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兩個姿勢聊天,是個人都喜歡你!
漫漫長夜,有我陪你。晚上好,我是吳言!
用這兩個姿勢聊天,是個人都喜歡你!
1
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費力的去討好。
她要買,好,那就買!
她要錢,好,那就給!
她餓了,好,那就去給她做飯!
她累了,好,那我們叫輛滴滴!
……
我們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討好對方。
可是付出再多的情感、人力、財力,往往也不如那個油嘴滑舌的人,最能討得她的歡心。
你錯了嗎?你沒錯,你只是太笨。
好的聊天可以愉悅心情,疏解苦悶。
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也能讓對方放下對你所有的防備。
只有對方沒了戒備,所有的接下來,才有可能發生。
否則,你付出再多,對方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感動的層面。
因為感動而相聚,自然會因為無趣而別離。
好的陪伴永遠也不是因為感動,而是有趣!
用這兩個姿勢聊天,是個人都喜歡你!
2
會聊天的人,可以讓人放下對世俗的疑問和執著;可以很輕易就增加別人對他的好感!
表達是人的本能,而會聊天,不僅可以彌補自己矮窮矬的劣勢,還能讓人對你越來越依賴。
這世間總有太多讓你羨慕的美麗;很多不如你的人,總也輕鬆抱得美人歸。
一個優秀的文案,實際上他只是在好好說話。
他把產品好好的跟你解釋,用真誠的語言告訴你,你需要的他剛好有!
所有的回頭客,都是因為對產品的依賴,而他的「好好說話」讓客戶產生了依賴。
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實際上他只是「讓人說話」而已。
他會讓人把不清楚的感覺說清楚,把不敢說的話有勇氣說出來。
所有的傷悲與憂鬱,只要好好說出來,心裡就一定會舒服很多。
再浮誇的演技,和再美麗的語言,永遠也抵不過好好說話。
有人說,總是羨慕老實人擁有著自己沒有的幸運。
可是你想過嗎?你何時像老實人一樣跟人好好說話了呢?
還是你只會用華麗的語言裝飾自己?
還是你只會吹牛逼找自尊?
用這兩個姿勢聊天,是個人都喜歡你!
3
聊天的內在實質是「自我暴露」!
當對方接納自身的自我暴露時,我們將更加信任對方。
當對方否定我們的自我暴露時,我們就會沒有防備的被對方所傷。
毫無疑問,自我暴露是雙向的,可以利於自身,也能毀了自己。
當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時,他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將特別的低。
進而,他不會與人建立太多的交集,以此來獲得自身相對的安全。
當一個人具備相對高度的安全感時,他將不怕任何自我暴露。
他將很容易與人建立起情感連接,但也極易被傷害。
所有會聊天的人,實際上他們只做了一件事:讓對方具備安全感!
他會讓對方知道:對方的自我暴露是被接納和肯定的,是安全的。
這樣對方就會對你敞開心扉。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讓人具備安全感呢?
---
一、感同身受。
1.感同身受:在對方跟你說一些事情時。
首先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應答,之後站在你自己的角度,跟對方說一些與其訴說事件類似的事。
例如,我的工作,我的衣服,我的包……
你一句,我一句,對方的安全感在無形中自然就被增強了。
通過交叉聊著各自的事情,人開始變得想要單純的抒發自己的訴說欲。
---
2.感同身受:對方在跟你聊自己的觀點時。
你大可以踩著他思想的步伐前進。
例如對方在聊你自身的問題時,對方一定是認為你能接受這樣的評價。
所以你必須承認和接納他的觀點,這樣他的安全感才會得到更深刻的加強。
又例如,對方在聊別人的問題時:XXX是個白痴。
千萬別跟他說什麼「XXX也不想啊」,「XXX也不是故意的啊」之類的話。
否則他的安全感將瞬間將至冰點,對你的認可也是從有化無。
除非對方是來徵求你的意見的,否則記得肯定他的觀點:
是的,XXX就是白痴……
---
3.感同身受:就是對方在跟你訴苦時。
記得好好做一個傾聽者,然後給予她相對程度的關心。
比如一個人跟你說:我太胖了,我特別羨慕她苗條的身材。
這時,你大可以順應她的情緒憤怒的說:羨慕什麼?她除了骨頭就是皮了,問題還特么的特丑,哪有你這麼漂亮……
---
二、尋根問底
所謂尋根問底,就是感同身受的基礎上。
當對方對你打開心扉時。
認真的傾聽,並不時表示自己的好奇。
多問一些為什麼呢、為什麼是這樣、後來呢……
---
那麼,對於一個不願意先述說自己的人,我們該怎麼做呢?
當你信任對方的時候。
首先,應該告訴對方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事。
一來一往,話題自然就說開來了!
用這兩個姿勢聊天,是個人都喜歡你!
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會自私的認為,贊同我的都是自己人,反對我的都是敵人。
所以,會聊天的人,總是懂得怎麼去贊同對方。
所以,優秀的管理者,給人留下的更多是讚美,而不是批評!
所以,兩個人能否愉快的聊天,取決於你是否讓對方感受到了足夠的安全!
---
PS:如果有一個人,能敞開心扉去和你述說他從來也沒有跟別人說過的傷心往事,他一定非常信任你,請認真的對待他!
PS:如果有一個人能認真的聽你哭,看你笑,和你一起難過,陪你一起流淚。請認真的對待他,因為除了他,可能不會有人這麼相信你了!
一個滴滴司機的深刻感悟, 原來,你離健康的生活只隔著一個動作的距離。


TAG:吳言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