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油鹽柴米的日子過成詩,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中國領先攝影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微攝影
怎樣才能活得像個人一樣呢?
住得像個人,吃得像個人,死得像個人,如此,就有了像個人的尊嚴一生......
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是一對
加在一起有178歲高齡的老夫婦。
他們
深居林間,守著兩人專屬的凈土,建屋、耕作、織布、烹飪,盡心儘力,將日子過的充裕豐盈。
著名建築師
安托寧·雷蒙德
曾說過:「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這座房子是爺爺在
雷蒙德的理念下,親手設計的。
他們有一個
種滿蔬菜和果樹的院子,7
0多種蔬菜,50多種水果。
竹筍、橘子、梅子、土豆、草莓、櫻桃、核桃......應有盡有。
最讓老倆口得意的是他們從來不用化學肥料,落葉和蔬果渣就足夠給土壤供給優質營養了。
庭園栽植的上百種蔬果,經由英子奶奶的巧手都變成了道道佳肴。
英子奶奶說:人再怎麼樣還是活得下去,只要有東西吃,就可以活。
各種類型的料理都難不倒
英子奶奶,
草莓鬆餅、布丁蛋糕、桃子蜜餞、御手洗丸子、櫻桃酸奶等等等。
當修一爺爺想吃最愛的可樂餅,英子奶奶就直接到菜園挖馬鈴薯現做現吃!
英子奶奶
雖然說不出「我愛你」這種肉麻的話,但奶奶說她能為他做的就是盡量讓他舒心吧。
修一爺爺也是個細心又溫柔的人。90歲的他有十幾個從沒有見過面的筆友,每天都要親
給筆友寫超級萌的
手帳風的信,然後親自騎著自行車去郵局寄信。
英子奶奶每隔一段時間會外出採購一些魚類等自家無法產出的食材,修一爺爺也會給賣家寄一封手寫信,除了表達感謝與鼓勵之外,還會配上可愛的小插畫向對方展示自己吃了什麼食物,是用什麼料理手法製作的。
修一爺爺親手
親手製作了各種指示牌,
放在每一種植物蔬菜上。
還為來花園停留的小鳥們準備了水盆,並細心的寫上:「小鳥用水」。
他說,認真記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將過得更加美好。
修一爺爺聽說
孫女過生日的時候想要一個小兔子的屋子,就根據孫女的要求,親手做了一個
木屋模型。
春天的草莓,初夏的櫻桃,盛夏的木莓和夏蜜柑,春夏秋冬,院子里的果實們接二連三地成熟。
他們一起
挖土豆、摘櫻桃梅子、采核桃柿子、熬果醬、烤蛋糕、釀酸奶、打年糕。
夫妻倆吃不完,於是加工、保存,夏蜜柑的果皮被拿來糖漬;無農藥菠蘿晒乾,做成了菠蘿蛋糕......
酸酸甜甜的草莓果醬、櫻桃果醬鮮美醇厚,吃起來就像新鮮水果一般;梅子在大晴天里被晒成咸梅干,變成一份健康可口的小零食……
他們也會
精心包裝好瓜果,寄給親友,
不僅與親友分享,
吃不了的就留在枝上給鳥兒們
與大自然的生物共同分享。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連死亡都是,
修一爺爺
在田地里拔完草後午睡,再也沒有醒來。
爺爺臨終前無償為一家精神病院做了設計方案。用他的實際行動再次詮釋了他一直儘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原來,在60年代
作為建築師的他就反對那種整齊劃一的公寓樓房,認為
一模一樣的格子讓人「連家都找不到」。
但他
堅持的「城市需要樹林」方案並沒有被採納。
所以他選擇離開城市,回到農村去實踐自己的理念。
人們為了金錢摸爬滾打活得辛苦狼狽,卻忘了,
日出日落的光線,一枯一榮的草木,還有鳥鳴蟲鳴也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部分。
有人匆匆忙忙、潦潦草草地結束一生,也有人從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用眼耳鼻舌去細細感受美的事物,把日復一日的小日子過成詩。
風吹起的話,枯葉就會隨風落地。枯葉隨風落地的話,土壤就會變得肥沃。土壤變得肥沃的話,果實就會慢慢成熟。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人生啊就像這果實。
※中國出大片最多的12個地方,這裡最忙的是攝影師!
※2月最佳旅行地出爐!用一場旅行犒勞努力的自己
TAG:微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