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建設經貿強國 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建設經貿強國 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8年1月28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主辦、萬里智庫作為戰略合作的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先生作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侯雲春副主任、朱光耀副部長、韓文秀副主任,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這次論壇緊扣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新時代宏觀經濟形勢」為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剛才幾位嘉賓介紹了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藉此機會,我想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等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我看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短期企穩向好,但長期增長動能並未形成

1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8年、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到3.9%,比之前的預測提升了0.2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復甦的面也比較均衡,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和廣大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體向好。由此是否可以判斷,世界經濟進入上升通道,並一直這麼增長下去呢?

我覺得還不能太樂觀。判斷經濟是短期復甦還是長期增長,主要看是需求拉動,還是供給驅動。近期全球經濟復甦,主要是受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效應釋放、消費和投資信心改善等需求側、周期性因素影響的,供給側、結構性因素並沒有改善。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由於資本積累不足、勞動力投入數量減少、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減緩,2013-2017年的全球潛在增長率只有2.5%,2017-2028年還會進一步下降0.2個百分點。去年IMF一份報告指出,未來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低迷,甚至還不能彌補全球老年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所以從長期看,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不足。即使是短期增長,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比如全球債務規模持續攀升,主要發達經濟體集體收緊貨幣政策,再加上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這些都可能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影響。

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蓄勢待發,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當前,全球以人工智慧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形成,我們在關注它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有幾個趨勢性的現象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個是低技術產業的資本化。比如紡織、食品、鋼鐵及一些採礦業,原來需要大量勞動力。但現在生產流程越來越智能化、數字化,創造的就業越來越少。如果你到河北的大型鋼鐵廠去參觀考察,可以看到全是自動化控制,車間就像辦公室,很安靜、也很乾凈,人不多,而且從藍領變成了白領。再到東部的紡織廠,你也看不到上下班時大門口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自行車流了。美國吸引製造業迴流,可能不僅僅是由於我們的生產成本上升、它的成本下降,還可能與一些製造業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有關。過去全球生產是根據成本階梯、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階梯來布局,從而形成全球產業鏈,現在由於低技術產品生產的資本化,這些產業鏈就會收縮,相關的加工貿易和中間品貿易也會減少,這些領域的國際投資也會降低。

第二個是高技術產品生產的簡單化。比如電腦、手機、晶元的生產,過去需要高級技術工人,隨著模塊化、智能化,現在只要經過簡單培訓的普通人就能上崗。富士康可以從廣東搬到河南、四川、廣西,甚至搬到了越南、印度。原來的工業化過程一般需要三級跳,先從食品、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輕工業起步,再向鋼鐵、水泥、化工等資本密集型重工業攀升,最後進入汽車、電子等技術密集型製造業,現在只要有投資,就可以一步登天。未來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方面的國際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第三個是機器對人替代的深化。前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是對勞動力體能的替代,第四次工業革命會出現對人類智力、技能的替代;中產階級的一大批就業崗位,如高級技工、醫生、律師、辦公室白領等等,可能都會受到衝擊。

第四個是收入分配日益向資本傾斜。本質上看,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一場資本的盛宴,是資本對人的體能、技能和智能的全面替代,如果沒有很好的對策,就會使過去全球化積累的分配不公問題雪上加霜,全球實現包容性增長將面臨挑戰。

此外,一些業態創新也會對未來社會經濟產生很大影響。比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原來的消費品變成了投資品,消費者由消費物品變成消費服務,消費支出結構和投資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總之,目前的一些技術和業態的創新,將會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產生深刻而複雜的影響,我們既需要抓住這一輪創新帶來的機遇,也需要未雨綢繆,迎接其帶來的挑戰。

三是經濟全球化在逆風中曲折前進。地理大發現拉開了全球化的序幕,在工業化、市場化兩大力量的推動下,全球經濟加快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早期完成工業化的一些國家,成為主要受益者。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大批新興經濟體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對早期工業化國家來說,國內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分化加劇,對外則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激烈競爭,心態開始失衡,在民意層面醞釀了「逆全球化」的土壤,並通過選舉,上升到政治層面。但是,全球化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大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達沃斯經濟論壇指出的,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實際上,發達國家也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要對他們有利的全球化。我們可以這樣說,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變,但具體方面可能發生調整,比如,以前主要是製造業參與國際分工,今後服務業國際分工將不斷深化;以前跨國公司是全球化主體,現在網路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也參與到全球化中來;以前發達國家是主要推動者,今後發展中國家將對全球化發揮更大作用。

