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科學家故事01魯班

中國古代科學家故事01魯班

主播:張夢瑩老師

秦漢衚衕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張夢瑩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將會為大家講述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今天為大家講的科學家是魯班。

魯班,又名公輸般,是春秋時期最優秀的工匠。他從小刻苦學習木工技術,積累了豐富經驗,長大後有許多發明和創造。

有一次,魯班上山去砍伐木料,斧頭砍鈍了磨快,磨快了又砍鈍,累得精疲力盡,但木料還是供應不上。怎麼辦呢?

一天,魯班在爬山時,手拉著絲茅草,突然感到掌心被划了一下,居然滲出了血珠。魯班覺得非常驚奇,仔細觀察草葉邊緣,發現上面長著很多鋒利的細齒,他心裡頓時一亮。

魯班找來一條竹片,用斧頭在上面砍了許多細齒,去樹上來回拉動,果然能把樹皮拉破,但竹片上的細齒就鈍了。

於是,魯班去找鐵匠,要求按照草葉邊緣的樣子打造一條有齒的鐵片。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根鋸條誕生了。

魯班為鋸條加了一副木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把鋸子。用鋸子來伐木,可以很快把樹木鋸斷。

在削平木料表面時,魯班覺得用普通的斧頭太費勁,而且很容易弄壞木料。於是他打磨了一塊薄薄的鐵片,然後裝上了木座,往木頭上一推,果然能把木料表面推得又平整又光滑,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把刨子。

此外,鑽子、鏟子等工具,相傳也是魯班發明的。

傳說,魯班還從母親裁衣服用的粉袋得到啟發,創造了墨斗。一開始,魯班用墨斗彈線的時候需要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端,但後來母親建議他做一個小鉤子,就可以一個人完成了。魯班一聽很有道理,就做了一個小鉤子系在墨線一端。從此,人們把墨鬥上的小鉤子稱為「班母」。

魯班看到人們把小麥弄成麵粉時,需要花很大力氣用石臼和石杵搗碎,非常費力氣,就開始琢磨新的方法。他找來兩塊石料,先鑿成圓盤,又在兩個圓盤平面鑿出一道道的齒槽,中間放上麥粒,合起石盤轉動,很快磨出了麵粉。

魯班發明的這種石磨,在我國農村使用了兩千多年。

魯班處在一個諸侯戰亂不休的年代,還發明了攻城用的雲梯。軍隊架起雲梯後,可以攀登很高的城牆。現代消防器材中的雲梯,就是從古代雲梯發展而來的。

多才多藝的魯班,在當時和後世都被稱為巧匠,有些其他沒有留下名字的勞動人民的發明,也被附會到了魯班身上。直到現在,土木工匠都親切地稱魯班為自己的祖師爺。

好了,小朋友們,今天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漢衚衕國文 的精彩文章:

親子睡前成語故事12畫龍點睛
為什麼熟讀《左傳》,可以更好理解《論語》?

TAG:秦漢衚衕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