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聖殿山:古代世界的宇宙中心

聖殿山:古代世界的宇宙中心

猶太人的聖殿山

公元70年,猶太因為饑荒而起義,這觸怒了驕傲的羅馬人,猶太聖殿被摧毀,耶路撒冷血流成河。

得勝的提圖斯帶著他的皇家情婦穿過滿目瘡痍耶路撒冷,乘船返回羅馬。自那以後,猶太人的聖殿僅僅留下一段西面的院牆——西牆

猶太人們此後只能從經書中回憶他們的祖先帶著無限的期許與恩賜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景。

那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逃出埃及的王子摩西在西奈山上與上帝立約,帶著兩塊刻著十誡的石碑走下山,向民眾們宣讀。希伯來人相信,只要他們謹遵十誡和律法,上帝就會眷顧他們

為了安放兩塊摩西石碑,希伯來人做了一隻鑲金的木柜子——「約櫃」,意思就是放置與上帝約定的柜子。希伯來人從前只有亞伯拉罕的傳說,不過現在,他們有了約櫃這個神龕,用以時刻提醒他們堅守信仰

以色列王國的大衛王佔領了一座地下有泉水的城市,他將城市改名為「耶路撒冷」並定都於此。經書中記載,為了免得耶和華神發怒,大衛王費了不少功夫才把約櫃從北邊的示羅迎到新都城耶路撒冷。

大衛的繼任者所羅門買下耶路撒冷的摩利亞山(Mount Moriah),山上的一大片基岩是亞伯拉罕曾打算獻祭以撒的地方。所羅門王延續了大衛王的夢想,在摩利亞山上建了一座聖殿來存放約櫃。這座摩利亞山從此便有了一個無法被人們忘卻的名字——聖殿山

所羅門聖殿

製圖@National Geographic

最終聖殿取代了約櫃,所有的神聖權力都轉移到了這座固定的聖殿。希伯來人終於有土有根,結束了游牧生活。希伯來聖經 (也就是基督教舊約)《耶利米書》中講:「人不必再提說耶和華的約櫃,不把它放在心上,不思念它,不覺得缺少,也不必再製造。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萬國要聚集到那裡……

這段經文暗示人民們,約櫃不再代表上帝,如今,耶路撒冷城才是真正的上帝寶座,只有耶路撒冷才能為這個一無所有的虔敬民族創造希望。而這個上帝寶座,更具體一些,就是今日耶路撒冷城中的聖殿山。

所羅門聖殿在新巴比倫王國入侵時覆滅,半個多世紀後又在波斯人的支持下重建,後來第二聖殿經大希律王的擴建而達到巔峰——這是猶太聖殿的浴火重生。

希律聖殿

不過第二聖殿在公元70年再次被提圖斯大軍摧毀。聖殿的兩次倒塌是對猶太民族的滅頂打擊,不過從反面來看,第一聖殿的倒塌促使了塔木德的成書,第二聖殿的倒塌則推進了猶太聖經的編纂

穆斯林的聖殿山

聖殿山也是每一個穆斯林朝思暮想的城市。聖殿山的基石——摩利亞石耶路撒冷所有傳說的中心。在猶太人的傳統里那是亞伯拉罕獻祭以撒之處,所羅門聖殿和希律聖殿的舊址;在伊斯蘭教的傳統里,亞伯拉罕獻祭的是他們的祖先以實瑪利,穆罕默德夜行至同一塊石頭上登霄。

據說,穆罕默德曾在某個凌晨乘坐神獸飛到這塊石頭上,登上天空見到上帝,穆斯林稱如今聖石上的凹陷就是穆罕默德當時留下的腳印。實際上,除了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傳說之外,早期穆斯林的生活和耶路撒冷並沒有太緊密的聯繫,他們只是因為繼承了前兩個一神教的傳統,才在祈禱的時候朝著這座遙遠的東羅馬帝國城市 (後來改成了面朝麥加)。

穆罕默德深知,他的一神教內核來自猶太教和基督教,因此佔領「上帝之城」耶路撒冷對他來說甚為重要,但是他在去世前只佔領了對於阿拉伯人更具政治意義的麥加

公元638年,穆罕默德去世後的第6年,穆斯林第一次作為征服者進入羅馬人的耶路撒冷城,此前的耶路撒冷是一座基督教城市,聖墓大教堂是整座城市的中心。然而他們對聖墓不感興趣,而是登上荒廢已久的聖殿山平台,在垃圾堆中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聖石,這也是耶路撒冷所有神話的中心。