接下來談談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問題。過去5年來,中國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成就,初步成為經貿大國。在新的形勢下,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是質量效益還要提升。我國是經貿大國,但「大而不強」的特徵還十分明顯。以汽車為例,中國出口汽車的平均單價為德國的1/6,進口單價是德國的2倍。我國出口的高技術產品70%是外資企業生產的,60%是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佔全球比重僅為0.03%,而美國、日本、德國分別為6.1%、1.7%、0.7%。

二是新動能需要加快培育。這些年來,中國新興領域、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但總體上看,傳統競爭優勢在不斷削弱,新的動能還沒有成為主導力量。比如,近幾年,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佔美國市場的份額從2010年的50.3%,下降到2017年的45.7%。如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實現新舊動能平穩轉換,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

三是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當前,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措施,吸引國際投資和製造業迴流。發展中國家也推出不少優惠政策,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打個比方,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局面,搞好了可以左右逢源,搞不好可能兩頭受擠。

新時代開放型經濟要邁上新台階,亟需轉變發展方式,走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黨的十九大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並提出了在2050年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商務部部長鐘山同志提出了努力提前建成經貿強國的目標。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商務部在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考慮:

一是著力推動消費升級。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有外電報道,預計2018年中國商品零售額將和美國持平,甚至超過美國。但從總消費來看,我國人均消費規模不到美國的1/13。差距就是潛力。今後,要順應居民消費品質化、服務化、個性化的趨勢,完善城鄉便民消費設施,擴大特色優質消費品進口,增加中高端消費品供給,不斷提升消費規模和層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貿易在經貿強國建設過程中往往具有先導性。這是因為,在全球化背景下,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貿易興,則國家興;貿易強,國家才能強。我們請研究機構做過測算,如果按照百分制給貿易強國打分,美國是75分,德國是44分,日本是37分,我國是30分。我國的優勢主要在規模方面,在質量、效益、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都是短腿。今後,要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打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中國服務,實現外貿由大到強。

三是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當前我國利用外資形勢不斷改善,但總體看,還是存在「四多四少」的情況。具體來說,製造業投資多、服務業投資少;綠地投資多,併購投資少;港澳台投資多,歐美投資少;出口型投資多,內需型投資少。今後,要不斷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打造利用外資新平台,提升利用外資新優勢。特別是要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家有梧桐樹,不愁鳳不來。只要把環境搞好了,外資自然就願意來、留得住。

四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各位企業家都清楚,現在的企業競爭,是供應鏈、價值鏈的競爭。誰調動資源的能力越強,誰就越可能在國際競爭中佔上風。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但是製造業在對外投資存量總額中的佔比還不到10%,這表明製造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很弱。今後,要鼓勵更多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對外投資,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和服務網路,構建我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物流鏈,打造中國投資品牌,樹立中國投資形象。這從宏觀上,也將推動中國從GDP大國向GNP大國轉變,意味著我們從國際分工中將獲得更多資本收入,實現從「打工仔」向「老闆」的升級。

五是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建設經貿強國,不僅要看硬指標,也要看規則上有沒有話語權,說話算不算數。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不移推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比如,「一帶一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都是為各國搭建互利合作平台的重要舉措。當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不是要另起爐灶,也不是要動誰的乳酪,而是要為世界發展做出增量貢獻。

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外企業的優秀代表。希望大家繼續關心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積极參与到中國建設經貿強國的事業中來。

您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客戶端、微博、UC大魚號、網易新聞客戶端、新浪財經頭條號、搜狐號......等平台同時閱讀

著作權聲明:

雲帆商業評論系萬里智庫官方發布媒體,除指定媒體發布外,其他如有發布或轉載需求,請與我們聯繫。

謝謝您支持與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帆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雲帆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