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唯一讓曹操痛哭的虎將,步戰武藝排名前三,連呂布都不能小覷

三國唯一讓曹操痛哭的虎將,步戰武藝排名前三,連呂布都不能小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諸多可以征戰沙場,揚名立萬的猛將應運而生,單曹魏陣營就彙集了十餘人。這其中有,以烈氣聞名的夏侯惇,以治軍嚴明著稱的于禁,曾虎步關右的夏侯淵,每戰先登的樂進,以八百破十萬的張遼,幾十騎衝散敵軍陣形的曹仁,能大敗關羽的徐晃,等等。這些人中,有人曾被曹操委以重任,每次出征必為先鋒,每次撤退必為後衛;有人曾以用兵能力折服曹操,讓曹操自嘆不如,然而可惜的是,他們都不是曹操最看重的武將。那麼真正得曹操器重的人,到底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早期的親衛隊長典韋,唯一一個在去世之後,令曹操痛哭流涕的魏將。典韋是陳留人,他年輕的時候,性格任俠,曾因伸張正義而殺人,逐漸得到了當時豪傑的認可。後來張邈興起義兵,典韋就受到了徵召。幾經輾轉之後,他到了夏侯惇帳下,後因機緣巧合成為了曹操的校尉,為曹操統領親兵。如此看來,典韋好像沒有什麼太過出彩的地方,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在他戰死之後,痛哭不已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分析一下,典韋得曹操器重的原因有哪些。

一、典韋武藝高強

《三國志》記載:「(典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他剛隨張邈,在司馬趙寵帳下任職的時候,曾憑藉雙手,舉起了軍中的牙門旗,驚呆了眾人。後來他轉屬夏侯惇,也數次斬首有功。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證明,那麼濮陽之戰中,他用十餘支小戟射殺十數人,又戰退呂布大軍;在宛城之戰中,以人為戟,於亂軍中護得曹操周全,則足以體現他的武藝之高。作為一員悍將,武將高強,是他得曹操器重的首要原因。三國武將之中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典韋可以說是步戰無敵的存在。

二、兩度救主

曹操雖是一方諸侯,卻時常犯險,數度差點死於亂軍之中,例如戰呂佈於濮陽時,他被呂布大軍圍攻,險些無法脫身;降張綉時,他遭到夜襲,差點死於非命等等。曹操雖然是一世梟雄,頗有膽略,但他是人不是神,也會後怕,而在這兩次危機中,都是幸得典韋拚死相救,他才得以逃出生天——濮陽之戰,曹操召集人手突圍,典韋第一個應聲而出,丟出十餘支小戟,射殺數人,又大呼而起,使呂布退兵。《三國志·典韋傳》記載:「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遠遠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宛城之戰,曹操被張綉軍擊潰,只能敗逃,典韋拚死力戰,為曹操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如果沒有典韋,曹操或許早就戰死沙場了,根本不可能有後來的成就。

三、忠心耿耿

除了武藝高強,以及護主有功之外,典韋最得曹操看重的,還是他的忠心,以及他的恪盡職守。據記載,典韋雖然好酒食,但是性格忠厚且謹慎,白天會終日侍立在曹操左右,到了晚上,他則宿在曹操的帳外,時時刻刻注意著曹操的安全,很少回到自己的私宅。當曹操遇上危險的時候,他更是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放棄,例如在宛城之戰中,他本可隨曹操一起逃亡,且戰且退,可是為了給曹操爭取更多的時間,他選擇了一種更為悲壯的方式,那就是死戰不退,敵人稍遠,他用長戟作戰;短兵相接,他以人為戟;敵人嚇退,他反衝入敵陣,繼續拚死,最終嗔目大罵而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雖然曹操曾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但是他並非鐵石心腸,典韋的忠義,早已將他感動。對於一方諸侯而言,一生得一典韋,何其有幸?正是因此,當典韋與他的愛子曹昂同時戰死沙場時,他才顧不得喪子之痛,反而為典韋痛哭,不但令人盜回了典韋的屍體,並將其厚葬,還厚待他的家人。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智計超群,用兵如神,若此人不死,他不敢出山,這是為何?
此人是諸葛亮十分推崇的勇將,是劉禪身邊的保鏢,卻鮮為人知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