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民居的瑰寶:這幾處百年古建築帶你領略極致的美

傳統民居的瑰寶:這幾處百年古建築帶你領略極致的美

茶山方世培故居

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西邊村茶山自然村,始建於清代晚期,背靠大化山,面朝東北,為四合院式民居,封火山牆二坡頂、穿斗式木構架。民居前有紅磚鋪設的大埕、進深約10米。前座面闊五間(六扇厝)、進深十檁,前牆下半部為規整條石壘砌,上半部為紅磚堆砌,正中開石框大門,大門並設屏風門,其後即為石板天井及左右廂房。正座面闊五間(約20米)、進深十一檁(約12米),前有軒廊,檐檁以四跳斗栱承托。大廳地面為三合土鋪設,天井上設有是制花架和數塊練功石。

該民居為宗鶴拳的創始人方世培(1834—1886)的故居,宗鶴拳是我市遺留下來的一個優秀的傳統武術項目,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被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新厝峰頭翁氏祖屋

位於福清市新厝鎮峰頭村僑峰小學附近,約建於清道光年間,座北朝南,面向興化灣。為四合院式二進式民居,由門樓、前院、兩廂、前座、天井、后座組成。門樓為懸山頂清水脊,寬一間、進深五檁,左右廂房懸山頂清水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座面闊三間並左右耳房各二間,進深九檁用四柱。以上均懸山頂清水脊,各間檁枋多由夯土牆承托。古建整體用材較大,斗栱、雀替等構件雕刻精美,為清代莆仙式民居的典型範例。

高山院西青樂仔民居

位於福清市高山鎮院西村,始建於民國初期,為二進三落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前座為二層洋樓,大門前出二柱陽台。面闊五間,明次間二坡頂,梢間平頂,隔牆承重。進深14米帶前後廊,明間開大門,後部設屏門,梢間前凸出為八角形前牆。後廊梢間置樓梯。

中、後兩座為封火山牆二坡頂,穿斗式木構架二層樓房。面闊五間。中座前有石板鋪天井和二層左右廂房,中座進深二十一檁,大闌額貫連明次間,明間帶前後廊用八柱,次梢間前後廊用四柱,其它檁枋由牆承托。明間後部設屏門。後廊下為後天井和單層西廂。后座進深十七檁帶前軒廊,明間用七柱,次梢間前軒廊用二柱,其餘檁枋由牆承托。明間後部設屏門一道。明間、梢間後檐外接建穿斗架二坡頂後屋各一間,後屋之間為小天井。

中座前後廊上置橢圓形藻井和海棠形天花,后座軒廊及各處梁、枋、斗栱、垂花柱、駝峰等木構件雕刻精美。但因年久失修,后座損壞嚴重,部分屋頂已塌,屏門上方木雕多已破壞,前座左八角樓屋頂已塌。

鏡洋張橋頭古民居群

位於福清市鏡洋鎮波蘭村張橋頭自然村,共有三座民國時期修建的民居,構成一組規模宏大的民居群,整體構架保存較好。該處民居為四合院式,面朝西南,封火山牆二坡頂,穿斗式木構架,前有大埕,地面為紅磚鋪設,周以埕牆。前座面闊五間,俗稱「六扇厝」,進深十一檁,前牆下半部為規整條石壘砌,底部設圭角,上半部為紅磚砌築;明間開大門並設屏風門,兩側設迴廊及廂房,中間為石鋪天井。拾階而上為主座,主座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前設軒廊,明間檐檁下有垂蓮柱,後廊下有小天井及后座。后座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左側有小園林,右側另外建一組平房已改建。民居的西南角建有一座紅磚三層方形銃樓,居高臨下,用於防範土匪侵擾,現保存尚好。

漁溪陳白林氏僑厝

位於福清市漁溪鎮僑豐村陳白自然村。這座建築為當地旅居印尼萬隆的華僑林元干先生出資建造,始建於1916年,歷時三年修建完成。整座建築傍山而建,與前面兩座古民居連成一體。僑厝坐北朝南,為前後三座兩進式,封火山牆、雙坡頂。前座明間開大門、面闊五間、進深十三檁,盡間為梯間,與後坐連接處為石鋪天井、左右迴廊及廂房;中座面闊五間、進深十五檁,前廊建有軒頂;中座與后座之間同樣為條石天井及廂房,后座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樓上設欄杆、前後廂房及明間建有美人靠。正座兩側建有護厝,左側護厝主要為廚房和放置生產工具,右側護厝部分毀於火災。在正座周圍分布有四座方型銃樓,為四層磚土結構、水泥粉刷外牆,據屋主介紹,由於當時國內沒有生產水泥,為防禦土匪,特地從南洋運回。

