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近這些不起眼的小新聞,卻註定關係中國全局!

最近這些不起眼的小新聞,卻註定關係中國全局!

作者:慕峰

單從人口來看,這實在可以說是一個鄉鎮企業集中營。NIKE、陶氏化學、Tesco、阿斯利康、嘉能可、雀巢、Inditex、米其林、百威英博,這些領先的全球企業,甚至可以說缺了它們這個世界就可能暫時玩不轉的企業,總部都位於人口不足100萬,甚至某些還不足50萬的中小城市或者小城鎮。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並不一定只能發跡於大都市,也不必然做大之後就一定要搬到大都

地價越來越高,金融通道越來越high。小而美的企業不但永遠長不大,連生存空間都沒有。在以往的體制下,可能在小城市和小城鎮出現哪怕半個世界五百強嗎?顯然沒有任何希望。

但按照畝產效益評價標準,小而美的企業,會擁有極大優勢,大而笨的企業,將首次處於劣勢。如果你仔細閱讀,還會發現,這份文件中還提出,「要打破現有行政區劃限制,統籌整合創新資源,推動人才、項目、成果等創新要素在區域之間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什麼意思?這就是開年三篇文章反覆講到的,都市圈的實質內涵,在於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而要實現自由流動,就必須突破原有行政規劃的限制,在公共資源配置上,不再以行政區劃作為配置資源的依據。也就是說,浙江將深入推進「省內開放」。

這只是喊喊口號嗎?絕對不是。在「畝產英雄」文件下發的前一天,浙江省經信委公布了《2017年浙江省「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第一檔企業名單》(http://dwz.cn/npaANs),一共7,885家企業。是的,這不是心血來潮,已經先行先試一年了。

還需要強調一點,實行畝產效益評價的服務業企業,是不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金融和地產的捆綁,席捲了實體的利潤,把它們排除在資源傾斜政策之外,非常清楚的表達了浙江省政府的意圖,資源和優惠是給實業的,而不是給金融地產的。我們彷彿又看到了久違的「縣域競爭」。

整理上面這張圖,著實花費了一些時間,但掌握Fortune 500全貌,非常有意義。簡言之:

1、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電力等大型能源企業,以及主要金融企業,基本都在榜單中,體型越大的國家,這類企業受益越多,這是基礎設施行業的先天優勢。

2、除美國、德國外,其他國家的上榜企業大都集中在個別大都市。這是經濟的區域性是否均衡的又一個反應。能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之外,培育出更多本土的大型企業,是能否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均衡化發展的關鍵,也將是影響中國老齡化進程的關鍵。

3、美國上榜132家公司,中國上榜115家公司,日本上榜51家公司,列前三位。Fortune 500雜誌對此的評價是,「雖然中國在上榜公司數量上遠遠超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但是除了金融業,該國上榜主體是10家電子和通信行業公司和10家汽車製造業公司,來自具備創新能力的優勢行業;作為對比,中國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分布是19家能源、煉油、採礦公司和14家房地產、工程與建築公司。」從Fortune 500的行業分布來看,中國未來在IT、醫療、汽車、食品等領域,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尤其考慮到中國本土的市場優勢。如何看「高速」向「高質量」轉型成功了,標準之一,就是看這個榜單上的中國企業,能不能變成高質量的企業。

4、金融與實體恆強的,只有美國(但要佔領華爾街的,把特朗普送上總統寶座的,也是美國)。實體恆強,金融全面服務於實體的,只有德國。實體還有些實力,但總體已讓位於金融的,是日本。日本目前在汽車行業依然強大,包括特斯拉的電池仍然由松下提供。除瑞士等個別小國外,凡以金融為主的國家,區域不均衡情況都很嚴重。窮國也有大都市,資源集中起來,都有大都市,大都市以外有什麼,就不好說了。

