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要讀書?

說讀書,那麼首先要問一個問題,書是什麼?作者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思考,感受,想像,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成了書。書籍最大的作用我認為是傳承,傳承科學,傳承思想文化。而讀書,就是我們自己選擇性的去傳承每一個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進而繼續傳承給其他人,這樣一個周而復始過程。這種傳承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這使得人類的發展可以站在前人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的前行。而對於我們個人,讀書又有怎樣的好處呢?

讀書可以讓人明理。科學知識方面自不必說:上到天文,地球是圓的,日月食,8大行星;下至地理,五大洲七大洋,地貌地勢,雲雨雷電的形成;物理化學生物,就不一一舉例了。每一個現在我們看來是常識的事情,在很久以前都是神之領域。而我們則可以通過書本的傳承,在短短20年不到的時間裡,搞明白如此多的古人一生都可能無法了解的東西。人文方面,讀書越多的人往往素質也越高。這也是為什麼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受教育的程度。當然,受教育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讀書的多少,但讀書的多少不等同於受教育的程度,大部分普通人大學畢業就會參加工作,之後也就不再經常讀書,而少部分工作之後仍然會讀書,這一部分人相較於不再讀書的那個群體,則能表現出更優秀的素養。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對理的明悟,一本書想把它的精神很好的傳達出來,背後一定是有著各種各樣實際的道理支撐,讀的人在看的過程中自然比其他人多看到了很多的道理。

讀書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世界。由於壽命的關係,人一生能經歷的事情太少,這個世界太大,任何人一生能真正自己親身實踐的都不過是這個世界微不足道的一個微小的點。讀書雖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點,卻可以讓你從別人的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世界,更加能看清看懂這個世界。看懂世界的好處則是不言而喻的,這可以讓人視野開闊,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能看到更多選項背後的東西,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

讀書可以讓人更好的自我認知。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讀書就是在讀不同的人生,看多了人生,就像照多了鏡子,自然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長什麼樣。這種說法多半來自於精神層面,主要是說讓我們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擯棄別人身上的缺點。而這裡我想說的除了這個層面,我還想說一下科學層面。人類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理論,用於剖析一個人的精神,人分為很多種類型,每種類型的人特質如何,有什麼優勢劣勢,如何揚長避短。這些東西,大部分人是不會仔細去了解的,而且純理論的知識也未必對生活有指導意義,而有些書則給生活和精神認知搭建了一座橋樑。作者們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讀書的人就得以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來認知自己。(說了半天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這裡實際應該寫一個例子,可是因為以前沒有積累的習慣,舉不出例子。)甚至於有些理論,可能直接會顛覆你的認知:這個倒是可以舉個例子,男人和女人在競爭意識上,差別是非常大的,這其實是生理決定的——男女的激素分泌是不同的。一個人喜不喜歡競爭是由一種雄性激素——睾酮的分泌水平決定的。而由此產生了另一個研究,無名指相對於食指越長的人就越容易成功這麼一個看似扯淡的結論,竟然是有科學依據的。胎兒在子宮中發育同時受到睾酮和雌激素影響,這2種激素在影響胎兒大腦的時候,同時影響胎兒的食指和無名指,睾酮水平相較於雌激素越高,人的無名指就相對食指越長。這個例子出自萬維鋼的《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世界》。我們且不論這個理論是否正確,它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許你天生就不喜歡競爭不適合競爭,這是基因決定了,那就不要試圖硬剛這個方向,不如換一個方向。喜歡競爭的人適合戰鬥,在關鍵時刻往往能保持鎮靜,發揮穩定,甚至超常,但在通常情況下則會表現的缺乏幹勁。而不喜歡競爭的人則相反,他們雖然在戰場上表現不如喜歡競爭的人,但他們在平時總是強於那些喜歡競爭的人,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能保持一種有幹勁的狀態。

讀書可以讓你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進步。這個論點很好理解,我想說的側重點主要是方法論。任何時候你遇到的困境,絕大部分情況下,別人都已經遇到過了,並且已經有成熟的處理方式。比如如何記錄靈感,比如如何處理上下級的關係,比如某個具體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的找一些書來看,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好像玩遊戲查攻略一樣,只是這個操作性和技術性比查攻略要複雜一些。當然,太過迷信也是一種誤入歧途,就比如市面上有太多的「速成」攻略————30天打造黃金人脈之類的。這個中間的度,我暫時還無法回答,只能自己把握了。

最後我想來聊一聊我為什麼要寫作?

如果讀書是輸入,那麼寫作就是我的輸出方式。只是輸入,存儲,那和計算機有什麼區別,還是屬於那種內存只有幾百M的垃圾計算機。思考整合,然後產生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這才是人類存在的價值。

而實際我寫作的目的可能比這還要單純一些,我只是希望通過寫作讓我能進行獨立思考。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轟炸,微博微信,論壇貼吧。別說辨別對錯了,真假都難辨。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很多人都已經放棄思考了,只是將接收到的信息根據自己的喜惡標記一個喜或者惡而已。我在這裡用的是喜惡而不是對錯、真假或者別的什麼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這些信息,都是由人來編寫的,根據剛才說的大部分都已經放棄思考了,編寫這些信息的人也是同樣,所以這裡的邏輯是這樣的:編寫的人不一定懂得如何自我思考;即便他懂得他也不一定能把自己想的東西準確的表述出來;即便他可以準確的表述出來,他也不一定會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表述出來,而可能會表述他的上司想讓他表達的;即便他表達了他想表達的,你也不一定能準確的理解;即便你理解了,你也不一定相信;即便你相信,你也不一定認為是對的。這裡邏輯鏈看起來還有一點不完整,那就是頭和尾:如果編寫的人不懂得思考,他們怎麼寫的出來?答案是他們不需要寫出來自己的思想,他們只需要寫出你喜歡看的就行了;你認為的對與錯有什麼意義?你認可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當然有時候他們的目的就是讓你反對,那變相也是你認可了他想表達的東西),可以引導你去做一些他們想讓你做的事。說了半天,我想表達的無非就是你看到的很可能都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你的想法也是無時無刻不在被人引導著。

而最可怕的是,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不會思考了,你會誤以為你認可的他們的觀點就是你的觀點。比如對一個社會事實,可能產生abcde5種看法,但在有些人的有意操控下,可能ab2個看法得到了廣泛討論,絕大部分人只是選擇站隊,是站a還是站b,而cde這3種看法則被選擇性的忽視了。而ab這2個看法本身,也不是你自己的看法,而是a或者b更加符合你長久以來腦子裡存在的一些模糊的善惡觀而已。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點扯,那麼請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怎麼評價你最近看的一部電影?你能說出多少這部電影的好和不足?如果你看了影評,影評跟你自己的評價大相徑庭,你會堅持自己的看法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說明你真的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我敬重你。因為我自己就不能,我最早憂慮便來自於此,我發現我並沒有辦法去對我遇到的一些事情做出評價,而看到別人評價的時候又會感覺,是呀這就是我想說的。我以前還認為這是自己表達能力不行,表達不出來,不,這不是,這就是我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我不喜歡這種躺著喊666的人生,我要自己來評價,這大抵就是我要讀書要寫作最重要目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亂七八糟的日常 的精彩文章:

TAG:亂七八糟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