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33團知青回憶錄(2)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33團知青回憶錄(2)

主編寫在前面

我記憶中的何企韻是當年33團的副政委,兼團委書記,是黨委成員里唯一的女性,也是知青優秀的代表。按照《風雪迎春》這本書的順序,今天播出第一篇就是她寫的文章,既有故事性又有文學性,還是後人的一本教科書。(尤其是下集看得我淚流滿面)由於篇幅比較長,我們分上中下三次分享給大家。請關注和收聽。

另外,向各位朋友做一個檢討:由於我的疏忽,上期裡面迎春火車站的圖片不對了,這期特意修訂,在文中再發一次,對不起大家!同時向幾位認真仔細看出問題的老師們表示感謝!

凡是書中的文章我們都按照順序發表,希望每位作者能提供一張現在的照片作為作者簡介用,發往郵箱527016939qq.com.或者發在後台。哪位朋友有60--70年代迎春火車站照片也請發給我。謝謝!

還有,不少知青和荒二代看到文章後,不少在後台尋找戰友、老師和同事,懇請你們將自己的聯繫方式一併發到文章最後「寫留言」那裡提交,有熟悉的人會奔走相告的。

最後:懇請大家在給我們提意見和建議的同時,諒解我們的差錯和倉促。謝謝!萬分感謝!

2

心中的冰凌花

(上)

作者:何企韻

主播:梁 馨

主編:耿德華

音效:祝玉強

掃描:譚 龍

以上圖片為作者當年

南方的城市很少有漫天飄雪的天氣。生活在上海,雖然有冬天寒冷的體驗,但沒有白雪皚皚的感受。在童年的記憶中,有一個特別冷的冬天,窗外飄起了雪花。第二天,家裡的北窗上竟然有一小片晶瑩剔透的冰凌。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景緻,感到那片小小的像花一樣的冰凌是那樣的純美,並在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圖片來自854趙喜梅

1968年,高考制度廢除了,我們都面臨著被分配被安排。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一本書—《冰凌花》,作者是林青。我好奇地打開書,才知道這本書是歌頌北大荒墾荒戰士的。

當年鐵道兵、十萬轉業官兵從戰場轉向茫茫荒野,在一望無際的草甸子上支起馬架子,開創了北大荒大規模墾荒的新紀元。王震將軍親筆寫下了「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密虎寶饒千里沃野變良田」的詩句。從書中我才知道,在寒冷的北方真有一種叫冰凌花的植物,又叫冰了花、冰涼花。

是一種在寒風暴雪下開放的花朵。冰天雪地、四野茫茫,在凍土中萌發,迎著暴風雪昂然開放。想想這是一種多麼奇特的景象,這是一種多麼堅強的花朵。這本書正是用冰凌花的精神歌頌墾荒戰士的。書中謳歌了墾荒戰士不畏艱難戰天鬥地的形象,也敘述了墾荒者「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的浪漫生活。「一群新來的墾荒人,在莽莽大草甸馬架子旁,圍著篝火,聽老墾荒者講著動人的故事。」書中描述的場景一遍一遍地打動著我。

當時我們正年輕,,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和幻想。那能在凍土中迎雪開放的冰凌花,那一望無際的草甸子,,那熊熊燃燒的篝火,那群無懼無畏的墾荒人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我放棄了到上海滬東造船廠的安排,自己到區勞動局上山下鄉辦公室討了一個去黑龍江軍墾農場的名額。三天後,乘上北去的列車奔赴北大荒。

這是迎春火車站,更正上期圖片

1968年的北大荒並沒有書中描述的情景,已看不到成片馬架子的粗獷,也看不到「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的生態,更看不到「圍著篝火聽老墾荒者講故事」的浪漫。當時的三十三團雖然還有不少土坯茅草房,,但也建成了成排的磚瓦房;雖然不少連隊晚上還要用煤油燈,但電線已在接通中。成片已開墾的沃土上,種植著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這裡已成為祖國東北的一個大糧倉。沒有和腦海中那幅幻圖吻合的現實,多少有點「遺憾」,而一想到我們即將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屯墾戍邊,保衛邊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特別是我將能見到那朵能頑強地從凍土中鑽出、汲取陽光的奇異的冰凌花,我的夢也將成為現實。

圖片來自知青奚明華

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各大城市又一代墾荒者的知青們,當時都只有十七八歲,剛跨出中學校門,有著恢宏的理想,有著激情的涌動,要在這片黑土地上畫出一幅不凡的圖畫來。然而現實的軍墾生活是日復一日的出工收工:春天手拿著鋤頭、簸萁,刨坑、點玉米種、抓豬糞撒肥;夏天頂著太陽鋤草;秋天彎腰收割,曬場翻曬,扛麻包入糧囤;冬天在冰凍三尺的土地上掄鎬開挖排水溝。知青們開拖拉機、養豬養馬趕大車、脫坯燒磚建房、伙房燒灶做飯,每項工作都那麼平凡,那麼不易,那麼艱辛。想想如今十七八歲的孩子或許還需父親接送上學,母親做飯洗衣疊被呢。

圖片來自天津知青段建民

那時,現實拂去了理想的浮塵,我們有過痛苦,有過彷徨,但我們選擇了直面,選擇了堅忍。想想當年的老鐵兵、轉業軍人,他們有的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有的參加過祖國的鐵路大動脈工程建設……他們中不乏戰鬥英雄、工程模範,他們也有理想有抱負,他們頭上的光環足以去實現更大的抱負,但他們來到了這荒無人煙的大草甸,開啟了墾荒的新篇章。

或許一代知青來到這裡,就是通過年復一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來建設祖國的糧倉,通過人口的棲息和聚集來實現邊疆的安寧。因此,當後來一批批比我們更年輕的知青來到軍墾時,我們儼然以老職工自居,對他們點撥和開導了。我想起林青的書中對冰凌花的描述,它從凍土中破出,迎著寒風開放,但不爭艷,短短几天的花期,又悄然離去。冰凌花,多麼像北大荒一代又一代的墾荒人啊!

(下周播出中篇,請注意收聽)

圖片除了標註的,其餘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何企韻

33團(854農場)團部機關 上海知青

主播簡介

梁 馨, 自幼愛好誦讀,喜安靜,不適喧鬧。 追求自然流暢, 用心感悟,用情表達。 希望通過自然、平實的聲音,帶給自己和聽者片刻寧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樺之聲 的精彩文章:

看!下雪啦 飄雪
對於三毛和撒哈拉,他這樣寫:《撒哈拉的足跡》

TAG:樂樺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