聖石是伊斯蘭教義中宇宙的中心,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也是末日到來時的上帝寶座。到了世界末日,死亡天使將吹響號角,橄欖山上將會出現一座懸在空中的橋,死去的人們要穿過橋上的7座拱門,在每一座拱門下講述自己的一生。

為了守護聖石,穆斯林修建了聖石圓頂清真寺。這座伊斯蘭建築的最佳代表最早只是為了作為聖石的祭壇而非日常禱告而建造的,它有一份按照幾何原理繪製的獨一無二的設計圖,內部寬敞明亮,聖石之上圓柱迴廊的設計讓人幾乎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透視整個建築,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兩根圓柱的連線經過聖殿圓心。

不過聖殿山的每一任穆斯林統治者都試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鍵它,所以如今聖石圓頂清真寺內只有幾幅壁畫屬於最初建造的那座建築,剩下的磚瓦、裝飾大多是後來的加工。

據說當年建造圓頂清真寺的開銷是整個埃及稅收收入的7倍;1994年,約旦國王海珊出資650萬美元為這個圓頂覆蓋上了24公斤純金箔,使得這座建築在聖殿山頂端閃閃發光,成為了所有耶路撒冷全景照的視覺中心。

聖石圓頂清真寺

聖石圓頂清真寺迴廊

後來穆斯林在圓頂清真寺旁邊建了阿克薩清真寺,也稱為「遠寺」,是地位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伊斯蘭教第三聖地。圓頂清真寺本質上是聖石的祭壇,主要用來朝聖;阿克薩清真寺用來做日常禱告。

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內部

基督徒的聖殿山

雖然對於基督徒來說,聖殿山並沒有聖墓教堂重要,但是十字軍東征依然沒有放過這座小小的摩利亞山。首次得勝的十字軍將阿克薩清真寺徵用作耶路撒冷王國的王宮,隨後鮑德溫國王還大方的將阿克薩王宮的鉛皮屋頂拆掉拿去整修聖墓大教堂。

圓頂清真寺的頂上被放了一個十字架,並且也不再叫做清真寺了。大多數十字軍戰士們都以為阿克薩王宮和旁邊的圓頂寺應該是所羅門王或者至少是希律王建的,只有一少部分人知道他們原本是清真寺

十字軍的聖殿騎士團駐紮在阿克薩王宮,在阿克薩王宮下面是希律王修建的聖殿山雙門入口。十字軍騎士們曾在聖殿山東南角的所羅門馬廄里養馬,不過這個著名的馬廄實際上是大希律王建的

勇猛的庫爾德人、傳奇的穆斯林騎士薩拉丁取得了對十字軍的輝煌勝利。為了避免耶路撒冷城內走投無路的基督徒毀掉聖殿山上的兩座清真寺,薩拉丁和十字軍的國王和解,國王的家眷被釋放,城內的居民有錢的可以贖身,沒錢的只能做奴隸。

基督徒們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耶路撒冷,聖石圓頂清真寺上的十字架被扯了下來,在城內的街道上拖行、搗爛,耶穌畫像被撕碎,圓頂清真寺旁的修道院和阿克薩清真寺里的國王寢殿被拆,薩拉丁親自用大馬士革運來的玫瑰香水擦洗聖殿山的庭院。

聖殿山再次變成穆斯林的聖殿山。薩拉丁看著煥然一新的聖石圓頂清真寺,稱它是「伊斯蘭圖章戒指上的寶石」。薩拉丁將阿勒頗運來的木刻講經壇放在阿克薩清真寺,這一放就是700年。

聖殿山上的鮮血

一戰時,自私又狡詐的英國人把巴勒斯坦地區同時許諾給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一戰結束後,猶太復國者和穆斯林都覺得自己得到了巴勒斯坦,中東的火藥桶被點燃了

二戰結束後,在屠殺浩劫中倖存下來的猶太人更加渴望儘快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免遭迫害的猶太國家。阿拉伯人也很無奈:我們同情猶太人,但是屠殺猶太人的是德國人,為什麼不從德國的土地中劃一塊給他們建國?為什麼是我們?

