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4萬女性死於卵巢癌!但有人靠「團戰」躲過一劫
卵巢癌被稱為「婦癌之王」,全球每年大概有14萬女性死於此病。最主要原因是發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只剩30多個月。
2012年7月21日晚,北京發生特大暴雨,一位下班的婦科女醫生剛開車離開醫院。
GIF
行至廣渠門橋時,電話響起,一位病人因為哮喘發作呼吸困難,要緊急轉入ICU病房。
女醫生立即調轉車頭回醫院,可一掉頭才發現滂沱大雨已致交通癱瘓。情急之下,她直接把車「扔」在路邊,淌著過膝的積水趕回醫院。到醫院時,她膝蓋以下的褲腿全濕了,病人的兩位姐姐撲通跪下,哭得一塌糊塗。幸好女醫生和麻醉科同事及時趕到,病人最終得以脫險。這位女醫生叫孫力,是腫瘤「國家隊」的婦科腫瘤專家。
右2為婦科腫瘤專家孫力
孫力是不少卵巢癌病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有時候,此前曲折的治療已整垮病人的身體。「作為醫生,我最大的痛苦是,病人輾轉到我這裡,卻已無法承受更多治療,或是本該30多月的生存期最終只能半年,而我束手無策。」但天秤座的她放下了「選擇困難症」,堅決繼續前行,用她樂觀開朗的性格感染著近乎絕望的病友。在好大夫網站上,很多病友對孫力的一個評價是「不放棄」。
一、「不放棄」醫生來到了深圳
2017年,她從北京南下,被派到了「國家隊」與深圳市政府合作運營的深圳史上第一家腫瘤醫院,迎來新的身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又叫國家癌症中心,在腫瘤領域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北京以外開「分部」,應深圳市政府之邀,高起點幫助深圳補短板。而且深圳醫院與北京醫院將成為「一院兩區」,共享各項資源。孫力是協和醫科大學的腫瘤學博士,入行已有25年,擅長婦科惡性腫瘤的微創治療及複雜疑難的高難度手術和綜合治療。
春節後的3月份,孫力在北京的一位老病友高女士將來到深圳探望孫大夫,過一個特別的生日,慶祝她在孫力手下重獲新生的5周年。
2013年,已到卵巢癌晚期的高女士初次找到孫力,但她很懷疑「年輕又漂亮」的孫力怎麼可能治好她已被判死刑的病。將信將疑中,她接受了孫力的治療,在一次次手術和化療後,奇蹟般地走到了患病後的第5年。孫力說,看到病友的生存期超過預期,是她最幸福的事。
她是怎麼做到的?
二、讓癌王「團滅」需要一支精良部隊
在長期的「通關打怪」中,孫力琢磨出,要打垮這些腫瘤「魔怪」,不能一個人在戰鬥,要「團戰」。「卵巢腫瘤是全身的疾病,治療起來需要全局觀念。」因為腫瘤遍及盆腹腔,大小不一,大的如西瓜,小的如米粒,「最可怕的是,腫瘤還可能長在肝臟、胃腸等器官,處理起來十分棘手,可能腫瘤切不了,人先垮了。」
在檢查階段,單單照盆腹腔的彩超已經難以掌握全面敵情,影像科得像偵察兵先對病人進行全身CT掃描,準確了解敵情後再由多學科團隊制定周密作戰計劃,而多學科團隊正好是腫瘤專科醫院的優勢。
如果漫山遍野都是敵人,那要先派出飛機大炮(化療或遠程放療),對腫瘤進行轟炸;然後可以派出陸軍(外科手術)將滯留在盆地(盆腔)、丘陵(肝膽)、叢林(胃腸)、沼澤地(泌尿科)等地方的腫瘤逐一殲滅。
GIF
來到深圳後,孫力承襲了北京院區的做法,這已經是一套成熟規範的作戰辦法。
近期,她們團隊還將推出可以滅敵於「地縫」之中(隱蔽之處)的新方法——腹腔熱灌注化療。
她的目標是讓卵巢腫瘤最終「團滅」。近日,在該院舉辦的「深圳市晚期複發卵巢癌專題研討會」上,專家再給病友吃下「定心丸」:只要診治規範合理,有質量的長期存活可達10年以上。
切下一顆巨大的卵巢腫瘤
三、「放心,你的病還沒到要悲傷的時候」
孫力擅長的另一種婦科腫瘤是宮頸癌。宮頸癌的初次治療非常關鍵,應該手術還是放療?這取決於對宮頸癌的臨床分期。如果分期不準,很容易誤事。2014年,一位來自南方的病人廖女士因為「宮頸癌中晚期」,特意到北京找孫力作最後一搏,其實她自認為「已經沒得救了!」
可是,孫力在為她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後,說了一句讓廖女士至今入木三分的話:「您的病並沒有到悲傷的時候。」原來,她發現廖女士實際上只是宮頸癌早期,通過手術就很可能治癒。
GIF
