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R、AR熱度剛退,MR又來湊什麼熱鬧?

VR、AR熱度剛退,MR又來湊什麼熱鬧?

從現實到虛擬,是一個漫長的商業化過程。誰能走到最後?恐怕不一定是今天在市場上最喧囂的短跑者,而是更有耐力的長跑者。

2012年谷歌發布了Project glass(拓展現實眼鏡)之後,VR、AR、MR陸續走進人們的視野。互聯網巨頭和創業公司都不約而同地看好這個領域,市場也在2014年到2016年經歷了迅猛發展,業界通常將2016年稱為VR元年。

但也就是在這個元年之後,整個VR產業便開始回潮,2016年到2017年應用市場並沒有出現大家原本期望的快速普及。在今年1月9日開幕的2018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相關遊戲和VR 參展商只到場了46家,相較2017年的72家下降了36%。

VR不行了嗎?為什麼市場遭遇如此寒潮?

近日,懂懂筆記採訪了微軟副總裁,市場營銷與消費者事業部、設備與混合現實市場營銷負責人伊麗莎白·哈姆倫,她就VR、MR、AR的發展脈絡和前景、過去一年VR發展緩慢的原因,以及微軟在虛擬現實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等問題,給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MR實現四大進步,將會有突破性發展

「MR 肯定是個趨勢,它會有一個明顯突破性的發展。整個行業、市場還有消費者對此都感到非常興奮,因為 MR 的技術確實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可能性,能完成很多以前我們做不了的事情。」伊麗莎白·哈姆倫認為,MR的爆發期不會太遠,而這也正是微軟全面推進MR生態的原因。

VR的暫時回潮,並不意味著行業的消失或是衰落,只是在初期被過度關注和吹捧之後的理性回歸。在她看來,任何一個革命性的技術發展都需要很長的過程,VR也一樣,不可能出現跨越式發展。

根據捷孚凱(GfK中國)相關報告顯示,儘管2017年VR零售端市場增速放緩,但創新市場正在重獲投資商的青睞。2017年全球VR零售端市場的投資規模超過25億美元,其中最受投資者關注的是AR/VR技術與智能眼鏡的研發。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投資人依然看好這個行業,這將是面向未來、繼PC和手機之後的一個全新平台,所以資本在經歷短暫審視後仍會持續關注這裡。

微軟在2015年初推出的HoloLens,至今都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款非常超前的AR產品,當時在業界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年前的谷歌眼鏡。此時推出的HoloLens,更類似於概念型產品,技術超前但成本較高,雖然引發眾多開發者的關注,普及卻有些緩慢。

而在去年年底,微軟又聯合全球五大PC廠商推出了MR頭顯,並且價格只有HoloLens的幾分之一,或許這才是最有可能引爆市場的一代產品。

伊麗莎白·哈姆倫分析,過去VR市場一直沒有飛起來,而現在資本和消費市場對MR的出現非常興奮,大致有四個原因:

第一,以前需要搭建一個平台去用VR,這種方式太繁瑣。而MR是由內到外的整體平台,不需要在房間里設置任何東西,把頭顯插進電腦就可以使用。

第二,過去VR設備的一大痛點是容易引起頭暈。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沒能邁過這個坎,只是暈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而新一代的MR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試用者都沒再出現頭暈的現象。

第三,就是價格因素。目前市場上大品牌的VR產品價格都很高,並不利於普及。而MR的硬體技術已經成熟,未來成品可以很快降到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位段。

第四,VR的生態一直發展緩慢,開發者少,應用少。而Windows Mixed Reality 將會帶來愈發豐富的體驗,越來越多適配Windows MR的應用將可以直接從微軟應用商城裡面下載。

那麼,在AR之後推出新的MR設備,會意味著微軟將放棄AR嗎?以後還會涉足VR嗎?對此,伊麗莎白·哈姆倫強調,VR、AR、MR 發展是一段漫長的路程,最終用戶看到的將是單一的類別,即MR。「這個設備的外型就應該像一個眼鏡,很輕,容易攜帶,同時還能有很好的沉浸式的體驗。」

從這個角度理解,即 VR 和 AR 只是在技術發展歷程早期階段同時存在的兩個概念,但是隨著技術向前發展,最終 AR 會和 VR 融合。「我們認為不需要過多地糾結於概念上的區別。對於微軟來說,MR 涵蓋了 AR 和 VR。」可見,微軟這次全力推出MR,並沒有AR、MR、VR的「門派」區分,而是向著未來最終形態的、虛擬與現實結合的輕便眼鏡開始邁進。

MR將是下一代平台,微軟的角色是生態推動者

2017年,微軟發布了 Windows Mixed Reality (Windows 混合現實)平台,與全球最大的五家PC廠商展開廣泛合作。來自惠普、聯想、戴爾和宏碁的MR頭顯設備及動作控制器已經上市,這些頭顯和動作控制器配套銷售的起售價低至 399 美元,而且與新一代 PC 相兼容。這幾個月來,隨著各大廠商的MR設備陸續上市,一個生態體系也隨之全面啟動。

