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登陸——脊椎動物演化重要事件之三

登陸——脊椎動物演化重要事件之三

參照奧地利作家Peter Altenberg的一句名言來介紹自己:如果我不在家,可能就是在博物館。如果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前往博物館的路上。

這次推薦的是北京古動物館,博物館講了脊椎動物演化的重要事件,分別有:1.脊椎動物的出現,2.頜的出現,3.登陸,4.羊膜卵,5.飛行起源,6.羽毛的產生,7.重返海洋,8.哺乳動物的起源。共八個階段。

博物館的好處很多,展覽知識有很多方面:科技、歷史、地理、天文、文化、藝術、人物等等.

這些知識都在等待我去挨個兒探索學習,如果你也喜歡但是沒時間去逛,就讓我來當你的眼,每天帶你看展覽吧!

中國古動物館

——古脊椎動物館

前言

漫漫地球史,悠悠滄桑變;億萬生物種,幾多留人間?

這裡展出的是幾代人近百年來在我國採集的脊椎動物化石的精品;從距今五億多年前的魚化石到巨型的恐龍骨架,從距今兩億多年前的似哺乳動物知道幾萬年前冰河期才滅絕的古獸,漫遊其間,不覺中您會領悟到生物進化的玄奧;驀然回首,您一定會為大自然無窮的創造力而驚嘆不已!

登陸——脊椎動物演化重要事件之三4.1早期四足動物與兩棲類

「成功眷顧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用在一些泥盆紀的肉鰭魚身上非常合適,因為這些魚類的頭骨、牙齒、偶鰭、脊椎等特徵與四足動物非常相似,這些預適應特徵幫助它們逐步地登上了陸地,完成了脊椎動物演化史中一次重要的飛躍。

在脊椎動物誕生後的1億7千多萬年中,它們還都只能生活在水裡。直到距今3億6千多萬年前,一群勇敢的魚終於爬上陸地,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它們也由此改名為「兩棲類」。

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是早期四足動物,以魚石螈為代表,也被稱為廣義的兩棲類。它們的出現使脊椎動物終於可以擺脫對水的依賴,一舉「攻佔」陸地,從而極大地擴展了脊椎動物的生存空間。

四足形類:包括具鰭的四足動物和具有四肢的真正四足動物。肯氏魚是原始四足形類,揭示內鼻孔的起源。其後外鼻孔外移,分割了上頜骨與前頜骨,顯示即將進入口腔稱為內鼻孔的過渡形態,因此肯氏魚被稱為「豁嘴的魚」。

肺魚:顧名思義,是一種可以靠肺呼吸空氣的魚。地球上現生有四種非洲肺魚,一種南美肺魚和一種澳洲肺魚。前兩類的肉質偶鰭都演化成了須狀,而歐洲肺魚則為槳狀。

早期四足動物與兩棲類

爪齒魚類:潛伏在泥盆紀淡水中的兇猛捕食者,一類非常特化的肉鰭魚。它們擅長守株待兔型的捕獵方式,下頜前端長著彎曲成爪狀的獠牙,用以刺穿它們的獵物。進入石炭紀後,爪齒魚類全部滅絕了,但其餘的三大類肉鰭魚都各有後代一直生活到今天,它們中的四足形類在泥盆紀後期演化成真正的具有四肢的四足動物,並最終登上了陸地。

斑麟魚:間距盾皮魚和棘魚特徵的肉鰭魚類(如大而成對的鰭刺),生活在4.16-4.23億年前的斑麟魚不但具有肉鰭魚類的特徵,還有其他有頜類的特徵,提供了硬骨魚類與非硬骨魚類之間的「形態缺環」,為揭示硬骨魚類的起源與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1)早期四足動物和兩棲類:最早登陸的脊椎動物

四足動物時具有四肢的脊椎動物。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距今3億6千多萬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格陵蘭的魚石螈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因此它們也被統稱為魚石螈類。

從早期四足動物中,演化出了離片椎類、殼椎類、爬行型類更進步的四足類,一般被歸入廣義的「兩棲類」。離片椎類的一支發展出現生的兩棲類(蛙類、蠑螈類等),它們的體表光滑沒有鱗片覆蓋,被稱為滑體兩棲類,也是狹義的兩棲動物。

從爬行型動物中,則演化出了羊膜四足動物,包括烏龜、蜥蜴、恐龍、鳥類、人類等更多大家熟知的四足動物。

長臉螈

4.2熱河生物群4.2.1熱河生物群:1億多年前生命的輝煌

1億3千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遼寧西部,中國東北。哪裡溫暖濕潤,河湖縱橫,生活著一個古老而繁榮的生物群:帶羽恐龍在湖邊漫步、原始鳥類和翼龍在空中飛翔、古老的獸類在銀杏樹上覓食;湖中有枝蔓搖曳的古果、戲水的鱘魚和水龜,岸上有奮力歌唱的古蛙、探頭探腦的蜥蜴——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熱河生物群。

