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增一處「國際重要濕地」 濕地總面積達2606萬畝
2月2日是第22個世界濕地日,山東省林業廳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2018年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山東省林業廳供圖
中新網濟南2月2日電 (孫婷婷)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日舉行2018年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記者從會上獲悉,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被國際濕地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加之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省已有兩處「國際重要濕地」。截至目前,山東省濕地總面積173.75萬公頃(2606萬畝),居中國第7位。
據山東省林業廳廳長劉均剛介紹,該省加大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恢復力度,對重要自然濕地實施搶救性保護。截至目前,該省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濕地公園260多處,濕地公園數量和面積均居中國前列。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圖為學生代表發布濕地保護倡議。山東省林業廳供圖
「東營市有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劉均剛說,近年來,東營不斷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著力打造「濕地之城」,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東營市提出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並獲國家認證。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城區及周邊濕地被佔壓、填埋,山東也面臨著濕地面積減少、受威脅壓力持續增大、保護能力不強等問題。據統計,近10年,該省自然濕地減少63.72萬公頃,人工濕地增加44.22萬公頃,濕地總面積減少19.50萬公頃,減少率為10.93%。
山東省五年通過各種渠道累計投入濕地保護資金達120多億元人民幣。先後在黃河三角洲、南四湖、榮成沿海、運河等重點區域和重要濕地,通過退耕還濕、退養還灘、生態補水、棲息地恢復等措施,治理退化濕地500多萬畝。
該省於2017年12月25日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濕地範圍,明確濕地名錄。從2018年起,山東還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
山東省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功能強大,濕地中有高等植物111科389屬684種、高等脊椎動物699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12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55種。濕地中生活著全省44%的野生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完)


※蘇綉精品亮相澳門「絲路綉韻」再現敦煌石窟
※花椒《百萬贏家》首推「萬團大戰」廣告專場 百個品牌齊聚
TAG:中國新聞網 |