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結婚前 一定帶你的男人逛逛浙博《十里紅妝》專題展

結婚前 一定帶你的男人逛逛浙博《十里紅妝》專題展

閨蜜下決心要結婚。

領證前,她來諮詢前輩(我)意見。

忍住一萬句「婚姻是墳墓」之類肺腑良言,我誠懇地說:「請務必帶你的男人去浙江省博物館看一下《十里紅妝》專題展,武林館區,三樓,9:00-17:00,周一閉館哦。」

她雖滿臉鄙夷,我仍真心以對:在那裡女人會發現自己活的多糙,而男人則會明白現在娶一個女人多簡單。

整個《十里紅妝》逛下來,身為女人,我覺得很羞愧:曾經中國女子活的多麼得勁啊!

比如,一個專用來放花生、糖果類點心的朱漆龍鳳紋木酒埕(拼音[chéng])」,通體浮雕著龍鳳戲珠及靈芝雲紋,蓋面有雙魚紋,寓意美好幸福,圈足飾有回紋,紋飾為黑漆。紅黑相間,莊重大方。

放花生罷了,還這麼有情調?

一對燈架,是舊時生活用具,通體朱紅漆,柄首以浮雕手法刻有雅緻美麗的花朵,柄中嵌以銅環,方便放置燈盞。聯想家中通體潔白的蠟燭,實在沒有對比的興緻。

還有個富麗堂皇的桶,一看標註,居然是喝茶時用來放置茶具和茶水的,中間有個隔欄,方便隔水。比如今爛大街的功夫茶具高雅了何止十倍?真是熱愛生活的一群女人啊。

左一:洗腳椅 左二:纏腳凳 左三:拗斗

一個紅色大澡盆旁邊,放著一些物件,其中一把設計細緻巧妙的椅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怎麼這麼矮?原來是女子專用洗腳椅,真是人性化設計。一側座面下有個小抽屜,可以用來放襪子等東西。

洗腳居然還有專用椅?簡單生活真是限制了我的想像。

還有個朱漆浮雕夔龍紋拗斗,造型這麼好看,居然是古時女子的洗浴用品,它通體朱漆,素紋光潔,柄端有著淺浮雕夔龍紋,真是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低調的奢華」。

一組舊時女子用來繞線、放線的線板也好美,感覺可以用來清理我那堆永遠也分不開的數據線。

左邊是朱漆素紋燕形木針夾 右邊是美麗的棒槌

朱漆素紋燕形木針夾則通體朱紅漆,色澤光亮瑩澈,造型似展翅騰飛的雙尾燕。居然只是用來夾針線,可現在好像只有霸道的老虎鉗可用。

沒想到,古時女子連梳頭居然都有專門的桶,一件遍身朱漆的梳頭桶十分美麗,提手處有華麗裝飾。設計巧妙,為方便放鏡子,提手下中部設計了一個小小凸起,裝飾著童子的圓雕,既美觀又實用。

梳妝台更不用說,一件舊時寧紹地區女子使用的梳妝用具讓我艷羨不已。它極為華麗,整個台座呈扇面形,有三小抽屜,可分類別放些首飾。正面立有矮圍欄,下面是馬蹄足。台座上有一高兩矮的三扇朱黑相間的泥金鏤雕屏風,可以放一個較大的鏡子。仔細端詳後,我默默打開某寶,搜同款。

古時女子用的熨斗也很講究,木製把柄適合手握,鐵質熨身受熱快速。造型精鍊又實用,真正秒殺今日某力、某利浦。

竹夫人也是件十分有趣的東西。夏日酷暑,舊時人們沒有空調等降溫設備,於是聰明的女人就用這個竹子做的東西來防暑降溫。當女人抱著它的時候,涼沁滑潤的篾片貼著皮膚,具有很好的降溫效果,所以它便被冠以「夫人」之名。

就連提籃也分分鐘鍾可以秒殺如今的大牌提包。某個提籃外觀呈兩碗覆合狀,以藤條做提手。通體以朱漆為地,蓋子上裝飾著如意雲紋,圈足飾著回紋。凸起的紋飾髹金,但現在金漆已經脫落,反而顯得樸素而古雅。這種籃子融合了木器和竹編的特性,俗稱「杭州籃」。

最意外的,是個超美的棒槌,想來握著它的女子在洗衣時必然心情愉悅,真想知道當時製作它時師傅的內心戲,請問,誰洗衣服的時候捨得用啊?

