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看的電影
宅在家裡的日子,可以理直氣壯的不學習,於是書和影就成了生活的主角。
也有朋友留言說為什麼不推薦「周末電影」了(因為懶)。決定把一個月所看電影也做個總結。
還沒想好以什麼方式來呈現,如果全部羅列,會顯得冗雜。萬事開頭難,慢慢改進吧。
這次選擇了一些我覺得值得一看的電影、劇集。不做劇情概括,只把當時寫的短評貼上。有劇透嗎?當然,這是觀後感。
每個人口味不同,如果哪部觸動你了,不妨找來看看。
從觀影開始,看盡不一樣的人生。
一月看了24部電影,11部劇集。
電影篇
第90屆奧斯卡即將到來,出了提名,許多大熱影片也流出了資源。雖然我不懂什麼,還是跟風看了一波。
同時也去院線看了幾部新上的片,某一天,泡在電影院一整天,解鎖一天四部。
還看了幾部老片。
沒有推薦的幾部不是說它不好,只是就當時的觀感來說,沒能打動我。
1
每分鐘120擊
非常克制的片子,和想像中完全不同。在我們的被教育環境下,艾滋等同於「會變成怪物,會死亡,同性戀,不要和他們接觸」,甚至那些可笑的轉發謠傳也總用「當心!艾滋病患者拿針管到處扎人。」卻沒人總提醒我們「保護好自己,使用避孕套。」這樣「委婉」的宣傳確實是需要反思和抗爭的。
2
三塊廣告牌
非常酷的片,安安靜靜地反套路。在冷漠與暴躁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恨啊怨啊實在是太強,千鈞凝於一發,但這一發卻始終懸而未斷。當你以為對這個世界已經恨到極致的時候,一切就這麼過去了,寂寞了,好像曾經相向的惡顏只是一瞬間。憤怒只能帶來更大的憤怒,而火之火後,是灰燼。
片子可貴的地方是在張牙舞爪的我執之後,每個人在自我毀滅的深淵之前都向後退了半步。麥克唐納還是相信人有善良的本性。人的惡,來自哪呢?也許只是來自不盈一握的迷惘。迷惘的時候,對暴力的炫耀本質上是對自我的鼓舞。好像對秩序的爆破即可扭轉現實的不公。其實不是的,公義的來源,恰是良善的秩序。
這部是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里最喜歡的一部,相當於去年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PS:沒想到內地會過審,3月2日上映,到時去影院二刷。
3
佛羅里達樂園
感覺很複雜。粉紫色的汽車旅館,是迪士尼樂園外的底層。差到幾乎只有女主這種居無定所的浪客才會住,正常旅客甚至吵著要走。但就是這麼一個亂七八糟的地方,構成了孩子的童年。吐口水,罵粗口,放火,孩子沒心沒肺起來真是不得了。那些沒想好就生下的孩子,可如何是好?
