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肩髃穴的解剖 主治疾病: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肩髃穴的解剖 主治疾病: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肩髃穴是人體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穴位,不僅是這個穴位的獨特,更是因為這個穴位有一定的治療病症的作用。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穴位的相關知識,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解剖〗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取穴方法〗

肩髃穴位於人體的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

〖主治疾病〗

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人體穴位配伍〗

配肩髎穴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註〗

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

肩髃穴

手陽明蹺脈之會。

〖別名〗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穴義〗大腸經經氣中的濁重部分在此沉降。

〖名解〗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為骨之邊緣。該穴名意指在骨部的遠端所形成的小範圍水域。本穴物質為臂臑穴傳來的經氣所化,臂臑穴上傳本穴的物質為強盛的陽氣,至本穴後因散熱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濁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對腎所主的腰膝骨部來說它是處於較遠的邊緣之處,故名。髃骨、扁骨、扁髃之名與肩髃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與外相對,指內部。井,地之孔隙。骨,腎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腎水相通。本穴物質為大腸經濁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處肩端兩骨間,有地部孔隙與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過、高尚之意。骨,腎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經水為高處的腎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於大腸經經脈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為對穴所處的位置的指示,無它意。

5)手陽明蹺脈之會。蹺,蹺健也。本穴物質既有大腸經由此上行頭頸部的陽熱之氣又有地部之經水,表現出蹺脈物質陰陽相濟的特性,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陽蹺脈,即是保證人的陽氣充盛使人活動蹺健的血脈。古經書對陰陽蹺脈的記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線路和所主之病,陰蹺脈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脈為病陰緩而陽急。以經書所記蹺脈之病反推之,則蹺脈在不病之時為陰與陽不急亦不緩,陰陽二物同時共存,而本穴氣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腸經上輸頭頸部的陽氣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與骨部相通,經水有出處有來處,穴內物質陰陽相濟,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量較少。

〖運行規律〗循大腸經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導引大腸經經迴流骨部。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涼藥水針。

癮疹的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首先尋找病因並予以切除。對難於發病的病因,大多數情況常用對症治療。

證治分類

1.風熱犯表證

證候:風團鮮紅,灼熱劇癢,遇熱則皮損加重;伴發熱惡寒,咽喉腫痛;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辨證分析:風熱之邪客於肌膚,外不得透達,內不得疏泄,故風團鮮紅、灼熱,遇熱則皮損加重;風盛則劇癢;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風熱壅肺即咽喉腫痛;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數為風熱犯表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

方葯:消風散加減。

常用藥: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仁、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2.風寒束表證

證候:風團色白,遇風寒加重,得暖則減,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脈浮緊。

辨證分析:白色主寒,風性瘙癢,風寒外襲,營衛不和,故風團色白,皮膚瘙癢;寒性陰冷,故皮損得熱則減,遇寒加重;陰津未傷,故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脈浮緊為風寒束表之象。

治法:疏風散寒。

方葯:桂枝湯或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

常用藥: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麻黃。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後,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個肩髃穴的相關知識一定是有了一個非常明確地認識了吧!沒錯,這個穴位有治療這個癮疹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徹底的治療還是要去醫院進行治療哦!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清冷淵穴主治疾病:頭痛,目黃,肩臂痛不能舉
四瀆穴主治疾病:暴喑,暴聾,齒痛,呼吸氣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