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太軍情觀察 印度欲生產F-35?鏡中花,水中月

亞太軍情觀察 印度欲生產F-35?鏡中花,水中月

亞太日報評論員 馬堯

近日,關於印度欲生產F-35遇挫的消息引起廣泛關註:不久前,印度報業托拉斯網站突然發布了一條頗為「驚悚」的消息。報道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似乎」已經提出將在印度本地生產專為印軍需求「定製」的F-35隱形戰機,甚至提及了將F-35戰機的生產線向印度轉移的可能性。印媒稱,這項旨在轉移「最先進戰機」的生產技術的計劃被貼上鮮明的「印度」和「獨家」標籤,將為印度國防工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條消息一經發布,就受到了諸多印度媒體的追捧轉發,一度在印度國內輿論中掀起了對印空軍坐擁先進隱形戰機願景的熱議。不過,在印度媒體和網友的「狂歡」尚未「盡興」之際,作為無端遭遇謠諑的「苦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開始闢謠了。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1月24日發布了題為《各位觀眾請冷靜!沒有向印度轉移F-35生產線計劃》的文章,委婉地表示印度媒體的撰稿人可能將洛馬公司向印度轉移F-16戰機生產線的計劃誤認為是要轉移F-35的生產線。在報道中,洛馬公司的發言人聲稱有關在印度生產F-35的報道是存在訛誤、不正確的。該公司在近期僅與印度商談了有關F-16生產線轉移的內容。

對於印度來說,生產F-35的障礙不僅僅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拒絕,筆者認為還有幾個障礙使得印度的F-35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首先是美國在技術轉讓領域對印度的戒備。美國向印度提供軍火只是將其作為控制和拉攏印度的一種手段,更是強化對印度控制的手段。而印度一旦獲得足夠的軍事技術,美國將認為這是危及到其自身利益的危險局面——畢竟這樣一個盤踞在印度洋沿岸的地區霸權國家在地緣上對美國的海洋霸權地位還是有較大潛在威脅的,而這種威脅將隨著軍事能力的提高而增強。而通過技術專利的控制則可以避免這種局面出現。因此,在F-35項目上,美國政府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開個口子。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拒絕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美國政府的意志。

其次是印度糟糕的軍工底子。眾所周知,印度在軍工領域的口碑實在不是很好。不斷受困於基礎設施落後,人員素質低下,而且效率極其低下。其「光輝」戰鬥機項目和「阿瓊」主戰坦克項目已經成為國際軍工界的笑柄。軍用航空門檻高,因此成為了「重災區」。據英國《簡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在國會表示,印度空軍的第一主力戰機蘇-30MKI戰鬥機群正飽受「經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發動機故障」的困擾,實際運用水平很差,目前只有一半的飛機可飛。新機型如此,老舊機型更不用說。而前文提到的印度斯坦航空糟糕的維護保養水平使印度空軍的形勢雪上加霜:該公司1992-2004年間組裝大修飛機33架,其中29架墜毀,這種損失比率實在是高得不同尋常,也是一項其它公司難以望其項背的世界紀錄。這種狀況顯然與印度不斷膨脹的野心不相稱,因此印度自上世紀後期就開始試圖改變這一窘境,只可惜實力不濟,效果不彰。

此外,民族性格也是使印度無法生產出F-35的重要障礙。這也許是文化不順應帶來的衝突:對於文化個性不順應的產業,人們總有著一種痛苦。對精密製造業,德國人是信奉的;日本人是喜歡的;印度人則是痛苦的,覺得根本就沒有必要。軍用航空是高精尖製造業的代表,而大大咧咧且喜歡夸夸其談而動手能力低下的印度人明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的優秀選手。

對於印度來說,鄰國中國已經開始列裝殲-20,而巴基斯坦也開始尋求裝備隱形戰鬥機,為保證其空中優勢(也許說成地區擴張更合適),必須引進下一代戰機。其媒體一廂情願報道印度引進F-35生產線顯示出印度的迫切性。而印度在下一代戰機項目上繼與俄羅斯合作鬧翻之後又遭受上述挫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然而,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角度來說,也許未必是個壞消息。

作者簡介:

馬堯,亞太智庫研究員,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關係專業博士,著名時事及軍事評論員,從事地緣政治思想和軍事裝備及戰略戰役戰術理論研究,澎湃防務軍事顧問。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太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半島風云:青瓦台魔咒再上演!這次輪到李明博了
看完這部電影,300名印度婦女請願自殺……

TAG:亞太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