僑厝共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間,整體建築華麗、氣派,所有廂房的門窗上都畫有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飛禽走獸以及名言佳句。在正廳中央懸掛有兩塊牌匾,上書有「見義勇為」「利物和義」燙金大字,為民國二十五年時任福建省主席陳儀所贈。

漁溪蘇田三對排

位於福清市漁溪鎮蘇田村漁溪車站西側,民國丁丑年(1937)建,為四合院式二進樓房民居,面朝東南,三座並排(分別為郭、劉、李氏三家所有),中隔長弄,前有大埕、封火山牆二坡頂,三座民居布局,梁架結構相同,保存完好。其中西側第一座郭氏民居最為典型,該民居主要由前座、正座、后座及前後天井組成,左右角建有方形三層碉樓一座,民居的右側尚存花園遺址。民居面闊五間(六扇厝),前座明間開大門,並設屏門,進深十三檁,後有廊;正座進深十五檁,后座為單坡頂,進深六檁;前座前後廂房二樓均設美人靠;正座明次間前部為軒廊,軒頂和大廳屏門上方木構件雕刻及各處槅扇格心製作均較精巧。除前座後廊、正座前廊、軒廊及前兩廊迴廊外,其它梁枋均用夯土牆承托。

上逕嶺腳三對排

位於福清市上逕鎮嶺膠村,始建於民國初,20世紀八十年代重修,由三座大小、構架和布局都相同的四合院民居東西並列而組成, 坐北朝南,背山而建。民居大門前有大埕,每座民居之間隔一條長弄;均為封火山牆二坡頂,面闊五間(六扇厝),前後兩座並帶後院,前座進深九檁,除二步寬的後廊為穿斗式外,其餘各檁和燈杠直接由隔牆承托。後廊下為石板鋪天井和左右廂房。正座進深十一檁,除二步寬的前廊為穿斗式外,其餘各檁和燈杠均直接有隔牆承托。大廳(明間)後部設屏門,分隔大廳為前後廳,屏門上方花板浮雕人物花卉。前兩座次、梢間均隔成二層。後院有小天井,後廊和面闊一間進深兩間的後廂房。建築群西北側建有一座方形三層銃樓,保存尚好。

陽下溪頭林氏三對排

位於福清市陽下街道溪頭村村部大樓左側,始建於清末民國初,由三座大小相近的兩進三落四合院式民居構成。東邊正座面闊五開間(六扇厝),進深十七檁,前有軒廊,封火山牆二坡頂、穿斗式木構架。大廳前有石板鋪天井、大門、門廊及左右廂房,該民居做工精細,槅扇窗門雕刻花卉等較精美,現設置為溪頭村民俗陳列展館,陳列各類民俗用品數百件。西側民居為著名僑賢林文鏡先生的故居,與東側民居建築結構相同,現開闢為林文鏡事迹陳列館及孝廉文化展示館。

在三對排民居前為石鋪大埕,在大埕的左前側有一八角石井,井欄外壁陰刻有銘文,該井保存完好,現仍可使用。

沁園林氏六扇邸

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石溪村的後山腳下,始建於1922年,為當地旅居印度尼西亞泗水華僑林逢貽、林逢良與林逢仁三兄弟歷經三年興建而成。該民居依山就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佔地約1500平方米,包括前埕和正、側兩落宅院。正落面闊五開間六扇,前後兩進院落中軸對稱,主次分明。在建築結構形式方面,以穿斗式木構架為主,局部採用大扛梁減柱造,並具有典型的當地晚清民國初年的民居建築風格;六扇邸取材上乘,做工精湛,特別是木雕、石雕、磚雕及灰塑等題材豐富、華麗細膩、精妙絕倫,為福清地區民國時期傳統民居的優秀代表作品。

資料來源:《史跡福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清市文體局 的精彩文章:

翰墨書香迎新春,志願服務暖人心:5000餘副對聯和「福」字給千家萬戶送去吉祥!

TAG:福清市文體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