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人離開座位時最在意哪個細節

日本人離開座位時最在意哪個細節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要經常接待一些來自中國國內來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並安排他們去日本政府機構或企業參觀訪問。在每一次的會談結束以後,日本人都會很關注我們中國人的一個細節,那就是,在你離開座位的時候,會不會把椅子推回到原位,重新靠在會議桌邊上?

為什麼日本人會特別在意我們中國人的這一個細節呢?因為在日本,開完會後,將椅子推回原位,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或者說是作為公務人員和商務人士的基本素養。當然,日本人出於禮儀,絕對不會提示中國人該怎麼做。但是,如果你在起身後,會把椅子推回到原位的話,他會覺得,你是一位很有教養的人。反之,日本人心裡會嘀咕半天。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一個細節似乎十分的重要。

閱讀這一篇文章的朋友,不知有沒有坐過中日航線的客機?如果你坐過的話,不知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飛機上用餐時,如果是日本航空公司的客機,或者全日空公司的客機,在送餐時,空姐一定會把各種餐盒擺放得整整齊齊,然後用雙手遞給你。而中國的航空公司的空姐們,大多數是在盤子里胡亂地放齊餐盒,基本上是一隻手遞給你。

為什麼日本航空公司客機的空姐和中國航空公司的空姐在遞送餐飲的時候,表現出的態度與禮儀會不一樣的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空姐在將餐飲遞給客人的時候,她想到的是「這是粒粒皆辛苦的食物」,所以必須以敬畏之心,用雙手遞給乘客,請乘客享用。而中國的空姐們,大多數的時候,只是感覺在完成一項東西的分發任務,根本就沒有想得那麼深遠。

我不是在刻意的褒揚日本的空姐,貶損中國的空姐。其實在日本的客機里,也有不少中國人的空姐,為什麼這些中國人的空姐做的也跟日本人的空姐一樣?因為她們接受了日本的航空公司這一種對食物敬畏的教育,知道做人必須遵循這一最基本的思想行為規則。而我們中國的航空公司對於空姐們的教育事項中,估計沒有這麼一條「食物必須擺放整齊,然後微笑著雙手遞給乘客」的規定。

雖然「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源自中國,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確實缺乏對食物的一種敬畏感。日本人在用餐之前都習慣於合起手掌,有的還會認真地閉上眼睛,低下頭說一句話「いただきます」,他才開始動筷子。「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在動漫片中往往被翻譯成「我要開動了」,這個翻譯其實是不對的,在日語的語境中,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感謝神賜予我食物」,表示一種對於食物的敬畏與感恩之心。而我們中國就沒有這一種習慣,或許以前也曾經有過。

那麼,當乘客們在飛機上用餐完畢,你如果細心留意一下的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人乘客會把盤子里的大小盒子整理一遍,小盒子疊在一起。或者再把飯盒的錫紙鋪平,重新蓋在飯盒上。或者然後把餐巾紙疊成方塊,蓋在用過的餐盒上,然後整整齊齊地遞給空姐收走。而我們中國乘客,大多沒有這一個習慣,往往會把吃得亂七八糟的盤子,直接地遞給空姐。

在全日空公司做空姐的一位中國女孩,曾經這樣跟我說:如何區分這個人是日本乘客,還是中國乘客,用不著聽他的語言和看他的衣著打扮,只要看他用過的飯盒,一般都可以輕易地區分出來,除非這個中國人長期生活在日本。

這兩天,我陪幾位日本的酒店管理專家在成都考察,跟他們聊起這個細節,他們說,這主要是教育的問題。這種教育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家庭,另一個方面是學校。

日本人父母對於孩子的吃飯用餐的習慣,說的最多的一句注意的話,就是「綺麗に食べなさい」,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要吃得乾淨漂亮」。

日本是一個島國,魚是日本人吃得最多的食物。日本人父母要求孩子在吃魚時,不僅要吃得乾乾淨淨,而且吃完之後,還要求保持魚的骨架不走形,也就是所謂「乾淨漂亮」。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但是必須這麼做,因為只有做到「乾淨漂亮」,才能對得起這一條奉獻了生命的魚。而吃完之後,孩子必須自己將飯碗和盤子拿到廚房的洗碗池裡放好,甚至有的家庭要求孩子必須自己把碗洗好。

