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它被譽為虛擬現實的攔路虎,淺談 VR 眩暈感的由來

它被譽為虛擬現實的攔路虎,淺談 VR 眩暈感的由來

原標題:它被譽為虛擬現實的攔路虎,淺談 VR 眩暈感的由來



虛擬現實技術已經不僅是科幻電影里的臆想,以我們最熟悉的各種頭戴式顯示設備為例,它們可以分別統稱為 VR、AR、MR、CR 四大類,儘管這些產品已歷經多次的換代更新,但它們依然沒有解決用戶的眩暈症問題,為何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和產品的換代,眩暈問題依舊難以根絕呢?

提及頭戴式顯示設備造成的眩暈症,我們首先了解人類「前庭系統」和「視覺系統」兩者的協調工作關係。


前庭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感知位覺和聽覺,耳朵除了能聽,還能平衡,平衡就依賴於前庭器官;


視覺系統:就很好理解了,就是光作用於視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其信息經視覺神經系統加工後便產生視覺。


然而 VR 這類設備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一種逼真的虛擬的現實效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眼球之間其實距離是不一樣的,自然得道的圖像也會略有偏差,而在 VR 系統中用戶兩隻眼睛所接收到的圖像也是做了偏差處理的,一隻眼睛只能看到奇數幀圖像,另一隻眼睛只能看到偶數幀圖像,這樣就可以形成逼真的立體視覺畫面。當然,除了圖像的加工處理,可以識別我們頭部運動的陀螺儀和聲音呈現等也是營造逼真虛擬效果必不可少的要素。


但是問題來了,雖然圖像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欺騙我們的視覺系統,但我們的前庭系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被忽悠。現在的虛擬現實設備由於還無法完全模擬我們人腦感知到的運動軌跡,所以當我們眼前看到的景物在動時,其實大腦依然在提醒我們是處於靜止狀態的,當我們頻繁不規律地接收到非自然的加速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間歇性頭暈了。



其實每個人的眩暈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的,就像很多人坐車、坐船的時候會產生頭暈,而很多人則不會出現頭暈問題,這裡就涉及到更複雜的進化論問題,畢竟三百年前人類還是以行走為主的。為了讓我們的前庭系統儘可能減少工作,那麼就只能在勻速直線運動,感受不到加速和減速的環境下進行,例如我們乘坐飛機或高鐵時就不會出現嚴重的眩暈感。


為了讓 VR 設備顯示的圖像可以達到欺騙人腦的效果,所以我們使用 VR 設備時應該儘可能選購一些高幀數刷新率的產品,最低也需要 60 幀/秒的刷新率,在這個基礎下才能保證儘可能環節眩暈和噁心感,一些主流的 VR 設備目前都可以在 90 幀/秒的速度進行工作了,甚至 Sony 的 PS VR 則能達到 120 幀/秒。

緩解暈眩現象是虛擬現實產品未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相信未來會有技術實現對前庭系統和視覺系統的欺騙,那麼到時候人類應該就可以像科幻電影《黑客帝國》那樣,做到足不出門也能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邦克仕曲屏隱形膜:讓你在貼膜後仍能重溫「裸機」般手感
收購完成,HTC 旗下 Pixel 手機團隊正式加入谷歌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