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蘭花香,武夷岩茶水仙還有哪種香氣?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武夷岩茶,是最複雜的體系。
古代就有上千個品種,現在留下來的,據說也有幾百個品種,還有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種,林林總總,每種包一泡,擺上便是一大桌。
難怪有人要做武夷肉桂十二生肖,把武夷山這座神秘的山,每一個角落出產的各具風味的肉桂,一網打盡。
武夷岩茶的每個品種,都有各自的香氣和韻味。
武夷岩茶的每種火功,都能焙制出不同口感的岩茶。
以水仙為例,輕火,中輕火,中火,中足火,中高火,高火,不同的焙火程度,能做出不同的口感和香氣來。
當然,水仙的品種香——蘭花香這種主體香型是不變,主要是香氣物質(醇類)濃淡深淺的變化。
還有神奇的拼配工藝,拿不同的品種互相混合,便又出來一種新的口味。
更別提神之又神的黃旦系的105,各種工藝,能把它變成各種口感,難猜到你想揍人。
所以,就算是非常熟悉岩茶的人,如果不仔細喝,也容易猜錯茶,鬧出烏龍。
再所以,每次村姑陳看到北方的某大師揚揚洒洒寫茶文章,就很想請他到福建來,到武夷山喝上兩天,保准他懷疑人生。
《2》
越跟茶農接觸,就越刷新村姑陳的三觀。
曾經以為茶農,跟以前接觸過的老家親戚一樣,住低矮的平房,粗糙的大手,挽著泥腿褲,滿臉皺紋。
嗯嗯,就是那幅著名的《父親》,裡面那位父親的相貌。
然而去了武夷山和太姥山,才知道錯得有多離譜。
茶農是種茶的,不是種地的,不必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必風吹日晒雨淋,雖然都是「農」,但勞作的方式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致命的是,福建的茶農們,沒有住低矮的平房,住的都是樓房。
有的還是蓋得十分漂亮的別墅。
有前院有後院,院子里有鞦韆架,種滿了花草,還可以燒烤的那種。
尤其是年輕一輩的茶農,他們會上網,會微信,會玩車,玩一切流行的東西。
甚至,他們還會改良茶葉的包裝和加工設備,去申請專利。
《3》
年長的一輩,幾乎都在做茶,是一個家族裡的掌門,還沒有退下來。
一年又一年,他們堅持著傳統的做茶方法,採摘,搖青,揉捻.......把一筐筐採摘下來的茶青,做成香氣清幽湯水醇厚的岩茶。
父親輩的武夷岩茶制茶師,經驗豐富,有的在茶葉不景氣的年代,是大茶廠的員工,主管著制茶,久經風雨。
雨水多的年份,乾旱的年份,統統經歷過。
做好的茶,做壞的茶,也統統經手過。
這些年,岩茶風生水起,他們回到自己家裡,請工人採茶,利用在大廠多年積累的制茶經驗,自己做茶,打響自己的品牌。
十幾年下來,積累了一定的客源和口碑,做茶經驗也越來越豐富,老道。
他們做的水仙和他們的人一樣,歷經世事之後,從年輕時代的鋒芒必露,變得周全,平滑,香氣內斂,湯水柔和,口感醇厚。
上了年紀的人,做事周到圓滑,為人平和沉靜,豁達有如智者。
他們做出來的水仙,輕吸一口便能感受到稠滑的湯水在口腔中遊走,不必費力,它就自己滑下去了。
這是歷經多年的制茶,才能做出來的,讓人挑不出毛病的茶。
香氣細幽,內韻悠長,回甘生香,順滑醇厚,稠滑綿長。
這是老師傅才有的功力。
《4》
武夷山茶農家裡年輕的一輩,不像其它城市的年輕人一樣,喜歡去北京上海廈門,從事其它熱門行業,而是老老實實留在了武夷山。
他們大多數子承父業,做起了岩茶。
打理家族生意,是未來中國的「 * 二代」們,正在經歷的人生。
早晨採茶,下午和晚上做茶,有時候連軸轉,幾天不睡覺。
茶二代們,以熬夜打遊戲的精神,在做岩茶。
他們會認真從父輩身上學習老經驗,老技法,但他們又不會盲從,他們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
他們會改良技術,會改良設備,會提出新的理念,會研究市場走向。
在保持岩茶的傳統不變的基礎上,他們為消費者考慮得多了些。
他們會調低火功,會突出香氣,會凈化湯水,會隱藏澀味。
所以,兒子做的正岩水仙,多了張揚多變的香氣,少了沉靜內斂的氣質。
喝兒子做的水仙,村姑陳老是想起他坐在武夷山的某個高高的岩上,穿著舒服的麻布衣服,遠處是一覽眾山小的群峰,山巒帶霧,白雲遮目,層層疊疊,氣韻猶佳。
遠處,有他心裡的詩和遠方。
這是一個傳統的年輕人。
他手做的水仙,有張揚的香氣,有層次多變的香氣,湯水純凈,但不如父親做的水仙那般醇厚稠滑的湯水。
他說,等我到了60歲,也許就能沉靜若水,平靜無波了。
但現在,我全身都是張揚的細胞,飛揚的分子。
《5》
有時候父親和兒子,也會鬧矛盾。
比如在傳統和現代之間,該如何協調和融合,便是需要見仁見智的事了。
從前的年代,兒子必定要聽父親的,因為人家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但是現在,父親也會聽兒子的,因為人家比你了解市場。
於是,如何處理堅持傳統和適應市場之間的矛盾,是父親和兒子時常在討論的問題。
包括兒子的婚事。
是娶個賢妻良母回來相夫教子,還是娶個賢內助回來打理生意,撐起家族的另一半天?
父親和兒子,常常各執己見。
幾年前,廠里的技術,主要是父親說了算,現在,兒子漸漸有了話語權。
在武夷山的茶廠里,中生代正在上位,逐漸掌權,父親們正在老去,他們願意在自己仍然能給兒子善後墊底的時候,讓他們多多歷練,多多成長。
至少在放權的時候,兒子己經成熟到可以完全接棒。
《6》
老一輩,會堅持傳統。
新一輩,會改良創新。
村姑陳從喝到這對父子分別做的兩款水仙之後,被這種兩代人的碰撞,兩代人的風格,兩代人的堅持,深深吸引。
這是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水仙。這是正岩里兩個完全不同山場的水仙。
它們代表著武夷山老一輩茶農和新一輩茶農的精神風貌、人生觀。
父親的水仙,醇厚稠滑,香氣細幽,沉穩內斂。
兒子的水仙,香氣張揚,層次多變,湯水柔和。
我們呼喚回歸傳統。
我們也欣賞銳意進取。
這兩款水仙里蘊藏的傳承和改良,是當下的武夷岩茶最吸引人的內核。
它才是武夷岩茶真正的魂——岩骨花香。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