而在學校里,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到初中,都實行學校午餐供應制度。午餐也是一個套餐,有各種各樣的小盤子。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吃飯前要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所有的食物不能剩下,必須吃完。除非你身體不好,事先向老師說明。吃完之後,所有的飯盒和菜碟子都必須回歸原位,原來是怎樣的,最後也必須怎樣。然後自己端到洗碗池裡把它們洗乾淨後,再根據要求分別放到不同的地方。

正因為日本人從小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他不僅對於食物會產生一種本能的敬畏感,同時,對於自己使用過的碗和盤子,吃過的食物,一定會整理收拾乾淨。這種習慣也表現在飛機上用餐後,他就會很自然地把自己吃過的盤子整理乾淨。日本人把這一種習慣,稱之為「收納」,這兩個字怎麼寫呢?是收入的「收」,繳納的「納」。

譬如說,你走進中國的肯德基餐廳,與走進日本的肯德基餐廳,會發現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在中國的肯德基餐廳里,你會看到,客人用完餐之後,雞骨頭、盤子都統統放在桌子上,拍拍屁股就走了,讓服務員幫你來收拾吃過的東西。而在日本的肯德基餐廳,客人吃完東西後,都是自己把吃過的東西和杯子等端到垃圾箱前,根據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分類,放入不同的垃圾箱里。而服務員最多抹一下桌子就可以安排新客人入座。

所以,這一種「收納」文化,使得日本人習慣於把自己吃過用過的東西歸位到指定的地方,留下方便給服務員和後來的客人。而我們一些中國遊客到日本,因為不知道日本的這一種規矩,還是用在國內肯德基餐廳的習慣,吃完之後不收拾就走了,因此也常常引起日本人服務員的不愉快,認為中國遊客沒有素養。其實,在我們中國,只是沒人要求或者教育你,必須把自己吃過用過的東西各自打理,因此也沒有這種「收納」的習慣。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時說過的椅子的問題。到日本企業或政府機構去拜訪的中國人,大多是我們的政府官員,或者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在日本人的眼裡,這是中國最有品位,和最有文化素養的一個群體,但是確確實實沒有人告訴中國官員和企業家:「當你結束會談離開座位的時候,你必須要把椅子推回到原處,不能一拍屁股就走。」

日本人認為,你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到桌子前面,恢復它原來的樣子,這樣的話,會使得會議室在瞬間就變得十分的整潔,不用麻煩別人幫你打掃會議室,同時也給後續的使用者提供一種便利。所以,日本人看中國人,就看你能不能做到這一個細節,如果你做到的話,他們會認為你有素養,沒做到的話,他們嘴巴上也不會說,但是心裡一定是犯嘀咕。

前幾天,我在上海跟上海雜技團的幾位藝術家們一起吃飯聊天。這些藝術家們在90年代開始就到日本演出,他們給我講了一個細節,就是他們在日本各城市巡迴演出時,往往是一天換一個城市。讓他們感動的是,不管演出多晚,日本的演藝公司總是連夜拆台,然後連夜運到下一個城市去,到了下一個城市,你會發現,在前一個城市的舞台上,演出的道具放在哪個位置,到了下一個城市的劇場,這個道具,也一定是放在那個位置,絕對不會錯放。對於演員來說,他們趕到一個陌生的新舞台,不必去尋找自己的道具,也不必去重新規劃舞台的布局,上一場怎麼演,下一場也就怎麼演,因為日本的演藝公司已經把整套演出做出了一種固定的模式,讓演員們始終能夠在一種熟悉的、習慣了的環境里進行表演。而日本演藝公司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堅持了那一種「收納」的文化,這一種「收納」文化,使得一切變得嚴謹和秩序,保證了演出不會出現亂象。

所以,從一個飯盒到一把椅子,雖然只是兩個小小的細節,但是,它卻表現出日本社會的一種秩序與素養,一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律。所以,大家以後去日本的時候,無論是去日本企業訪問,還是在餐廳用餐,一定請記住,當你起身離開時,最好把椅子輕輕地推回到桌子邊,讓它歸位到原處,讓日本人知道:這種基本的禮儀,我們中國人都懂。

【自我PR】我在喜馬拉雅FM上推出了特別音頻節目《徐靜波錦囊:立足日本第一季》,這是一部日本留學秘笈,用一個個事例給你踏踏實實地解決一個個難題。

本專輯適合在日本打拚的留學生、有赴日學習計劃的同學、為孩子規劃留學的父母、想了解日本教育和生活的好奇者。

專輯節目鏈接http://www.ximalaya.com/39200626/album/455519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日本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向日本學習

TAG:靜說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