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得病了,「慢性扔東西無能症」

我們得病了,「慢性扔東西無能症」

2018 . 1 . 29

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過春節是頭等大事。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中國人,忙年是現在的首要任務。

對於忙年,殺雞宰豬還是讓專業人士代辦吧。

那我們忙的只有「掃房子」了。

90%的人都得了一種病

我想多數人和我一樣,剛搬進新家的時候,一切都清爽整潔。怎麼時間長了,無論怎麼打掃依然覺得亂?

直到讀了《我的脖子讓我很不爽》這本書書,豁然開朗。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女人之一《西雅圖不眠夜》的編劇導演諾拉艾芙隆所寫的。

書中提到了一個詞:「慢性扔東西無能症」

是的,我們都患上這種「病」。

無論怎麼收拾,也無法達到清爽整潔的原因就是:我們不願意扔東西。

我猜,你家也有一個這款的媽媽

前段時間房子裝修好了,媽媽開始搬家。

直到她對說他們已經開始運第100趟東西去新家時,我徹底崩潰了。

在收拾老房子時,她拿出了我滿月時穿的小鞋子、我幼兒園時玩的娃娃、我小學時喜歡穿的白色長筒襪…

我知道這些對媽媽而言是有紀念意義的。

但是,40年前買的新床單、20雙沒有穿過的高跟鞋、我小時候的課本、校服、甚至精美的紅酒包裝盒呢…

作為媽媽這個年紀的女人,不願意扔東西、愛好囤洗漱用品和衛生紙是通病。

好吧,我們都一樣

我吐槽完媽媽,準備開始寫文章。

我在書堆和雜物中找到滑鼠,又在「筆海」里找到我喜歡用的那隻...

我覺得有些許不安的環顧四周,我記得一年前我剛搬進來的時候,這裡挺寬敞的,現在怎麼變小了?

我開始收拾房間,這是一場「探索與發現」的神奇之旅。

哈!我竟然在柜子里找到了20幾卷衛生紙。我急忙打開手機看訂單——已發貨。

好吧,我明天就有50幾卷了。

這樣的「驚喜」不斷,我一時竟忘記這其實是用錢買的,而不是撿的。

衛生紙這樣的耗材先不說。

光是多餘的被褥、靠墊、床上四件套就佔據了整個衣櫥。我必須承認,這些幾乎用不到。買失敗的衣服佔領了另一個衣櫥。

在濟南的家裡我用一個房間做衣帽間,那簡直是個災難。

我進去找衣服花的時間,可以自己縫一件新的了。「買比找快」成了我的座右銘,結果開始了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書,因為工作原因,它們的數量和重量都非常震撼。

搬家時,衣服和書成了我的災難,也是搬家公司的災難。

扔、不扔,這是一個問題

「說不定以後能用的上呢。」

「說不定我瘦(胖)了還能穿。」

「怎麼能扔書呢?」

「這可是有紀念意義的。」

「多囤些好,省的用完的時候抓狂。」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中說到扔不掉東西的三種人:

1 逃避現實型:

因為忙所以沒時間收拾,覺得麻煩。但面對亂七八糟的家總會覺得厭煩,不願意回家,更不願意讓朋友來做客。

2 執著過去型:

對於過去的東西,即使用不到了也不願意扔掉,總覺得浪費、或是覺得有紀念意義。

3 擔憂未來型:

喜好囤積生活用品,口頭語「也許有天能用到」。

扔,這是一個課題

扔了很多,可為什麼我的家裡依然這麼滿?

1.扔得不夠。

2.扔得不如買的快。

我們需要「斷舍離」,這是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術」:

斷:斷絕的不需要的東西,在「入口」取捨物品的行為。

舍:捨去多餘的東西,在「出口」清理堵塞的行為。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物慾)

不只家裡的物品,包括食物、信息、人際關係、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各個方面。

在美國也興起了「斷舍離」的極簡主義生活。

在《極簡主義》書中,作者喬舒亞和瑞安表示:

極簡主義不是要你一無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質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

通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得以超越物質,集中精力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五種價值:

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

我們為什麼要扔掉多餘的東西?

我們要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

我買了10個杯子,但是我只會用一個,但是其他的杯子我要找地方安置,又要定期清洗。

我有10件大衣,但是我經常穿的只有一兩件,其他大衣佔據了我的衣櫥,還要花時間和金錢去乾洗。

我們要取回被物品奪走的空間和能量。

收納≠收拾

收拾是篩選必要的物品的工作,最關鍵的行為是減少物品。兩者最大區別是,收納並不減少物品數量。

有人說學會收納也可以取回空間。

收放好的東西也許在視覺上是釋放了空間,但實際上依然消耗了我們的金錢和空間。

最重要的是,你依然用不到!因為它隱藏的太好了,以至於你已經忘記它了。

關於收納的「一個動作」法則

拿取東西時動作必須控制在兩個動作以內:打開門,拿出來。

盡量一個動作就能完成,人才不會覺得麻煩。

扔,勢在必行

扔什麼?扔多少?

在《極簡主義》中寫道,作者喬舒亞扔掉了生活中90%的東西,只留了288件物品。

這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暢,他的生活空間寬敞清爽,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物慾帶來的快樂是最低級也最短暫的。

當我們買到心儀的東西時,開心只是短暫而有限的,甚至沒有我們在沒擁有時,去想像得到它時快樂。

「在最好的年紀,對自己好一點」

這話沒毛病。但商家提出這句話,目的是兜售商品。

但什麼是最好的年齡?什麼又是對自己好?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答案絕對不是「透支明天」,讓自己陷入還貸的焦慮中。

今天先寫到這裡,下篇文章我們聊點「乾貨」。

關於整理,關於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拉轟 的精彩文章:

暢銷書,請讓閱讀少些「套路」

TAG:阿拉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