展廳里還有兩張床,其中「千工床」(花費一千個工時打造)最精緻。此床分前後兩部分,前部稱為「拔步」,又叫踏步,是床沿前的小平台,設有雕花柱架、掛落、倚欄、飄檐花罩,上有卷篷頂,右邊安放二斗二門小櫥一隻,上置鍾、帽筒、花瓶、鏡箱、茶具、燈台,左邊放馬桶箱一隻。後半部是卧床本體,除了再一道雕花門罩、垂帶、遮枕外,有的床內還設有書架擱板、角櫥、錢箱、點心盒、防身器具等。

這樣的千工床又被人們稱為「房中房」,就是房子中的小房子。小腳新娘上了這樣的床,一切的生活起居都可以在這個房間里進行,所以寧波也有「一生在世,半生在床」的諺語。

小櫥上,放著一個朱漆描金和合,是盛放果品的用具。通體朱漆,蓋與盒體造型完全對稱,和合有婚配和睦之意。上下兩半,嚴密地扣合在一起,既暗喻了夫妻之事的甜蜜和諧,也象徵著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

這簡直就是今日廣大婦女的終身伴侶啊:逛某寶、刷微信、溜微博、養蛙兒子、追劇、打王者…此床在側,一生無憂!

成家方可立業。曾經,男人娶妻乃人生要事,故一頂花轎,往往就是臉面。

花轎,如同今時婚車,但地位重要很多。因古時整個隊伍只有一頂花轎,今日多輛婚車的形式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轎子的檔次高低就直接代表了這場婚禮的臉面。

《十里紅妝》展廳里有一頂剛上過央視《國家寶藏》欄目的「萬工轎」。此名因當時製作需花費一萬多個工時而得。那時,一個工時是一天,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製作這頂轎子至少需要30年。

進入展廳,踏過石橋,一頂金光閃閃的大轎子便赫然出現。展廳燈光幽暗,但它依然華美異常,傲氣十足。因為貼有金箔,即使多年過去,那些雕花與人物依然閃閃發光,精氣神十足。細看,時光痕迹清晰可見。小小宮燈上刺繡功夫依然鮮活,但顏色已然褪舊,抬轎子的木頭更是有了裂紋,但絲毫未損其魅力,反在時間洗禮中更增添一份厚重。

它,真心奢華。

其高275厘米,寬90厘米,有7層樓閣,5座主亭,稱為「五嶽朝天」,如同一座黃金寶龕,頂上站著威風凜凜、手擎毛筆的「魁星點狀元」,四周用朱金雕刻層層裝飾點綴,再襯以綉片、珠翠、流蘇、鏡片。其為前後、左右對稱結構,上面雕刻有將近400多個人物,所以又稱為「百子轎」。所有人物都不是隨意擺放,每組人物都具有吉祥喜慶意義。中段裝飾有玻璃畫,每幅畫上都有一個戲曲故事,取材於《水滸傳》、《西廂記》等古典名劇,處處洋溢著喜慶氣氛。

它採用的是寧波傳統工藝:朱金木雕,又稱漆金木雕,是寧波的傳統工藝品「三金」(金銀彩綉、泥金彩漆、朱金木雕)之一,常以樟木、椴木、銀杏木等優質木材作原料,由浮雕、透雕、圓雕等形成。運用貼金飾彩,結合砂金、碾金、碾銀、瀝粉、描金、開金、撒雲母、鋪綠、鋪藍等多種工藝手段,並塗以中國大漆而成。木雕構圖飽滿,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美,內容多是喜慶吉事、民間傳說等,具有寧波獨特的地方風格。

朱金漆木雕的特色是「三分雕,七分漆」,以糙漆打底,再鋪以朱漆、飾以金箔貼花,最後以銀泥塗抹人物的臉部和肢體、勾勒出眉眼五官。除了朱金漆木雕工藝,花轎還要裝飾上繡花帷帳、玻璃彩畫、五彩流蘇等,可謂精美絕倫。

這頂靜靜待在浙江省博物館的「萬工轎」屬於「聚成號」轎行

只是繞著它前後左右看了一圈,沒有看見明顯的門,新娘是怎麼坐進去的呢?這裡是有門道的。因為整座花轎用榫卯結構相連,沒用一枚釘子,新娘坐進去之前,會有一名專門配備拆裝轎板的師傅將花片拆下,新娘坐進去之後,師傅再裝好。根據寧波當地的婚俗,花轎在途中是不可以停的,所以轎子後要配有替換的轎夫和扶轎的人員。如果結親的兩家實在離得太遠,抬轎子的也有省力氣的辦法,就是出了城門把花轎的頂拆卸下來,由一個人背著,快到新娘家時再裝上。由於花轎十分高大,很容易被樹枝勾到,所以轎子前還需要一位師傅開道,把攔路的樹枝電線叉開.走在後面的四位轎夫是看不到前方路狀的,要靠前面的開道師傅用吉祥話和暗語告之路況。

2009年,浙博對「萬工轎」進行拆洗,浙江省博物館工藝部主范珮玲全程主持,當時她還自己坐進轎子里試了試。

「十里紅妝」,指的是以浙江省寧海縣為主的浙江東部地區存在的一種婚俗現象,得名於嫁女時所用的嫁妝從床鋪傢具到針頭線腦一應俱全,而迎送嫁妝的隊伍綿延十里。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嫁妝的豐厚。

2008年,這一婚俗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凌天明:「為己」而書
賈敏十:對中國元末起義軍錢幣的探究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