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生活的竊竊私語
2
2-2018
總結自己的生活,是想讓心更澄明一點
導讀:畢業半年了,我不知道自己過成了什麼樣子!
慢漫日記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申請這個公眾號是2017年7月24日,是我一時頭腦發熱一腔熱血的結果,然後就再也沒碰過了,直到這幾天想起來的時候,才發現登錄郵箱和密碼都已忘記了,經過一番周折才找回來。請允許我用工作太忙來當這次事件的借口。
壹
用「彈指一揮間」來形容「半年」我覺得稍顯俗氣,可當畢業時的場景還模糊在腦海里時,我的的確確成為社會人已經半年了。四月份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幻想是畢業後的自己給未畢業的自己寫的一封信,現在去讀,深感淳樸但字字打臉。
我沒有成為一個編劇,至少現在不是,我也沒有寫出紀念外婆的劇本,我甚至快忘了寫劇本和看演員們在舞台上排練演出的感覺了。畢業後,直接去了欄目組,正當我為找到專業對口且聽起來體面的工作而沾沾自喜時,生活給了重重的一巴掌,我並不喜歡自己乾的工作,由於不喜歡所以不想去爭取做好,越做不好挫敗感越強,惡性循環至十二月底,終於綳不住然後裸辭,又經歷了一段因找不到新工作新住處的焦慮時期,終於在現在這個公司落了腳。
過程不算驚險刺激,但心理卻是變化了好多,一個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經歷期待、失望、彷徨、焦慮、難過等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最終也會成長為一個像模像樣的上班族。
貳
工作上面已經大抵陳述了,其餘的類似於愛情什麼的,呵,倒也可以說說。畢業前夕,由於氣氛和情緒渲染(在當時我絕不會這麼認為),我很大膽地跟自己喜歡的男生表了白,既使是在我回重慶的飛機上,也是義無反顧的說要跟他在一起。我們就在畢業前那一兩周,認識、交朋友、聊天到最後所謂的「在一起」,短短一兩周的時間,我們連彼此喜好都沒弄清楚,就自認為喜歡對方不得了。後來證明,
衝動不一定是魔鬼,但一定是智障。
還不到一個月就分手了,我居然還傷心了一兩天。好吧,不是為他,是為自己的智障行為而留下的悔恨的淚水。好在,我倆沒有過命的交際,眼淚除了祭奠我逝去的青春以外再無更多含義。緊接著我又開始了另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注意是「緊接著」)我絕沒有因為失戀而放縱自己的癖好,也沒有需要新的戀情來轉移舊戀情注意力的習慣,就在失戀後五天時間裡,一個人順其自然就走進了我的生活里,直到現在。是的,沒錯,就是袁先森。到現在居然還沒分,可能是上天同情我丑,再分手就沒人要了吧。
我這種敢想敢做的性格,特別是在感情方面,像是從小就具備,小學的時候就敢追著自己喜歡的男生玩兒,每到畢業就敢分手也敢開始新的戀情,也許是因為之前對於喜歡這種事很模糊吧,人好,跟人家一起玩兒特別開心就覺得是喜歡,如果在一起覺得不合適了,也會決絕的分手,倒不是不戀舊,是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本身不清楚喜歡是什麼,在一起又覺得不合適,所以分手就不會覺得那麼難過。罷了罷了,不提了。
我一直在想,半年來我到底收穫了些什麼。要說實物,還真沒有可以拿出來炫耀的,錢,不多不少,剛剛夠自己花,有時候還會入不敷出,但總的來說是收支平衡;作品,可以說是沒有,在欄目組工作時,每天都心煩意亂,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文筆怕是荒廢了。要說虛物,收穫愛情倒是我這半年來最自以為豪的事情。其餘的「得」與「失」只能用「懂得了多少人生道理」來衡量了。
我開始明白自己並不是創業的料,經濟、管理、人際等不是簡單的娛樂課程,它不僅不娛樂身心,反而會讓你厭惡生活;我開始明白,原來「朋友」這個詞,一旦跟經濟利益沾了邊,就會變得不那麼純粹;我開始明白,生活並不只是圍著你轉的,離開了學校,在社會你很難享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你的存在感渺小如塵埃,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被社會的惡浪給沖走,變成失去自我的潰敗的小船;我開始明白,原來生活真的不相信眼淚,所有的人,都是帶著眼淚吵著說活不下去,第二天就又掙扎著活下去,你的眼淚除了被父母、戀人和知心的朋友同情外,其餘的人只會給你貼上「懦弱」「沒出息」「吃不了苦」的標籤;我開始明白,社會其實是帶有惡意的,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別人還是會戴上「爭風頭」「搶功利」的有色眼鏡看你。
可是,還有很多事情,我不太明白。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會說,工作只是一種掙錢的工具,只要能掙到錢,個人興趣愛好開心與否都不重要;我不明白,為什麼所有人都要我去當老師、當撈金的程序員、當穩定的公務員,也不看看我是否是那塊材料;我不明白,有人要我去考研,有人卻叫我不要做那麼愚蠢的決定,可無論是誰,連一個說服我去/不去的理由都沒有;我不明白,大家口口聲聲說要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當我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又會抱怨說「工資少、沒前途」,支持論和動搖論,他們都貪心的佔有了。
還有,還有,
我不明白,為什麼自認為的好朋友在我面前充滿了各種虛偽;為什麼,明明有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情,卻要尸位素餐,享受泡沫般的榮譽,甚至頂著名頭去招搖撞騙或是給人立上莫須有的罪名......
這篇文章帶有太多情緒了,但是都沒有惡意,一個地方一個職業一群人能讓你在半年學會這麼多道理,也是一種經歷。所以,我還是相信,
即使生活對我再糟糕,
我存在即有意義。


TAG:慢漫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