媽媽懷孕前的故事應該就是「美國甜心」了。對人生毫無規劃,毫無感覺,就四處晃蕩。身材火辣,和很多男人上床,一個不小心就有了小孩。甜心落到地面,卻也沒有了家。窮,靠著放浪形骸生活中練就的坑蒙拐騙過活。素質低得渾然不知。張口閉口就是Fuck。孩子則不知道有學校,要上課,只像風兒一般飄啊飄。
4
奇蹟男孩
美式家庭雞湯童話,通過孩子的視角講了一個無限善意的故事,關於一群孩子的成長,不煽情挺耐看的。沒有苦大仇深,只有溫情脈脈。平靜似水的生活里哪怕偶有波瀾都會被愛撫平。影片說對人好點,因為每個人都不容易。但其實電影本身拍得太輕易了。每個人都似乎沒有歷史包袱,對過往的愛恨都猶如頭盔一般說摘就摘下了。生活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可惜生活不是電影。
片子最大的缺點就是拍得太完美了。父母完美,老師完美,連同學也都是有心有肺可慢慢感召。比如說朱利安這個角色,無緣無故的恨,最後又陡然轉變。影片把家庭對小孩的影響拍了一點出來,如此說來有這麼一對父母才是奇蹟所在。
「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沒有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值得被人站起來鼓掌一次。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
5
地心引力
不是神作,卻極度後悔當年沒有在影院中觀看的一部。本片極強的視覺效果可以把觀眾牢牢按在椅子上九十分鐘默默張開口驚嘆。可以讓我在九十分鐘內得到失重的體驗,連呼吸的節奏都與主角同步。可現在回過頭看你似乎說不出它說了些什麼。它似乎壓根沒有主題。它是現實的虛構而不是科技的幻想。它也沒有哲學。
漂流本來就是一件好無聊的事情,所以卡隆用了一個極其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棄與簡單。這使得影片擁有了魔幻般的觀影體驗,卻敵不過時光。歸結到最後只覺得它其實是一種概念化的體驗。一部習作,一部概念作品。它沒有太多戲劇性,因為其大部分戲劇性本身就太過於好萊塢,已經淪為套路。相比之下,我覺得片子的設定本身就是戲劇與傳奇。很好的背景。假如你在太空中孤苦伶仃會如何。很有意思。
6
水形物語
頒獎季的大熱門之一。夠唯美,夠浪漫。
只有孤獨才能拯救孤獨,浪漫人獸戀。「無法感知你的形狀,你卻將我包圍,你的存在佔據了我的雙眼,你的愛,柔軟了我的心,只因你無處不在。」
7
花火
很美的名,人和片都一樣。本以為本片會像名字一樣驚艷綻放,燃燒一切。卻未曾想全片有如此絕望的氣質與悲傷陰鬱的氣息。安靜的花,冷冷的焰火。話不多,卻很刺痛。拳拳噴血的暴力,卻用得極為克制。故事好簡單,講的卻是人因為絕望的奮力一擊。好孤獨好無力的感覺。看著心裡不舒服。
片子談死亡,全片都是死亡那淡藍色的氣息。子女之死,妻子的將死,友人的癱瘓,部下的殉職,一切來得那麼快,讓人猝不及防。感覺最後有點像「菊次郎之夏」,孤獨的旅程。北野武的人物設定很隱忍,一直拿著不放。
8
卡薩布蘭卡
似乎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更顯得個人選擇在命運面前的無力。而註定敵不過命運之手的那一刻便是已為人妻的伊爾莎走入里克的酒吧的時候: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里有那麼多酒吧,可她偏偏走進了我的。故事開始了,且註定難以忘記。
9
狗十三
成長的殘酷,真實的青春片。中國式青春,狗B的成人偽善世界。片中女主發問:「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在大人眼中,我們永遠是孩子。長大意味著不得不接受自己曾經討厭的東西,也會慢慢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那種人。女主看著弟弟應該也看到了自己,微微一笑接受所謂的「長大」。
PS:一直想看,意外流出的資源,第一時間看了,看後才刷到曹保平導演的聲明。
10
冰峰168小時