英國人的搖擺不定和自相矛盾把中東變成了一個不定期自爆的火藥桶。而英國人自己,雖然在二戰中勝了,但是國力大打折扣,沒有能力再像之前一樣維持巴勒斯坦的和平了。

從前,歐洲的基督教士是這麼描述世界末日的:有兩種情況預示著末日審判要來了,一個是耶穌福音傳遍世界,一個是猶太人重新建國——「連殺害主耶穌,手上染著耶穌寶血的猶太人都可以振興,這世界也該毀滅了」。

1947年5月14日,就是這樣的世界末日。這一天,最後一批英國軍隊撤離巴勒斯坦,猶太領導層正式宣布以色列國獨立。以色列國宣告獨立後僅僅11分鐘,美國率先承認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幾小時後,五支來自埃及、敘利亞、外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的阿拉伯軍隊入侵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錫安門上仍留著那天的彈痕。

隨後,以色列佔領了西耶路撒冷,那裡隨後變成了他們的現代化首都,在穆斯林眼裡,那裡混雜著世俗、社會主義和宗教;約旦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並立即驅逐猶太人、褻瀆橄欖山上的猶太墓地,不過約旦的後院頗不安穩,不敢貿然從安曼遷都耶路撒冷,國王便說:耶路撒冷是我的第二首都。

一位以色列猶太作家寫道:帶有倒刺的鐵絲網設防帶、雷區、射擊點和觀察哨遍布整個城市,一道有形的幕布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和阿拉伯的社區分隔開。

面對寸土不讓的阿拉伯人,猶太人無可奈何。耶路撒冷東北部,以色列控制的斯科普斯山上的公園中有一隻獅子、一隻老虎和兩隻熊,但是可以用來喂這些猛獸的驢子只在阿拉伯人那裡有。

怎麼解決?要麼購買阿拉伯鄰居的驢子喂四隻猛獸,要麼讓以色列的驢子從阿拉伯人的地盤上經過,運到公園去,無論哪一種,穆斯林都不會同意。最後,還是靠聯合國護衛人員出動,陪同驢子穿過約旦領土進入耶路撒冷,才免得動物園裡的猛獸們餓死。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開始懷念英國人、阿拉伯貴族、基督主教、大鬍子猶太拉比全部擠在混亂的街道上的場景。不過說回土地問題,所有人不願意讓出一分一毫。

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約旦手裡的東耶路撒冷也被以色列奪走,成功收復了西牆的猶太人算是圓了半個夢想。約旦的海珊國王曾私下為耶路撒冷哭泣:「我無法接受耶路撒冷是在我的手中被奪走的」。

以色列的戈倫拉比還想通過炸毀聖殿山上的清真寺來加速彌賽亞的到來,不過冷靜的將軍攔住了他。此役中的大功臣拉賓穿過聖殿山時,看到聖石圓頂清真寺上插著以色列國旗,立即叫人將國旗降了下來。

很明顯,以色列的領導者們不希望耶路撒冷複雜的政治威脅到以色列平民的生存:「我們來到此處不是為了征服其他人的聖地,而是為了和他人和諧相處」。

巴勒斯坦歷史學家納茲米·朱貝說:「猶太人對聖殿山施加的壓力越大,巴勒斯坦人就越否認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的存在」。穆斯林因為聽到傳言稱猶太人打算在聖殿山上的所羅門馬廄處建一座猶太會堂而憤怒。

在阿克薩清真寺,阿拉伯人最尊敬的以色列人——「獨眼將軍」達揚對伊斯蘭學者們說:耶路撒冷現在屬於以色列,但伊斯蘭的基金會將會管理聖殿山。達揚還規定猶太人不得在聖殿山上祈禱,這個頗具政治遠見的決定一直被遵守至今。

以色列治下的耶路撒冷,基本上允許所有宗教信仰的人士獲准進入他們的聖地。西牆前的摩洛哥城區被拆毀,改成大型的露天開放廣場——西牆廣場

西牆廣場

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湧入耶路撒冷聖殿山下去觸摸西牆,並在那裡祈禱。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去擁有這座城市,以色列人難以忍受也難以想像放棄耶路撒冷去換取和平。不過阿拉伯人有著不輸於猶太人的歷史訴求,並還在不斷的從西岸向耶路撒冷湧入。

在耶路撒冷,在聖殿山,每個教派都向將這裡據為己有,它的神聖性在幾千年來只增無減。三大亞伯拉罕系宗教都將耶路撒冷當作世界的中心,可是他們的世界卻不是同一個世界。不過他們的矛盾看似無法解決,因為在這個城市,真相遠不如神話重要。

1.The Holy Bible (KJV), 1 Kings. 2.Montefiore, S. (2011). Jerusalem : the biography. Weidenfeld & Nicolson. 3. Kochav, S. (1995). Israel: Splendors of the Holy Land. Thames & Hudson. 4. Cargill, R. R. (2016). The Cities that Built the Bible. HarperOne 5. Bowker, J. (2002).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eli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Robinson, Francis (1996),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Islamic World. 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December 20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眸Brighteyes 的精彩文章:

紅海為什麼這樣「紅」?
傑拉什,羅馬之外的羅馬

TAG:明眸Brighte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