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兩口猝死家中 男童拎奶瓶伴屍2天

老兩口猝死家中 男童拎奶瓶伴屍2天

老兩口猝死家中

男童拎奶瓶伴屍2天

1月14日訊,據北青網報道,台灣一對老夫妻相繼猝死家中,唯一的2歲孫子拎著奶瓶伴屍兩天,直到在外地的家人聯繫不上老人家才報警,消防破門進屋後男童哭喊」阿公睡著了」。

據了解,這對老夫妻先是老漢不幸猝死,隨後他的老伴準備打電話給家人通知,但是由於過度的悲傷,電話還沒有打出去也猝死了,只留下一位2歲的男童伴屍兩天,由於孩子太小也不會開門出去找人,只得在家餓了兩天,直到其他家人聯繫不上才報警求助。

醫生檢查,老兩口因慢性病史猝死

據醫生檢查發現,這對老夫妻是由於近日降溫,天氣太過寒冷,再加上本身都有慢性病歷史,所以才突然猝死家中。老人年紀大身體素質下降,更有一部分老人身患許多的疾病,所以在極端天氣之下或者季節轉換之時容易病情複發,甚至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

兒女需警惕:老人猝死常見4原因(1/4)

01

心臟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是由各種心臟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癥狀開始1小時內驟然意識喪失為前驅的自然死亡。心臟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礙,使腦血供突然停止而喪失意識,最後導致生物學死亡。

這種猝死最為多見,多發生於起病後1小時以內,有的甚至僅數分鐘,主要與嚴重心律失常有關。其中冠心病最為多見。有些人可以無心絞痛及其他心臟癥狀,冠心病隱匿存在,猝死為最早表現。不少所謂「健康者」猝死,即是這種情況。而高血壓病累及心臟,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發生猝死。另外,吸煙、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與猝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研究表明,吸煙使發生SCD危險性增加2-3倍,這是少數幾個導致冠心病猝死危險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之一,肥胖是第二個可導致冠心病猝死危險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不習慣運動的人猝死危險也比經常運動的人高。

02

中風性猝死

一般中風引起的猝死從發病至死亡時間可達數小時至1天。多見於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樞部位的出血性中風。也可見於范國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風。有冠心病心房顫動,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脫落進入腦循環,造成多發性腦梗塞,便發生猝死。原有中風病史、腦軟化者,再度中風也易發生猝死。

03

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病人,可因為夜間嚴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如過量使用止喘氣霧劑,可引起支氣管痙攣收縮,出現窒息缺氧,導致猝死。長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體弱無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氣道,在繼發肺部感染時更為加重,從而導致肺源性猝死。

04

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飲酒後反應更為遲鈍,所以在進食、飲酒時常會發生「噎食」。大塊食物團塊可阻塞氣管,引起窒息死亡。這種死亡常突然發生,病人無法言語,常用手指著喉部,隨之臉面發紫,兩眼上翻,猝然傾倒。

究其原因,老年人因噎食而釀成猝死,首先是因為他們有牙病或牙齒缺失,咀嚼功能不良,容易囫圇吞棗;其次,老年人的腦血管病變發生率高,咽部發射力遲鈍,吞咽動作不協調;第三,嗜酒的老人飲酒後易失去控制力;第四,老年人食道狹窄,以致吞咽食物不順利;第五,老年人情緒不穩,易因受刺激而發生食道痙攣。上述諸因都易導致食物梗塞於咽喉或食道而致窒息。噎食是意外死亡的原因之一,國外統計資料顯示,此類死因占猝死原因的第六位。學者們認為,此病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原因是老年人在餐館就餐的人和次數在不斷增加,又常被誤診,不易引起老年人及其親屬的重視。

老人冬季如何預防猝死記住這6點很重要

原有心腦血管、高血壓、代謝病等基礎病變者,在冬季要格外小心,不要做過於刺激的事,如:過量飲酒、抽煙,過度熬夜、過度辛勞,過早、過晚鍛煉。不要生氣、發脾氣,夜晚大小便要小心莫急等。

冬季不要頻繁出外進里,頻繁受到高低溫驟然變化的刺激。注意防寒保暖。

室外冬季鍛煉要適度,不要過早、不要過長、不要量過大、不要選擇太刺激的運動方式。最好選擇氣溫較為暖和的下午,以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

行走變化要小心,特別是夜間上廁所、不要操之過急、要放慢小心,逐步進行。

冬季忌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忌過度泡熱水澡和泡腳,水溫控制在40°左右為宜。

重視體檢,加強心臟監測工作,及時發現異常問題,遠離意外風險。

哪些保險可保「猝死」

猝死不在意外險理賠範疇

一聽「猝死」,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意外,也隨之會聯想到用意外險規避猝死風險。不過這一想法與事實有不小出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猝死為急性癥狀發生後6個小時內死亡,又稱突然死亡,系臨床綜合症。在法醫病理學中是指外觀健康而無明顯癥狀的,由於潛在的疾病或者機能障礙,在開始感覺不適後24小時內發生意外死亡。由此可見,猝死多因體內潛在的進行性「疾病」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突然發生而造成外觀健康的人非暴力、非外傷性死亡。

而意外傷害保險所能保障的意外傷害是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實。這一定義顯然與猝死的界定不同。因此意外險是無法對猝死事故予以賠償的。

這一點在看了多家保險公司意外險條款後被落實。在不少意外保險條款中,會明確將猝死列入免賠責任,此外,包括中暑、疾病、藥物過敏等也都在免賠範圍內,因此,投保人只需仔細一些就會清楚了解到,若被保險人不幸猝死(除非可證明是因為意外事故猝死,而非因病猝死),家人是無法從意外險獲得賠償的。

壽險可以對「猝死」賠償

與意外險的保障範疇不同,壽險保單對於身故的賠償範圍就寬泛許多。無論是因意外事故死亡的,還是因長期疾病身故或突發猝死的,都可以通過壽險得到賠付。一般被列入免賠責任的只有故意殺害、傷害、吸食毒品、酒駕或2年內自殺等特殊情況。

我們知道,壽險產品分為消費性和領取型兩種。前者可稱為定期壽險,是指在保險期限內被保險人若死亡或全殘,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並且不退還保費。而後者則包括了兩全保險、終身壽險等,與定期壽險最大的不同是到期後,保險公司將以事先約定的方式、金額領取保費。這兩類產品在保障猝死風險時的能力是相同的,由於領取型產品在同等保額下的保費更高,因此投保人應根據自身經濟條件來選擇購買。

還有人對重疾險是否能保障猝死風險提出疑問。實際上,這取決於重大疾病保險的責任範圍。若產品本身只針對疾病產生的醫療費用予以賠償,那麼被保險人猝死將無法獲賠。而若產品包含死亡責任,那麼有望從保險公司獲得死亡賠償金。

保險人名片讓你快速成為直銷大咖,

快速利用互聯網發展直銷事業

點擊開通你的保險人名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訊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晨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