突然,不遠處的火山打破了這片祥和:致命的毒氣和濃厚的火山灰從天而降,無數的生靈葬身瞬間,被永久地塵封在厚厚的岩層中,造就了一個「中生代的龐貝城」。億萬年過去了,這一精美的化石寶庫終於面世,有望揭開生命演化的眾多奧妙。

4.2.2熱河生物群生態復原圖

熱河生物群

哺乳動物:熱河生物群擁有10多種哺乳動物,涵蓋三尖齒獸類、多瘤齒獸類、對齒獸類、後獸類和真獸類等多個大類。這些預恐龍同時代的哺乳動物中,既有生活在樹上的小耗子般的動物,也有體長1米,能吃恐龍幼崽的大傢伙,後者完全改變了人們對中生代哺乳動物的認識。

哺乳動物

魚形動物:雖然只有10餘種,這些魚形動物卻包含了無頜類、軟骨魚類、軟骨硬鱗魚類、全骨魚類和真骨魚類等多個大門類,從世界最早的淡水七鰓鰻到中華鱘的遠古親戚,再到美國弓鰭魚的中國遠祖,可謂應有盡有。

魚形動物

兩棲類和龜鱉類:已知的8種熱河兩棲類均保存極好,為研究現代兩棲類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非凡的證據。遼蟾是我國已知時代最早、特徵最原始的蛙類。小鯢類和隱鰓鯢類等現生類群在這裡也有其中生代的代表。龜鱉類已知僅3種,顯示明顯的水生習性。

兩棲類和龜鱉類

離龍類和蜥蜴類:熱河離龍類包括三種生態類型:長吻型、短吻型和高度水生的長頸型,計7種,蜥蜴類雖種類不多(5種),但生態類型豐富,從體長近40厘米的強壯的陸生蜥蜴,到具有延長的肋骨和翼膜的飛行蜥蜴類。

離龍類和蜥蜴類

昆蟲與植物:熱河生物群已知近500種昆蟲,涵蓋森林型、水生型、土壤型和高山型等不同生態種類,從食性可劃分為植食、肉食、寄生等多種。雖然植物僅報道了約60種,但大類齊全,並包括了世界已知最早的開花植物。昆蟲與植物也見有協同演化的證據。

昆蟲與植物

4.2.3熱河生物群的地層剖面

該底層剖面於2005年由汪筱林研究員帶領的野外隊采自遼寧省朝陽市大平房鎮原家窪化石點。原岩柱高3米,寬2米,厚40厘米,總重達7噸。為適合館內安裝進行了切割。這是我國首次把野外富含化石的岩層切割、搬運到博物館展示。

這段岩層形成與1.2億年前。明暗相間的灰黑色色帶顯示不同類型的湖相沉積層,其中包含了各種化石,反映了當時頻繁的火山噴發。正是火山活動毀滅了湖區的生命,並把它們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來。

4.2.4四個翅膀的原始鳥類——研究動態

2013年3月,我國恐龍學者徐星等人在世界著名的學術刊物《科學》上發表論文,指出一些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原始鳥類(如會鳥、孔子鳥、華夏鳥和燕鳥)同某些帶羽恐龍一樣,後肢上也有長的羽毛,成為「具有四個翅膀的古鳥」。

1)翼龍

熱河生物群擁有超過15種翼龍,從原始的食蟲的蛙嘴翼龍類到進步的兇猛食魚的翼手龍類都有代表。令人激動的發現還包括世界首枚翼龍蛋及胚胎、白堊紀最小的樹棲翼龍,以及翼展可達5米,一顆牙齒長達61毫米的大型翼龍。

2)恐龍

熱河生物群發現了約40種恐龍。其中分布最廣的是鸚鵡嘴龍(可達蒙古和西伯利亞)。大型恐龍包括蜥腳類的東北巨龍和鳥腳類的錦州龍,但大多數種類為獸腳類恐龍。

該論文也揭示了古鳥類後肢的羽毛從遠端向近端逐步退化的過程,為研究從恐龍到古鳥類腿部羽毛的演化過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證據。

恐龍

3)帶羽恐龍

1996年,世界首個帶羽恐龍——中華鳥龍在這裡被發現,之後10多種帶羽恐龍相繼出土,包括具有四個翅膀的恐龍,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最堅實的化石證據。

帶羽恐龍——小盜龍

4)鳥類

熱河生物群已報道約40種鳥類,既包括原始古老的基幹鳥類,也包括骨骼形態特別的反鳥類,以及特徵進步的今鳥類。它們也展示了樹棲、地棲,以及食蟲、食魚、食種子、植食等豐富多樣的習性。

1.文章知識來源於博物館內容,所以請放心閱讀。但由於自己敲鍵盤,如有粗別字(像這樣),請見諒!

2. 圖片均為本人親自拍攝,有些圖片看不清,也請見諒哈!

了解博物館∣科技、歷史、地理、天文、文化、藝術、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隗小寶兒說展覽 的精彩文章:

脊椎動物的出現——脊椎動物演化重要事件之一

TAG:隗小寶兒說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