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分布情況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分布情況

人工智慧既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又是計算機科學、控制論、資訊理論、語言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數學、哲學等多種學科相互滲透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科。基於權威標準的分類系統--國際計算機學會分類,中國人工智慧領域主要被分為兩級,27個一級概念,44個二級概念,囊括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深度學習,信息檢索等,代表了人工智慧在國內和國際上比較活躍的子領域。

中國人工智慧學者主要分布在以下領域: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資料庫、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人機交互、信息檢索以及社交網路等。其中,數據挖掘(230人)、機器學習(207人)、計算機視覺(193人)和資料庫(171人)領域的人才充足,而在機器人、跨學科計算與機器學習應用等領域稍顯薄弱。人工智慧領域呈現出跨學科的特點,大部分學者的專業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如計算機,電子工程,數學等),但少部分學者專業為與計算機不明顯相關的專業,如經濟學,生物,心理學等。

在中國,從事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學者共1073名,分別有1045名來自高校,89名來自科研機構,22名來自企業。有97.39%的人工智慧學者都任職於高校,遠遠多於在科研機構和企業任職的人工智慧專家。人工智慧學者數量最多的三個單位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分別有72名,66名,51名人工智慧專家。這三個單位的人工智慧學者數遠多於其他單位。

近2年人工智慧領域發表的國際頂級會議論文5573篇,其中有1554位中國學者。統計結果顯示,含50位中國學者以上的(一級)領域有:機器學習(796人,佔總數的51.22%)、計算機視覺(334人,佔總數的21.49%)、自然語言處理(204人,佔總數的13.13%)、社交網路(84人,佔總數的5.41%)、多代理系統(61人,佔總數的3.93%)、知識工程(59人,佔總數的3.80%)、知識表示(54人,佔總數的3.47%)和推薦系統(53人,佔總數的3.41%)。中國學者發表的頂級論文涉及的這些領域也是人工智慧在國際上比較活躍的子領域。

如果論文按照所在機構進行分類,中科院位列第一(127人)、清華大學(94人)和北京大學(51人)緊隨其後,前十名的機構還有:微軟(48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5人)、南京大學(34人)、哈爾濱工業大學(30人)、香港中文大學(25人)、卡內基梅隆大學(24人)、復旦大學(24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23人)。

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國內大學中,教授的數量多於學生,如清華大學有64位老師,30位學生;北京大學有40位老師,11位學生。對於國外的大學,則經常是學生多於老師,如卡內基梅隆大學有4位老師,20位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OP 的精彩文章:

TAG:EE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