩口出兌了店鋪,準備回北方生活了,外出打拚十三載,如今子孫滿堂,總想落葉歸根盡享天倫。

離別之際,老人說家鄉的味道在心中,吃家鄉菜,就是在思鄉。老婆眼含熱淚,使勁往嘴裡扒飯,自此以後,在南京城裡,偶遇打家鄉旗號的菜館,但再也找不到家鄉的味道了。

鍋包肉是黑龍江的頭牌菜肴,精選上好大片豬裡脊肉,輔以精鹽、少許料酒腌制入味,待肉腥味去除,整片裹粘澱粉,開鍋入油,肉片炸至金黃色定型取出,鍋中留油少許,倒入糖、醋、澱粉小火熬制粘稠,放入少許薑絲、蒜片,出鍋入盤,香菜葉和蔥絲少許點綴即可食用。

外酥里嫩,入口即化,酸甜撲鼻,老少皆宜。熱騰香甜的鍋包肉配上涼拌爽口的拉皮,再來一碗嚼勁十足的五常米飯,這是每個在外漂泊的東北人對家鄉的記憶。

4、無私母愛

去年回老家結婚,熱鬧過後便是感傷,父母年事已高,退休在即,母親頭髮半白,雙頰下垂,眼角褶皺,歲月的無情與日夜的思念令她憔悴。

離別前夜,母親披著棉襖,點燈熬油,顫巍巍端起了厚重的油鍋,在煙熏火燎中炸起了熟悉的味道,香噴噴的米飯壓在下面,熱騰騰的肉塊鋪在上面,母親小心翼翼蓋上保溫飯盒,嘴裡念叨著:不論離家多遠,兒子都會記得媽媽做的飯……

淚如泉湧,不論分別多久,相隔多遠,在外的遊子總會記得家庭的溫暖,那是父母的牽掛,是心靈的港灣。

味道的記憶是永存的,即使有一天你忘記了家鄉的摸樣,忘記了生活中的點滴,只要入口那熟悉的味道,你就會重拾歲月流光,也許這就是幸福本來的摸樣。

我們的身體是父母造就的,而我們的胃卻是食物造就的,當身處異鄉甚至異國的你,味覺開始變得麻木,需要頻繁依賴調料刺激時,不妨返樸歸真,努力去尋找家鄉的味道,久違而又熟悉的感覺,你一定會找到兒時的印記。

有一種味道叫家鄉。

有一種五穀雜糧叫越吃越瘦

什麼?你不信?

動動手指,回答你!

Cony減脂群正式啟動,快來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心療日記(二)
我的似水年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