Unbelievable!沒有真正攀登過就完全無法感同身受,我甚至傻逼的想不明白為啥身邊有雪還會口渴。在西寧聽青姐提起的就是這個片子,登頂,是山接納了你而不是你征服了山。至於這片子的意義,起碼它會帶給我一段時間的雞血,不要這麼頹下去了。20分鐘20分鐘的爬下去。
11
火星救援
雖然這部片的科幻元素平實地彷彿在看若干年後的傳記片,但雷公的片應該算是目前美式科幻的頂級水準。片里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是為了馬特達蒙而服務。配角全都是功能性的人物,沒什麼特點性格。所以很大程度上是達蒙的個人秀。很簡單,很不煽情,就講一個人,如何活下來。
片中多次飛船對接總讓我想起達蒙在「星際穿越」里把飛船炸了的鏡頭。而全片積極樂觀的基調在科幻片中都極為少見。未知被理性徵服,生命被勇氣拯救。各方面都很規矩,但的確是沒什麼野心的作品,敘事角度很很小很現實,不免有些遺憾。雷德利斯科特拍了那麼多片也很少不懷疑人生。倒是很符合NASA的氣質。
12
黑鏡:聖誕特別篇
延續了該劇一如既往的腦洞大開以及反技術反現代人類的重口設定。用了三個相互聯繫的小故事講了三個問題:互聯網時代的偷窺與隱私、人工智慧意識的倫理道德、拉黑屏蔽。都是很牛逼哄哄的設定,基本上講的也很清楚。而且都是聖誕主題頗為應景。讓人會開始懷疑技術是否邪惡。
PS:順便提及一下「黑鏡第四季」,與前三季相比是水準之下,也就一半能看,個人認為最好看的三集是1、4、6。
本月看的其他電影:
劇集篇
對於劇集,我真是很難看進去。忍受不了那麼長,總覺得時間上划不來。偏愛那種一集很短的,集數又不多的迷你劇。
只要是決心看的,那一定是經過精心挑選後的了。大部分沒讓我失望。
我這個月竟然奇蹟般的看了11部,看來是夠閑。
1
你好,舊時光
很好的改編,雖然砍掉了小說中男生最愛的角色溫淼,又回憶了一遍青春。林楊大隊長和周周女俠並不是百分百的主角,米喬奔奔這條線更賺我眼淚。仔細想想,我並不是其中的誰,但每個人似乎都沾一些影子。一些事一些人,永遠定格在記憶當中。雖然久遠,但是清晰。
當時在實驗室看這部,同學說我不像看這種小清新劇的人啊!為什麼不像呢,這部和「最好的我們」我都特別愛,裡面有我的青春。
2
我叫黃國勝
搜狐出品,高級版的「屌絲男士」,低配版的「黑鏡」。短小精悍,荒誕諷刺。後面幾集漸入佳境,製作和剪輯很精緻了,最喜歡整容那集。一身反骨,卻心有大愛。
3
氰化歡樂秀(第一季)
大腦洞,無節操,超搞笑。看到停不下來!
不止把第一季看了,還把2014到2016全年的短片都看了,就是停不下來。
4
我的三體
B站UP主「神遊八方」用MC(Minecraft)打造的三體世界。從第一集看著就想笑到最後驚呼太牛逼了!
以後「三體」要麼別拍,要麼拍出這種感覺。看得我熱血沸騰,想重看一遍「三體」。即使我們是陰溝里的蟲子,也要仰望星空。
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
5
九號秘事
因為看「黑鏡第四季」特別失望,不夠過癮,發現了這部有趣的反轉劇。
每季6集,一集30分鐘,每一集都是獨立的故事。內容燒腦,反轉,荒誕。完全符合我最看的劇的標準。
現在出了第四季,也在追,過癮。
6
大貓
BBC出品的紀錄片,擼貓患者的福音!看看大貓你還敢不敢擼了。
7
惡魔人
我居然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這部十集的日本動漫。我幾乎不看動漫,此番看只因是湯淺政明的作品,只為看那變形的軀體。很黃很暴力,很虐很深沉。講了很多未必能載得動的議題。人性的善惡、宗教與政治、媒體與恐懼。
四個多小時,拍成電影未免太匆忙了。10集已經有點趕,節奏稍微有點跳。劇情的確在很多地方未能表達到足夠深刻,但湯淺政明用了極端天才的動畫表現能力把整個故事拍出來了。在影像的表達上,我實在沒有什麼好挑剔的。滿足了我對這部漫劇所有的期待。要是每一部動畫都能有這種想像力,我就不看電影了。
PS:口味特別重,謹慎觀看。
本月看的其他劇集
圖片來源:豆瓣
- END-


TAG:一隻羊的腳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