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地里有哪些讓人食指大動的獨特美食?

濕地里有哪些讓人食指大動的獨特美食?

撰文/丹聰 劉毅 張超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清透透的水邊,長出美美的、有趣的食物。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知力君挑選了三個不同類型的濕地,尋找深入當地民居生活中的飲食。

走吧,去濕地旁瞧瞧那些讓你大開眼界的美食吧!

動圖///image.so.com/

滄江邊··青苔和水香菜

青苔是一種附生在水底岩石上的綠藻類植物,顏色翠綠,細軟如髮絲,是傣族的常用食材。當地諺語說「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江。」

每年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正是江水清淺的時候,青苔也長成了,常常可見傣家婦女三五結伴下水撈青苔。

青苔是季節性食材,收穫後要製成乾片以便儲存。製作方法很簡單,洗凈沙石和雜質,撕拉開攤成圓形薄片後晾晒乾即可。青苔片直接焙烤或油炸配糯米飯吃,也可用清水發開後煮一碗碧綠香滑的鮮青苔湯

瀾滄江里撈青苔的傣家人,圖///image.so.com/

傳統的傣家餐桌上總有一兩樣可以入葯的食材,水香菜就是一種能清火解毒、殺蟲止癢的傣醫草藥。

水香菜,傣語叫「荒嫩」,是唇形科香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長在水邊潮濕處,又和薄荷有些類似,所以也叫水薄荷。水香菜的味道口感都和薄荷有幾分相似,但是更柔和,外觀上也更細嫩些。在江河或水田邊摘上一把水香菜,洗凈後蘸鮮辣的花生喃咪(傣語「蘸水」音譯)或番茄喃咪生吃,滿口清香,非常提神。

圖///image.so.com/

紅樹林里·土筍凍

紅樹林里有許多「怪異」的海鮮。

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有一種人們耳熟能詳的小吃——土筍凍。

它味道異常鮮美,但卻有很多人不敢吃,在他們看來,土筍凍里一條條蟲子看了非常倒胃口。

其實這些蟲子的學名叫可口革囊星蟲,聽名字就知道美味,因其富含膠質,福建人用來製作土筍凍,而到了兩廣地區,人們用來做土筍湯。在紅樹林根系的淤泥里,盛產可口革囊星蟲,因此又稱為「泥丁」。

洞庭湖旁·藜蒿和蘆筍

洞庭湖濕地有2.4萬公頃左右的蘆葦,是世界上最大的葦荻群落。那裡生長的野藜蒿、蘆葦、野芹菜等,是地地道道的野生綠色食品,倍受洞庭湖周邊人們的喜愛。

蘆筍是禾本植物——蘆葦的嫩苗,又叫蘆葦芽,有「洞庭仙草」之美稱。蘆葦植株高大,地下有匍匐根狀莖。根狀莖縱橫交錯形成網狀,甚至在水面上都形成了厚厚的根狀莖層。每年的3月中下旬,地下根狀莖長出蘆葦新芽,這段時間採摘的蘆葦芽口感最佳,營養也最為豐富。用蘆葦芽與魚做火鍋,味道極為鮮美,連歐陽修都曾經讚美過「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古代的荻筍就是蘆葦芽。

圖///image.so.com/

市場上還有一種廣受歡迎的蔬菜也叫「蘆筍」,這裡的蘆筍是天門冬科石刁柏的嫩莖。

藜蒿,菊科蒿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當地人春季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與蒿子稈、苦菊等其他菊科蔬菜一樣,藜蒿的葉子呈現長形羽狀分裂。藜蒿的嫩莖、蘆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質莖均可食用,嫩莖深青或淡綠色,像豆芽菜般粗細,散發一種特殊濃烈的異香

每年清明前後是採摘藜蒿的最佳時機,具有獨特香味的藜蒿與咸香柔軟的臘肉同炒,吃上一口,唇齒生香。「藜蒿粑粑」,這道風味獨特的洞庭湖小吃,滿載著當地人的味覺記憶。

圖///image.so.com/

江邊、灘涂上、湖裡,在這三個地方,我們看到了具有當地特色、並且是產自濕地的食材。有一句俗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水邊,就有了與水分不開的食物。

但是我們在依靠濕地尋找食物的同時,也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適度採摘、捕食。水裡繁榮有活力,我們的食物才不會「枯竭」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臘八蒜為什麼是綠的?食物變色竟有這麼多奧秘!
綠心,黃心還是紅心?什麼樣的獼猴桃最好?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