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齋》渣男:為了小仙女我了卻紅塵情根,拋棄初戀髮妻又何妨?

《聊齋》渣男:為了小仙女我了卻紅塵情根,拋棄初戀髮妻又何妨?

《聊齋》渣男:為了小仙女我了卻紅塵情根,拋棄初戀髮妻又何妨?

世界之大,總是不乏道貌岸然者。宣稱為了某種所謂的抱負理想,不惜做些齷齪的事情,滿足自己骯髒的想法。只是有時,很多人看不透事件本質被蒙蔽,從而產生了此人很好的幻覺。

就譬如說,某人號稱是為大家服務,實則呢,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只不過是中飽私囊罷了。再譬如說有人心甘情願選擇削髮為僧,其實只不過是披著袈裟的酒肉和尚賺取香火錢而已。

《聊齋》中有這麼一則故事,頗值得玩味。說的是有個叫吳筠的書生,在當地小圈子內頗有名氣。當地太史葛先生聽說之後很是喜歡,儘管小吳不富裕,但是葛太史說了,只要能夠考取功名便將女兒許配給他。

言及於此,想必很多人已經是搓手跺腳羨慕不已了,那年頭真好,不欺少年窮,只怕少年不努力。但是其實大可不必,葛太史嫁女兒的前提條件是考取功名,考取功名之後還愁富貴嗎?就像你女朋友的爸爸說只要你能在公司做到高層,就把女兒嫁給你。你心裡會如何感想。

不管你作何感想吧,反正是小吳同學聽了之後是很開心,為了抱得美人歸,得奮發圖強才是。可惜天不遂人願,第一次考試便名落孫山。想必是梁靜茹穿越時空給了他勇氣,他大言不慚的託人轉告太史說自己命中注定能富貴,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已。再給三年時間,如若仍是默默無名,那就可以另嫁他人。

人家表態欣賞那是人間的意願,你小子倒是出口毫不客氣,可如此霸佔住別人青春算什麼回事?老闆,這房子你給我留著,等我掙夠了錢就來買,如果實在掙不夠,你就賣給別人吧。

臉不小,腚做的?

有了目標之後,小吳同學更加努力的學習,白天不知道在幹啥,反正是天天挑燈夜戰。一天晚上,正在其學的不亦樂乎之時。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魅影在晃動。小吳的心思開始搖曳起來,倏爾白衣飄飄的身影出現在了面前。定睛一看,此人面容白凈,頭髮利索,玉手芊芊。

可是小吳同學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倒不是因為來者是個鬚眉濁物,當然也不是個巾幗女子,而是一個清秀的秀才,自稱姓白。

兩人細聊之後,發現頗能聊得來,甚至有相見恨晚之慨。小吳便邀請小白不要走了,留宿一晚。小白倒也不客氣,欣然應命。從此以後,兩人朝夕相伴,時常探討學問。不過小白同學看的並不是八股文之類的應試書籍,讓小吳很是好奇。

對此小白解釋說自己不好功名,只愛修仙,要不你也一塊兒來?小吳當即拒絕,「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並把葛太史女兒一事全全本本抖落了出來。

《聊齋》渣男:為了小仙女我了卻紅塵情根,拋棄初戀髮妻又何妨?

不說還好,一說兩人就起了爭執。爭執焦點在於葛家女兒是否真的漂亮。白說未必真好看,吳說遠近聞名,非自己眼光差。

常言道事實勝於雄辯,過了幾天,已然修仙成功的小白就帶小吳去廣寒宮走了一遭。水晶桂樹、亭宇紅窗、清水白沙、玉砌雕闌,對於小吳的震撼不算大,二八妖鬟對其的誘惑才叫深。

小吳這才知道啥叫夜郎自大,啥叫不知天高地厚,於是滿臉憂傷的說:「人間尤物[,仆求一而難之;君集群芳,能令我真箇銷魂否?」

看到他那傻樣兒,小白擺擺手哈哈大笑道:「足下自有意中人,我這何足掛齒,怎麼能入您老法眼。」小吳這才意識到,自己見識淺薄,葛太史女兒在眾多小仙女兒面前算個屁。在小白的允許下,小吳挑了個中意的小女兒同床共枕,顛鸞倒鳳,什麼太史女兒,見鬼去吧。

回到現實世界後的小吳,再也不惦記什麼功名利祿,什麼太史女兒,頓覺人間不值得,他要去修仙。修仙為什麼,這個不好說。即便如此,傳宗接代的事情他還沒有忘記。

《聊齋》渣男:為了小仙女我了卻紅塵情根,拋棄初戀髮妻又何妨?

從此,吳生想升官發財、娶美女的心思,全部沒有了,心灰意冷。對人間不感興趣,一心嚮往名山大川,拜尋赤松子,得道成仙。然而他還一直沒有忘記傳宗接代。

誰知當初與他媾和的仙女兒竟然懷孕在身,過了段時間後便下凡親自將兒子送上。喜當爹的小吳把這喜訊告訴了母親,他母親自是欣喜萬分。

葛太史的女兒聽聞小吳有了孩子,還要去隱居,非但沒有退卻,反而執意要嫁,蓋因十里八村都知道自己許配了小吳,再嫁他人就被視為二婚了。如若當時風俗真的如此,那可以說是小吳耽誤了這女子的一生。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葛太史女兒自己的選擇,明明知道他窮,他有孩子,他並非真的愛她,他有朝一日會離開,還是義無反顧的與其成婚。不過與其說是選擇,倒不如說是在當時「道德環境」中,其存在價值被犧牲掉了。

後來小吳果真是離家出走,修仙成功,但代價是自己的髮妻,從此與棄子相依為命孤獨終老。多少人男人成功的背後,不正是無數女人的落寞?

作者張溥傑,著有《民國情事:此情可待成追憶》(新華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溥傑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與兒子之名來歷頗深,東晉大才女之死便與其有關!

TAG:張溥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