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大地書法》
大地書法——是我命名的,因為喜歡。
我自製了一柄比毛筆粗許多倍的大筆,筆尖是海綿,筆桿是拖把柄。拿著它,拎一小桶清水,找一塊瓷磚地面就可以練書法了。蘸著清水在地上寫,就像用毛筆在紙上寫一樣,立刻顯出水印。一會兒,水印風乾了,字形即歸於消失。
這樣練字有幾種好處。
首先,是環保。寫在地上的水印,一會兒就風乾了,只會使地面更清潔。無人干涉,你可盡情揮灑。
其次,是節約。不用買毛筆、宣紙,連毛邊紙、舊報紙也不用準備。
再次,易觀瞻。水印雖短暫,你仍然可以觀摩字的圓潤或枯澀,剛勁或孱弱,秀筆或敗筆,方便總結提高。寫不好也不用羞澀,它會像海面上的水漚很快消失無痕。
更次,隨性情。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字太丑,羞於見人,你盡可以找一個僻靜無人處獨自操練;如果你想湊熱鬧,獲得交流,讚賞或批評以提高興趣;或者你想嘩眾取寵,愛顯擺,你盡可以到人頭攢動的大庭廣眾之下露一手。
最後,益健康。你只要堅持每天認真練,一筆一划,總會一天比一天寫得好,一天比一天自信,心情寧靜,精神愉悅;人站立、彎腰、收腹、移腿、氣沉丹田,神隨筆動,猶如做氣功。
好處可能還有,我只想到這幾條。
據說,這種「大地書法」正在大江南北悄然興起。
自知字很爛,所以,我挑了一個僻靜的地方練習。
儘管我極力避人,還是有一個白髯老兄每天來看我練字。幾天後,他開口了。他說,你字寫得蠻好,應該在紙上寫,參加比賽和展覽。在地上寫,寫得再好,也不能保存,可惜了。我是畫國畫的,畫了幾十年,線條力度還不夠。後悔當初沒有聽老師教誨,苦練書法。
當然,謝謝他的好意,申明我的字上不了檯面。
我說,不奢望出名。你說好,我就很高興了。我寫不好,信筆塗鴉是喜歡,就像大媽們跳廣場舞。
我邊寫邊侃——
字和其他藝術一樣,流傳固然好,自娛還是最主要的。為了流傳放棄當下快樂,不合算。
人求名無可厚非。贏得尊敬,會感到快樂。有的人為了求名,犧牲人格,犧牲生活,犧牲當下快樂,甚至不惜短命,就過份了。
白髯老兄反駁我:
文明是一條長河。正因為人生有限,所以,才值得竭盡全力,在文明史上留下一筆。
我猜想他應該小有成就了,試問:您現在應該很有名氣啦?
他笑笑:名氣個球!我俗務不理,埋頭幾十年,仍一名不文,家徒四壁,搞得妻兒怨聲載道。現在,書畫界功利味太濃,不少人走門子,花錢買吹捧,我看不慣歪門邪道,不願意用錢買虛名。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梵高、米勒這些大家都是生前窮困潦倒、默默無名,身後才身價百倍,價值連城。我嘔心瀝血,苦心孤詣,不信就不能成功。我留一些畫讓兒子收藏起來,以待後世。他對名氣迷戀太深,有點走火入魔,好像被一根無形的繩子捆住了,需要有人鬆綁。
我想解開他的思想疙瘩——
冒昧,叫一聲老兄,我覺得對名聲不必迷戀太深。
宇宙間,大地上,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總有一天,人類會消失,文明會隨之消亡。更何況,凡人是難以載入史冊的。
唯有大地是永恆的。即令沒有生物,它照樣轉動,照樣春夏秋冬,照樣晨暉夕陰。
但是,在無窮無盡的時間長河之中,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人是天之驕子。天若有情,肯定希望人人幸福,而不願看到人們自尋煩惱。名應該為人生增彩,而不能倒過來,人為名而累。
人生在世,幸福地渡過一生是最重要的。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虛名空耗一生。多可惜啊!
以人為本是最明智的哲學。
見他不以為然,我繼續發揮——
很多人明知是速朽而追求不朽;自己的東西肯定不會長久而相信會長久,是通病,是心靈的一種慰藉,自欺一下可以理解,畢竟能促進學習、增加幸福感。
理智、清醒一點的人,知道肯定會速朽,而安於自樂,或小圈子取樂,並爭取影響大一點,也不失明智之舉。
求名,是人之常情。
求名有適當不適當之分。追求和才情相稱,可以踮踮腳摘取這個果子。明顯不可企及而強求,就有些不適當了。
造化弄人。不是造化作弄人,往往是人自己和自己過意不去,自己和自己較勁。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過度求名就是自取其咎。
因此,人生在世可求名,但萬不能把它凌駕於快樂之上。過度求名損害現實生活和當下快樂,亦屬非智。
在我看來,有名是快樂,無名能自娛也是快樂。過好每一天是第一位的。我不會因為成不了書法家,而放棄寫字的快樂。我看某個筆劃寫得比過去好就開心了。
老哥,有名,是大地書法,無名,也是大地書法,留在地上的水印或遲或早都會風乾。科學證實,地球文明曾經被無情地毀滅過。大地終究還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夜間無人,我和白髯老者又無利害關係,所以敞開心扉,一吐為快。
我的一番話,好像解開了他的執念和心結。他說,你說得有點道理。不再和我爭辯。
第二天,這位白髯老者也製作了一柄大筆,笑著對我說:「蘇東坡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弟說得對,我所迷戀的那些名家,也不過是大地書寫者。」我們相視會心而笑。至此,這位白髯老者加入了大地書寫者的行列。
善哉善哉!
往期作品回顧
作者簡介
周敏,安徽銅陵人,1957年出生,銅陵供電公司退休職工。中共黨員,經濟師,中文大專畢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安徽電力作協會員,《銅陵網》文學版塊版主。近體詩、現代詩,小說,散文,隨筆等散見於省市報刊。
投稿說明


TAG:隔紗看曉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