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治療白血病併發症的周靄祥老中醫經驗

中藥治療白血病併發症的周靄祥老中醫經驗

白血病併發症

發熱的治療

外感或感染髮熱,在表者宜解,在氣者宜清、宜瀉,在營、血者宜清、宜涼。因本病正氣多虛,故宜注意扶正。此外,可選用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連、黃芩、梔子、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並應根據感染部位用藥選方。感冒發熱常用銀翹散、桑菊飲。

口腔及咽部感染常用黃芩、山豆根、牛蒡子、馬勃、桔梗、生甘草,方可選用普濟消毒飲、三黃石膏湯。如扁桃體炎,成藥可用六神丸或喉症丸,並用板藍根、蒲公英各30g,煎湯含漱;如口腔黴菌感染,可選用玫瑰花、野薔薇根或白鮮皮煎湯含漱,用珠黃散(珍珠加牛黃)、蒲黃研末外塗,或用艾葉油做口腔噴霧。

肺部感染主葯有石膏、黃芩、魚腥草、葦莖等,方可用麻杏石甘湯、千金葦莖湯。泌尿系感染主葯有知母、黃柏、梔子、瞿麥、萹蓄、車前草、滑石等,方用八正散、萆薢分清飲等。

腸道感染主葯有黃芩、黃連、秦皮、白頭翁、廣木香、檳榔、馬齒莧等,方可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香連丸等。

軟組織感染主葯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敗醬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赤芍、丹皮等,方可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局部可敷如意金黃散。

此外亦可用化毒散或如意金黃散,加馬齒莧汁,調勻外敷。敗血症主方用清瘟敗毒飲、黃連解毒湯等,並需注意扶正。

出血的治療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見癥狀,如皮膚、口腔、眼、鼻、泌尿系、胃腸道、腦的出血,以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引起全身廣泛性的出血。血熱出血分虛熱與實熱。虛熱引起者,出血緩起,量少,色淡紅,每有低熱、手腳心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實熱引起者,出血驟起,量多、色鮮紅,每有高熱,舌苔黃燥、脈數有力。兩者皆可清熱、涼血止血。藥用: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梔子、茜草、藕節、水牛角或犀角。虛熱尚需加用滋陰葯,實熱尚宜加用清熱瀉火藥。前者可用犀角地黃湯、大補陰丸、茜根散,後者可用瀉心湯、龍膽瀉心湯、加味清胃散、十灰散等。

氣虛出血緩起,連綿不斷,量多少不定,色淡,下部出血居多,並有乏力、氣短、面白、唇淡,或有形寒怕冷,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治宜補氣攝血。補氣藥用:黃芪、党參、白朮、甘草、黃精、大棗。結合止血藥,方可用補中益氣湯、黃土湯等。

瘀血出血漸起或驟起,出血廣泛,血色紫黯,皮膚有紫黑色斑,或融合成片,胸骨壓痛及骨痛明顯,舌質紫黯。治宜活血化瘀。藥用:當歸、川芎、赤芍、丹參、雞血藤、蒲黃、五靈脂、三七等。並予止血藥同用,方用桃紅四物湯、失笑散等加味。

上部出血宜引血下行,加用牛膝、降香、代赭石;下部出血宜固澀升提,加用升麻、柴胡、黑芥穗、煅龍牡等;出血期宜止血,血止後宜益氣、補血、滋陰,做善後調理;血與氣關係密切,止血時宜兼顧氣,以免血虛氣脫,繼而亡陽。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治療

隨著急性白血病治療的進展、患者生存期的延長,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也有增加,並引起人們的重視。其癥狀表現為:頭痛、眩暈、嘔吐、頸項強直,甚至昏迷、抽搐。多因邪毒泛濫,侵及厥陰,肝陽偏亢,上擾清竅。病情重篤,急則治標。治宜平肝降逆,藥用:當歸、白芍、天麻、鉤藤、白蒺藜、代赭石、生石決明、石菖蒲、鬱金、陳皮、竹茹、半夏。抽搐者用止痙散(全蠍、蜈蚣),昏迷者用安宮牛黃丸。

口腔潰瘍的治療

白血病化療期間,常出現口腔潰瘍,多屬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藥用:生地、玄參、麥冬、石膏、知母、梔子、牛膝等。因心火上炎者,用導赤散;因胃火上沖者,用清胃散或玉女煎,局部可塗錫類散、化腐生肌定痛散或養陰生肌散,並用五倍子、黃精、黃芩、板藍根煎湯含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血病 的精彩文章:

保定志願者捐髓救10歲白血病患兒
為什麼兒童白血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何預防?

TAG:白血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