從AR到MR,微軟已經穩步走了三年,沒有過多的市場炒作,也不像HTC在VR領域那樣激進。在懂懂筆記看來,微軟沒有冒進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微軟是把未來的MR商業化視為長期戰略,並且是公司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在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的新書《刷新》中提到:微軟未來最看重的三大核心計算平台,第一個是混合現實,第二個是人工智慧,第三個是量子計算。這是微軟在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篤定的三個方向。由此也可以看出,混合現實在微軟公司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正如伊麗莎白·哈姆倫所說,VR、AR、MR 的發展是一段漫長的路程。所以,這中間有非常多的技術問題、產品問題、應用問題,需要企業一點一點去解決。推動這個領域生態的健康發展才是長久之道,而不是通過短期的炒作「一步登天」。

所以,對於MR來說微軟走得相對比較穩,而且是以生態推動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其實,在面對一些未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時,整個行業還因為看不清「錢途」而舉棋不定,而微軟則更願意自己先「趟」出一條路來。

比如在2012年,全球PC產業遇到創新的瓶頸,很多硬體廠商找不到未來的方向。彼時微軟推出了創新的Surface,從而帶動了整個行業轉向二合一的產品類型。「在PC領域,我們開創了自己的產品,並為整個行業樹立了典範,然後OEM 合作廠商也很好地學習和部署了這一產品,各方因此擁有了自己品牌的創新硬體。」伊麗莎白·哈姆倫表示。

再比如 HoloLens這款產品的創新。微軟的核心能力在於平台,而不是硬體本身。但在MR產業的初期,硬體廠商找不準創新的方向,也不敢在硬體創新上盲目投入過多的資金。而擁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的微軟,則選擇先來給業界趟趟路,試試錯。

為了給硬體廠商做出一個典範,微軟自己研發了 HoloLens,然後將好的技術推廣到整個生態企業。伊麗莎白·哈姆倫表示,作為領導廠商要做的是:「確保始終有足夠的創新來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比如說頭顯設備主要的 OEM 合作夥伴,都在學習 HoloLens 裡面關鍵的 inside-out 追蹤技術,從而促進整個生態系統對這項技術的完善。之後再加入他們自己的創新能力,就能生產出自有品牌的豐富多彩的硬體產品,而終端市場裡面的消費者也會因此擁有更多的選擇。」

有了前幾年HoloLens帶動開發者們往前不斷探索的基礎,今天在MR生態的推進上微軟很多工作也顯得得心應手。微軟不僅聯合全球最主流的PC廠商一起開發技術成熟且成本低廉的MR產品,同時還努力與內容商展開合作,使得更多的應用能夠在MR上跑起來。

HoloLens已經「做」了200個手術,下一步的挑戰是規模化

VR在中國的發展過程,與全球的節奏有些類似,而且都是在2017年進入了低谷。捷孚凱(GfK中國)的最新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VR整體在線市場一直處於不斷調整的階段,消費者的購買傾向開始向優質體驗轉移,廠商也隨之調整新品策略,市場中的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從其零售研究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中國VR整體在線市場全年零售額達到了8.3億元,同比增長11%。而 2018年市場調整基本完成,將會重新進入增長期,零售額規模將增長到11.7億,同比增長41%。GfK對於中國市場樂觀的預期,與微軟的判斷基本相符。

HoloLens在2017年5月進入中國市場時,3萬元的高價限制了其普及速度,因此主要是在一些關鍵行業開始了應用落地。

據微軟公司 Surface 及 HoloLens 產品中國戰略總監 Jared Andersen透露,剛剛進入中國不到一年的 HoloLens,目前已經在最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得到應用。通過合作夥伴的解決方案,醫生可以通過HoloLens 來做病患膝蓋、背部或者臀部的手術,目前通過 HoloLens 實施的這類手術總量已經超過了 200 例。

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通過 HoloLens 技術的應用落地,未來這種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將可以推廣到中國各個地區。「不管病患的背景如何,都有可能享受到非常高水準的醫療服務。最典型的應用就是遠程手術,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匱乏,而一線城市的醫生可以通過HoloLens 來實時給遠程的手術做指導。」

「這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未來才會發生的景象,這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的事情。」Jared Andersen告訴懂懂筆記,雖然在大眾看來VR行業的普及並不迅速,但是在教育、醫療、製造業和一些政府部門,其被採納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已經有了成熟的案例。

對微軟而言,下一步最大的挑戰則是規模化。「現在用戶的興趣已經產生,需求也已經出現,而我們需要花大力氣來擴大生態系統,同時提高生態系統裡面合作夥伴的整體能力,這些工作仍需假以時日。」

目前在醫療領域,微軟中國已經擁有兩個合作夥伴,但是相對於醫療行業巨大的需求,微軟還需要大規模、高水準的合作夥伴,才能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應用。

HoloLens在國內落地至今,已經在好幾個行業取得了成功案例。對此Jared Andersen認為,隨著MR技術的成熟,將使得各項成本大幅降低。同時微軟也將通過生態上的扶持,讓更多的合作夥伴開發出更好的應用。「整體來看,過去幾年都是這項技術與應用的鋪墊期,未來或許將很快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短跑者速度快,但是續航能力弱。用長跑者的心態和思路,MR市場才會迎來更多玩家順利抵達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貓眼擬募資10億在香港IPO?林寧回應「沒聽說」
亮亮視野發布AR眼鏡,Google Glass之後商用AR成趨勢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