每當看到這張圖,我都會心生感慨。擁有全球60%市場份額的熱成型包裝機製造商Multivac,位於只有2000人的小鎮Wolfertschwenden;全球最大的口紅生產設備製造商Weckerle,位於只有3000人的小鎮Weilheim;已經有100年歷史的全球最大的購物推車和行李推車製造商Wanzl,位於只有7000人的小鎮Leipheim;而中國父母們耳熟能詳的Hipp,也不過是坐落在只有2.5萬人的Pfaffenhofen。要知道,今天已經位列Fortune 500的SAP,曾經也是在這個表單中的中小企業。中國堪比歐洲的版圖和巨大的市場,能否在更多的地方培育出這樣的Hidden Champions,將是實體經濟是否健康,區域能否均衡發展的關鍵,也是避免重蹈日本超級都市老齡化覆轍的關鍵。我認為,中國的「畝產英雄」在哪裡,未來的Hidden Champions就將在哪裡。

其實,中國工信部早在2016和2017年就分兩批公布了「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坦率的講,根據Simon教授的研究,德國的Hidden Champions之所以能夠發展數十上百年,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自己不願暴露自己,我認為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應當做的是提供能夠培育隱形冠軍企業的土壤,而不是將他們列舉和暴露出來,儘管基於中國的國情,這可能是為了給予資源傾斜,但不要忘了,短視的金融資本,恰恰也在伺機而動。如果在沒有配套的資源支持(包括長期金融支持)政策出台之前就加以暴露,又將掀起一波炒作的高潮。真正要培育隱形冠軍,有形的手恐怕還要收回去一些。像浙江那樣具有可操作性的畝產政策,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此外,我不知道,那位每天鼓吹只有超大型都市才有利於人才聚集、企業發展,上海不規劃5,000萬人口就是資源浪費的「經濟學博士」、「人口學專家」,有沒有機會看到本文,如果能夠看到,面對這些身在小鎮的Hidden Champions和Fortune 500,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斯坦福真的好意思讓你說是從他們那裡畢業的嗎?

在此,我不由得要放出下面這張圖(Fortune 500整理的,圖夠大也夠噁心了,不用點擊):

我不知道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如果一個國家利潤率最高的企業都是金融企業,這個國家還會有前途嗎?德國和中國的對比是多麼的強烈。

幾年前,我訪問PwC德國分部時,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提及德國知名企業名錄時,他們只介紹了安聯保險這一家金融機構,其餘都是實業公司。而在BMW總部訪問時,他們不斷強調,由於老齡化問題,德國企業非常缺乏年輕的工程師,希望通過引進人才來加以補充,非常認可中國人的素質和勤奮,但也非常遺憾於中國學德語的年輕人太少。在走訪了多家德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後,他們沒有一家主動提到跟金融有關的任何辭彙。這樣的國家,經濟怎可能不強勁?金融危機於它又何干呢?

為作進一步橫向比較,我又整理了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數據。日本產業經濟省於2014年評定了「Global Niche Top 100」,可以看作是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名錄(國內絕無僅有,敲黑板,劃重點,點擊看大圖):

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高度集中於三大都市圈,其餘地區很少,這是區域經濟不均衡的突出表現。回顧一下前兩篇文章,我們應該記得,日本的核心都市圈戰略,使全國大部分資源聚集於東京、京阪神和中京三大都市圈,導致三大都市圈外首先進入老齡化,中小企業無法落地生長。再加之廣場協議之後的地產和金融泡沫,錯過強化實體的黃金期,當德國無視金融繼續埋頭於實業,繼續將中小實體企業干成百年老店、隱形冠軍的時候,日本在地產金融的泡沫中醉生夢死,等醒來時,區域不均衡和老齡化已經無法逆轉。日本和德國,在經濟上,的確早已是兩個世界。儘管,中國與日本,彷彿也還隔著一個世界。

企業,作為城市的細胞,是城市的創造者和城市擴張的推動者。而一個城市,能否善待所有企業,能否願意等待中小企業成長,能否給予真正的支持與培育,則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能否持續繁榮的關鍵。中國,已經走過了鋼筋水泥的拐點,過剩的低端產能和天量的債務已經無法維繼。要想擁有健康的實體未來,既需要對金融亂象進行監管抑制,更需要有讓中小企業成長為old money的耐心和毅力。讓我們多一些隱形冠軍和畝產英雄,少一些獨角獸吧。未來的方向,不知道你心裡有數了沒有?

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學軍 的精彩文章:

在十二時辰裏,寫一筆中國絕色

TAG:劉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