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明星陣容,揭密三件國寶級文物的身世之謎!

全明星陣容,揭密三件國寶級文物的身世之謎!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這些國寶既為後世解開了「玉琮」形狀的千年之謎;也因設立中國第一個古琴的展廳,成為愛琴之人的聖地;並有「十里紅妝」的場景讓人期待「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的場景。

浙江省博物館

本次周冬雨、任重和孫淳分別講述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朱金木雕寧波花轎》、《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和《玉琮王》的故事。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 蔡琴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

待你青絲挽正,鋪十里紅妝可願

清末民初《朱金木雕寧波花轎》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是入選《國家寶藏》27件國寶中最年輕的一件,誕生於清末民初。這件寧波式花轎因製造耗費至少一萬多個工時,故稱「萬工轎」。轎子需八個人抬,又稱「八抬大轎」。

古代工匠們「一工」等於「一天」的工作時間,所以假如朱金木雕寧波花轎由一個人製作,相當於耗費30多年時間才能完成。

「前世傳奇」中的故事,根據轎杠上「聚成號大鴻福轎」幾個題刻字,以及「聚成號」掌柜朱全來的後人朱禮誠的講述改編。

任重演繹的掌柜朱全來:股權抵勞資

由任重演繹上海灘「聚成號」貰器店(出租婚喪喜慶應用的某些器物和陳設的鋪子)的掌柜朱全來,他不計成本,斥巨資打造一頂朱金木雕寧波花轎,但高額的成本引發資金鏈斷裂,合夥股東撤資,為了付工人的工錢,拿出「聚成號」十份的股權,轉給工人以抵勞資。

面對有人建議在工序用料上來節約成本的問題,朱全來直接駁回,他表示「一樣也不能少,差什麼都不能差了手藝」。

任重演繹的掌柜朱全來

直到當時上海灘最有勢力的大佬阿德哥找上門來,以武力威脅朱全來,並確定朱全來寧可丟了命也要做轎子,「就算不能保一門手藝,但至少能為國貨爭口氣」後,阿德哥出資買下這頂轎子為女兒出嫁而準備。

據朱家後人回憶,1933年上海灘一場盛大的婚禮上,引發萬人空巷,新娘乘坐的朱金木雕寧波花轎成為全場重點。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局部

花轎根據雕飾人物的多寡及工藝水平而分為三等,此轎屬頭等轎,是現存最豪華,做工最為精緻的一頂花轎。轎上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三種工藝手法進行裝飾,光是圓雕、透雕的人物就有250多個,最小的人物才1.8厘米,再加上浮雕和鏡片上的人物,一起算上就有400個左右。花鳥蟲獸無數,所以寧波人也稱它為「百子轎」。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局部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在製作上採用了寧波非遺朱金木雕的工藝手法,是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它的特色是「三分雕,七分漆」。木雕表面在髹漆後,需要經過數次砂磨,讓器物看上去十分潤澤鮮亮。局部的雕飾處,一般都用金髹,且用的是純金,上面不再罩漆,即所謂的「明金」。這種工藝主要產自寧波,歷史十分悠久。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局部

據介紹,萬工轎中既有中國南北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又有西洋元素的裝飾。明代實行海禁,但是寧波卻是一個例外,成為明代開放的對外港口。這一地域特點帶來的經濟繁榮,為《朱金木雕寧波花轎》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十里紅妝」展廳

目前,《朱金木雕寧波花轎》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的「十里紅妝」展廳里展示,和它配套的還有「千工床」「子孫桶」以及一系列的紅妝傢具。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

流傳有序的雷公琴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

大唐開元二年 雷威制

「彩鳳鳴岐」七弦琴在琴腹的龍池中刻有「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由此斷定為唐代斫琴大師雷威所作,距今1300多年。而雷威製作的古琴,素有「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一說。目前傳世的古琴中,唐琴的數量不會超過20張,而雷威所作的琴尤為珍貴,一般稱為「雷琴」或「雷公琴」。

古代認為鳳凰是一種十分吉祥的鳥,它身上有五彩的花紋。而「彩鳳鳴岐」的琴名,應代表著吉祥的徵兆,可能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琴的一種寄託。

