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私家庭院設計師必讀之古建築精髓

私家庭院設計師必讀之古建築精髓

一、屋頂

屋頂最上方為一條橫向的屋脊,稱為正脊.

較大的殿宇的正脊兩端有鴟吻(鴟尾、龍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著一系列脊飾,最外面是若干個小動物稱為蹲獸,最後面龍頭狀的,稱為垂獸。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可分為廡殿式頂、歇山式頂、懸山式頂、硬山式頂、攢尖式頂和錄頂等形式。按屋檐的層數分,廡殿頂、歇山頂和攢尖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歇山式、懸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種沒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頂。此外,歇山式還分出一種極少見的十字歇山頂。

1、廡殿頂

廡殿頂又稱四阿頂,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頂。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廡殿頂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建築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廟大成殿。重檐廡殿頂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圖為重檐廡殿頂宮殿建築

2、歇山頂

歇山頂又稱九脊頂,除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歇山頂主要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廡殿頂。目前的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頂(單檐)。

圖為單檐歇山(蓬萊院後院三清殿)

3、懸山頂

懸山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檁端伸出牆外(屋頂左右屋檐出山牆),又稱挑山。

圖為懸山頂 (趵突泉公園西北圍牆邊)

4、硬山頂

硬山頂 五脊二坡,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檁頭全部封住(屋頂左右屋檐不出山牆)。硬山頂出現最晚,是隨著明清時期房屋牆壁廣泛使用磚砌以後才大量採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或硬山式屋頂。

圖為硬山(廣智院的一座建築)硬山防風火,懸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多硬山

5、攢尖頂

攢尖頂 用於正多邊形或圓形建築,頂部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無垂脊。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圖為太和殿(重檐廡殿頂)、中和殿(四角攢尖頂)、保和殿(重檐歇山頂)

6、錄頂

錄頂屋頂(四邊或正多邊形)上部做成平頂,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橫脊,橫脊排水的數目與角數相同。各條橫脊首尾相連,故亦稱圈脊。

上面是平頂,往下有斜坡和屋檐

7、卷棚頂

卷棚頂屋面雙坡,屋頂最上方沒有突出的正脊。從梁架結構看,梁架最上方沒有正中的脊檁,而是在上方兩側並列兩個脊檁,上加弧形羅鍋椽,使兩坡相接處呈圓弧形。硬山式、懸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頂。此種建築,園林中居多;宮殿建築群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圖為前面為卷棚式硬山

圖為卷棚式歇山

圖為懸山式卷棚頂

8、十字歇山式屋頂

圖為歇山式的變種——十字歇山式(臨汾東嶽廟元代戲台)

9、三川脊式屋頂

硬山式變種——三川脊式硬山

正脊中間高起來,並在高起來的兩側增加垂脊

圖為三川脊式歇山

二、結構框架

中國古代建築的承重部分為框架結構,主要包括梁、柱、檁、椽、枋等。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各承重部分的名稱,有不同的說法。一般來說,如果以橫向的屋脊作為x軸,以房屋進深方向為y軸,以垂直的立柱方向為z軸的話,z軸方向的圓木為柱;y軸方向的圓木或方木為梁,梁由下至上層層重疊,逐漸縮短,最下方的長梁落在柱頭上或通過斗拱落在柱頭上,上下的每層梁之間由短柱支撐形成梁架;x軸方向的圓木為檁,最上方為脊檁;沿屋頂向下,在相鄰兩個梁架之間的每根梁端架檁;在檁架形成的斜面上,在檁上排列椽,形成屋頂的兩個坡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以瓦,就形成了屋頂。

圖為結構框架示意圖:

三、斗栱

斗拱 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於柱頭和額枋(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明清時期,斗拱的結構作用已逐漸消失,成了純粹的裝飾、等級的標誌。

1、斗栱營造流程:

(1)、

(2)、

(3)、

(4)、

2、斗栱名詞解釋:

踩: 1、說斗栱幾踩,這個「幾」是奇數的。 2、斗栱向內、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為中心向內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

斗拱共有三種不同的位置,1、在柱頭上2、在屋間額枋之上3、在屋角柱頭之上,這三種各有專名叫:柱頭科、平身科和角科。斗栱在結構上有四種重要的分件,略似弓形,位置與建築物表面平行的叫做栱。形式與拱相同,而方向與拱成直角的叫做翹。翹之向外一端特別加長,斜向下垂的叫做昂。

四、牆與柱

牆與柱 構成房屋建築立面的組成部分,房屋建築一般三面圍牆,正面為木質楹柱與門窗,左右牆面稱為山牆。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每兩根立柱之間為一間;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迎面為十二根立柱,開間為十一間,曲阜孔廟大成殿,迎面為十根石質龍柱,為九開間。

五、台基

台基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大致有四種。

1. 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 較高級台基

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杆,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 更高級台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中國古建築採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台上建有漢白玉欄杆,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 最高級台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常用於最高級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台基上。

六、裝飾及色彩特徵

古建的各部分裝飾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不是離開建築構件獨立存在的,它們只是構件的外部形式,它是一種起到裝飾作用的建築構件。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裝飾也慢慢失去了原來的作用而成了純粹的裝飾作用。

宮殿建築採用黃色屋頂和紅色屋身。

園林建築多採用白色的粉牆,褐色的梁架,黑色的望磚。

佛教寺廟建築多以黃牆黑瓦為主,暗紅門窗,整個建築多處在綠色建築之中。

皖南鄉土建築多採用白色的粉牆,黑色的瓦,灰色的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私家庭院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上最尷尬的職業-花店老闆
私家園林題名的涵義

TAG:匠心私家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