「手術治療主要用於早期宮頸癌病人,中晚期病人則需要放化療,如果不適合手術的病人進行了手術,結果將會很差。」孫力說,宮頸癌分期確診和其他癌症不一樣,除了全身掃描,更多的是靠醫生的臨床經驗。
孫力的經驗從哪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每年都接受全國各地「走投無路」的病人,從病人曲折的求醫經歷中,孫力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孫力與導師合影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多年的耳濡目染讓孫力形成縝密的臨床思維,要像偵探一樣,在病人的講述和過往病例中找到「蛛絲馬跡」,做出正確的判斷。她教導下級醫生,千萬不要把和病人交流的過程記成流水賬。
四、醫生的一笑能解「千愁」
那句「沒有到悲傷的時候」,既來自孫力「火眼金睛」的判斷力,更反映她開朗樂觀的心態。「孫主任每天都來探視,面對微笑,說話幽默自如。後來才明白她的苦心,她是為了給病人一個愉快輕鬆的環境。」廖女士的家人說。
很多人一旦患上婦科腫瘤,內心是極度恐慌的,近年來,婦科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有的病友被反覆折磨,身心俱疲,有些人甚至是被「嚇死」的。
「現在回想起來,孫主任的心理支持對我母親的後期治療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只有像她這樣,既具備專家權威,又親自主刀,和病人一線溝通的人,才給得了病人堅強的信心。」廖女士的兒女說。
五、女人愛美手術只開一個「肚臍眼」就夠了
不但免除病友的恐懼,孫力還想方設法幫助大家不斷提高治療後的生活質量。
孫力與同行交流
入行25年,孫力很清楚病人姐妹們的「愛美之心」。在一般婦科腫瘤手術中,外科醫生需要在病人肚皮上開個大刀口,即使是微創手術,也需要開4、5個孔進行操作。做完手術後,病好了,肚皮上卻留下了好多個疤痕。「一看到就會想起曾經的疾病,很多病人的心還是挺難受的。」
2017年9月,剛到深圳醫院的孫力就接診了一位24歲的「子宮巧克力囊腫」病人。綜合考量後,孫力決定採用目前在國際上較先進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技術,這種技術是微創外科的「進化版」。原本是3到5個孔的事,現在集中在1個孔內進行,其難度可想而知。
她病人肚臍開了一個1.5厘米的小孔道,走腹腔鏡下,獨立完成了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手術,全程在鏡下成功完成縫合和卵巢成型手術。
單孔手術妙就妙在利用肚臍眼的天然皮膚皺褶,隱藏了手術切口,也能減輕術後疼痛,促進康復。「幾個孔和一個孔有什麼區別?切口的美觀效果就是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無痕化效果對病人社會回歸時自尊和自信的重建也有莫大意義。」孫力說。
目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已經將單孔腹腔鏡技術運用於各種良性婦科腫瘤,下一步準備運用該技術治療婦科惡性腫瘤。
病人另一種痛苦是能否保留生育功能。前不久,一位子宮腺肌症病人在其他醫院檢查被告知需要摘除子宮,這讓她很難接受。當她找到孫力諮詢時,孫力肯定地答覆:通過治療,可以保留子宮。
六、暖心的力姐在深圳建微信群照顧北方病友
來了深圳後,北京的病人怎麼辦?以前,孫力的病人多數來自北方,一些病人打著「飛的」都要來到深圳找她複查。為了方便照顧兩地的病人,孫力精心挑選了7名醫護人員,建立了一個病友微信群,為大家提供不間斷的指導和服務。
病友們在群里相互鼓勵,像高女士這樣的大姐會以親身經歷鼓勵新進群的人。「一旦給她們看過病,她們再找我,我就要負責到底。」孫力說。從名滿天下的「國家隊」南下幾乎要白手起家的深圳,孫力和大批北京來的專家正在適應新的生活。在剛剛舉辦的深圳醫院春節聯歡會上,她和大家合唱了一曲《鴻雁》,思鄉之情寄於歌聲之中。
資料來源:深圳商報(記者鄭健陽)


※卵巢癌的CAR-T細胞療法已通過體外實驗!
※女人過了40,多吃這7種鹼性食物,保養卵巢,皮膚緊緻顯年輕
TAG:卵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