唐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 背面

「彩鳳鳴岐」琴,身形呈波浪曲折對稱,就像晚霞萬千變化,故而稱之為「落霞式」。琴體渾厚,造型古樸、典雅。

小流水斷紋

琴背琴名附近有名貴象徵的斷紋,只有250年以上的古琴,才可能會出現斷紋。而「彩鳳鳴岐」琴背斷紋基本上是小流水斷和牛毛斷之間,還有部分冰紋斷,這些都是鑒定年代的重要參考。琴出現斷紋,會使聲音更加松透,穿透力更強,手感也會更好。

「彩鳳鳴歧」背面三段銘文

古代通過古琴修身養性,甚至於齊家治國,在「前世傳奇」中便得到體現。小劇場主要根據琴身的銘文題刻,和唐代「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避難,把雷威封為「琴待詔」的史料記載,而進行合理虛構的故事。

唐玄宗受感悟

小劇場中,因「安史之亂」,唐玄宗在躲避至蜀地,悲憤絕望中聽到由孫淳演繹的雷威,彈奏了一曲玄妙之音。並與雷威一同深夜入山選取制琴木材,並通過枯木也能制琴而得到感悟。於是開始在蜀地整軍欲平定叛亂,公元757年9月,唐朝將領郭子儀收復長安,10月玄宗返回長安。

琴池四周七言詩

據記載,琴本由清末鎮國將軍毓朗收藏,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將定王府收藏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彩鳳鳴岐」古琴。民國時期,被古琴泰斗楊宗稷花重金買下,也是其「半百琴齋」的第一琴,楊宗稷在琴背後龍池的四周,題刻了對這張琴的讚美和鑒賞。

琴池下方題跋

某日,後毓朗(朗貝勒)與其談論家中流散名琴的往事,提到「彩鳳鳴岐」,才知道原來便是楊宗稷手中的這把。為此,楊宗稷在琴背刻下了這一段故事。

1932年,楊宗稷去世後,「彩鳳鳴岐」琴被一個叫徐桴的浙江鎮海人收購,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徐桴的後人把藏琴捐獻到了當地的鎮海文化館。1953年又移交給了浙江省博物館(當時為浙江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古琴有30多張,其中6張是唐琴,3張是宋琴。為了把這批古琴展示好,武林館區專門開闢了「非凡的心聲」專題展廳,也是中國第一個古琴展廳。在古琴活化保護和傳承上,浙江省博物館定期舉辦「武林雅韻」古琴音樂會,並在規劃中的(之江)新館中,計劃在古琴展廳附近,設立小劇場,專門演奏館藏古琴。

玉琮王:

解惑千年之謎,何為「琮」

玉琮王

中國是最早使用玉的國家,而玉的發展在良渚文化時期有了質的飛躍。「良渚」的意思是水中的美麗小洲,地處杭州附近,山清水秀。1936年浙江省博物館館員施昕更的一次偶然發現,讓這座小鎮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聯繫在一起。

良渚出土的玉器種類很多,有裝飾品、通靈玉、祭祀禮器,其中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本次帶來的《玉琮王》距今5300到4300年,是目前發現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其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重6500克,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玉琮王的琮體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獸面圖像」,神人頭戴羽冠,騎跨在一神獸上,這是良渚文化的標誌性紋樣。圖案上3乘以4厘米的神像雕刻,融合了陰線刻畫,淺浮雕兩種技法。淺浮雕裡面還分層次,可謂是鬼斧神工。

獸面的兩側各淺浮雕一變形誇張的鳥紋,而鳥也是通天的靈物,但其功用說法不一,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祭祀的法器。

周冬雨演繹的良渚城大祭司

「前世傳奇」中的故事依據從上世紀30年代以來浙江考古研究的成果而合理虛構。講述面臨大洪災的良渚城隨時都有被淹沒的危險,周冬雨演繹的良渚城大祭司,因琢通玉琮,而得到神明啟示,泄洪成為拯救良渚城的辦法。而考古學家勘探良渚古城遺址時,在外郭城西北角發現了一個大缺口,據推測,這裡原來可能是一處水面。

周冬雨演繹的良渚城大祭司

商周以後,玉琮就不常見了,後人只知「琮」字,而並不知其外形。在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便為後世解答了這一問題。

不僅如此,與之同出的玉鉞、玉權杖等在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莊重且獨一無二的,說明它們無疑是已拉開文明樂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權的象徵。

來源雅昌藝術網,責任編輯:王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上下五千年,美玉永流傳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