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電影八強
聶先生是個不折不扣的電影迷。
我們在一起之前,看電影幾乎佔據他所有的業餘時間,一年下來少說也要看百部。
而且這個難得動筆的理工直男,年底還會寫上一篇頗有文採的總結。
和我在一起之後,電影觀看數量急劇下降,影評也擱淺了。
今年在我的督促下,又提起了筆,雖不如往年那般文采飛揚,但都是聶先生的真實感悟。
一起來看看聶先生心中的電影八強吧。(#^.^#)
時間慢慢地來到了2018年,回顧2017看過的電影其實並沒有很多印象深刻的鏡頭和台詞,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疏忽了對電影的理解,想來想去也總結不出自己心中的「十佳」,就姑且來一個「八強」吧。
2017有了自己的家庭,自然也不會有以前那麼多閑暇的時間來關注電影,2017的電影時間幾乎都是在電影院里度過,D盤裡躺著的仍然還是2016沒看完的電影,這在以前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不過呢,美妙的事物總是大踏步地離我們遠去,除了好好享受他們帶來的美好之外,我們無需在乎其中的過程。下面就說說我的2017「八強」吧,略為無趣,純屬個人品味。
1.《愛樂之城》
人生是一個需要去追逐夢想的過程,你曾經在生命中的某個時間遇到了和你一起去奮鬥去實現夢想的那個人,她值得你去懷念,愛是可以成為往事的,當然,更美好的是,這個人現在就在你身邊,並且你們會一直追逐下去。
十年前一部《戀戀筆記本》,十年後一部《愛樂之城》,說的都是錯失的夢想和愛情,演的都是浪漫的不著調男文青和性格張揚又復古風格的美國小妞。同樣的高司令,不同的是瑞秋和石頭姐的風情,願大家都能與愛人共舞,永結同心。
2.《降臨》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給此片打上了很深的自己的烙印,語言很慢,節奏憂傷而唯美,就像他2016年的《邊境殺手》一樣。喜歡裡面的攝影,喜歡裡面對情感的詮釋,緩慢而深刻,敘事從混沌變清晰,莊重的科幻儀式感,電影配樂、音效與對白的巧妙融合,很精準一次迴環結構表達。
3.《一條狗的使命》
作為一個從來都對狗沒什麼喜歡的人來說看這樣的電影之前總會找點「歪理」,「那都是假的,都是故意拍的,不曉得剪輯成啥樣了」云云。其實在電影院,你就老老實實當個觀眾就好了。導演對狗狗的神情的捕捉很棒,很溫情、暖心的一個片子。沒有太大的矛盾衝突,在設置一些阻礙時都適可而止,這就好像生活本身一樣,會有些不幸和遺憾,但時間就那樣流逝,於是一切也就那麼過去了,往往沒什麼驚天動地。未來未必可知,還是珍惜當下吧。
4.《記憶大師》
電影本身沒什麼值得稱道之處,想拍這樣的懸疑燒腦片,陳正道明顯還差點火候,但要說2017電影里國內演員的頂級表演,那當屬這片中的黃渤和段奕宏了,所謂戲精,大概就是如此了。
5.《看不見的客人》
極少接觸西班牙片,這部算是院線純正西班牙片了,反轉,不停的反轉,究竟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假象?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最後的正義,費盡心機,卻挽不回失去的孩子。提醒大家:開車別玩手機,系好安全帶。
6.《恐襲波士頓》
電影中驚心動魄的地方很多,感人的時刻同樣也有很多,尤其是那位警察守護著回不來的小男孩,讓人更加感覺到生命的脆弱。很典型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在保證緊湊節奏與觀感刺激的同時,又努力做到了真實事件還原。電影鏡頭與真實鏡頭的無縫切換,用手持鏡頭增加的臨場感,讓人感同身受。該恐怖事件的發生,讓人們更加團結、樂觀、愛護彼此,影片也很好的傳達了這一點。
7.《尋夢環遊記》
記憶、遺忘與死亡,非常老套的主題和講述手法(甚至包括歌曲),仍能感人至深。如果純粹的墨西哥製作,大概會多很多黑色幽默、荒謬和辛辣,沒有這麼好萊塢。要是我們傳統的清明/重陽可以拍成一部技術上這麼出色、故事又明快流暢的作品就好了。
8.《摔跤吧,爸爸》
當印度電影人找到普適性的故事結構和價值主題的時候,他們就能襲卷全球。有人說中國永遠不缺少故事題材,因為殘酷的社會環境總有無數的故事等待人去挖掘,印度也差不多。電影中父女要取得國際比賽的金牌,就要克服一系列阻礙,從女孩的性別到社會的歧視,他們的成功能改變一大批女孩的命運。
END


TAG:微言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