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從小就愛讀詩的孩子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就愛讀詩的孩子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圖/網路 文字/Mr.xiong

「桃花輕輕飄,落地成白霜。茉莉遠芳華,近來一柱香。」昨天書涵媽在微信里發來一首古詩,說是書涵新作,讓我幫著「鑒賞」一下。

我便拿過來默讀了幾遍,只覺得這首詩雖然讀來不怎麼順口,但意境優美。有幾處用詞也堪稱巧妙:

明明是雪卻不言「雪」,而用「桃花」,明明寫香卻不用「一縷」,而用「一柱」。頗有點「字字珠璣」的味道。

想想書涵也才剛上四年級,就交出了這樣的詩作,著實讓我驚訝:當年那個奶聲奶氣誦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小孩兒,現如今也是一位會作詩的小才女了。

等她再長大一些,又會是個怎樣有才情的人呢?——我想起了武亦姝,那個被稱讚「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所有想像」的女孩。

隨後在「飛花令」環節,她淺笑著念出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更是讓評委蒙曼都驚訝於她的「靈氣與才氣」。

是啊,「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像書涵、武亦姝這樣從小就愛讀詩的孩子,長大了也一定會是人群中最為氣質嫻靜,舌燦蓮花的那一部分。

有人說,古詩文晦澀難懂,小孩子學來也學不會,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綉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些詩句的內涵,的確是要等到孩子長大後才能領悟。可是,若是沒有幼時的文化積累和習慣養成,如何會有成年後領悟這份美好的能力呢?

小時孩子背下唐詩宋詞數百首,長大後看到春天芳草初生,他就會明白什麼是「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到秋天滿地落葉,他就會明白什麼是「草木搖落露為霜」。

看見一場雨,他會想起野渡橫舟,曲中折柳,想起山色空濛,水光瀲灧;看見一場雪,他會想起寒櫻枝白,雲凝止水;想起梨花千樹,吳鹽勝雪。

《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雖然你現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

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裡生根,日後觸景生情,總會懂的。就像古詩詞之於孩子們,也是一粒他們成年後才會發芽的種子。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吟誦,自古以來就是學習古詩文最好的法子。

想起在我們「21天古詩文閱讀訓練營」里,有個一年級的小男孩,每天朗誦古詩,卻也能將作者含在詩句中的思想感情體會得七七八八。

讀《泊船瓜洲》,他「感覺到了詩人淡淡的憂傷」;讀《池上其二》,他「覺得這個小娃很調皮,很幼稚,也挺好玩」;讀《望天門山》,他覺得「這首詩很有動力(氣勢)」。

還有另一位同在小低組的女生,在誦讀王維的《竹里館》時說:「王維的心情很安靜」。

且不說小朋友們這些表述是否合語法,僅是他們在朗誦中對詩人心情的體悟,也準確得超出了常人對一年級小朋友們的期望。

《詩大序》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古人作詩,本就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就像今人的「說話」一樣,所以要理解詩,自然是「有聲勝無聲」。

古典詩文,意境深邃,言語精湛。若能口念耳聞心隨手動,則必會漸入佳境,或慷慨陳詞,或深情傾訴,或沉痛獨白諸基調,豈不可體味耶?

學習古詩文,難嗎?——不難,唯「吟誦」而已。那些從小就愛讀詩的孩子,最後也會如你所願長成美好恬靜,富有才情的才子佳人。

#你可能還想要#

關注熊老師,帶你扛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孩子的熊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熊孩子的熊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